查看原文
其他

【必读】早慧、成就、梦想、现实,「少年班」的人生启示录

2016-06-18 张老师谈教育 中文先驱



省思「出家的中国少年班神童」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导一个神童,他2岁半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的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认得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这位神童就是宁铂,他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届「大学少年班」的风云人物。


 

宁铂


1998年,曾经是中国最年轻大学讲师的宁铂在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中批评「神童教育」,他说:「并不是『神童』害了我。这一点做为我过去的经历,无论如何,它是我人生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我的体会很多,使我认识了很多东西。但是,我感到很难受的一点就是,有些人,在没有我这种人生体验的情况下,把我在做为一个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底下的一些经验,无限制地推广出去。」

 

宁铂并不快乐,他表示,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绝不会再读少年班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一年之后他又出家了,法号云海。昔日的「中国第一神童」在壮年时选择皈依佛门,他为什么要追求安静遁隐的生活?

 


程陆华女士是宁铂的前妻,她认为,宁铂等人的问题,其造成的因素非常复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反对矫枉过正,与宁铂的思路一直存在着分歧。她像很多的家长一样,要用约束的、规划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宁铂则坚持,父母不应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应任其自由发展,哪怕孩子最终只能做个普通的人。宁铂主张对孩子惟一的教化是,不以自我为中心,要真正地去爱人、关心人。

 

据报导,宁铂的父亲已经放弃了过去对儿子的所有梦想,他相信儿子还在学习,只期待宁铂能够回到中国科技大学任教。也有人说,如果将来宁铂成为一位高僧,或许是人生的另一种成功。


莫让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成为孩子人生的罩门


《从神童宁铂出家看最早一代神童命运》一文中提及另外两位神童的遭遇,他们都曾经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理论物理,两位皆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而与导师的关系紧绷,最后都铩羽而归。这三位神童的人生路坎坷,当年的班主任汪老师虽然感到难过,并不觉得意外。许多在最后表现杰出的,反而是当年没没无闻的少年班孩子。

 



宁铂离开少年班16年后曾私下表示:「自己当时的痛苦主要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和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头衔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是整个少年班孩子的罩门,班主任汪老师表示,孩子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已步入中年的一些当年少年班成员也承认,他们至今仍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有一位更强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旦过了那个年龄,人际关系这一堂课就永远补不上了。


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西兰不需要少年班!


近日有家长问我:「张老师,能否设计一个学习计划,让学习好的孩子在中学毕业时能够获得CIE剑桥课程10A-Level成绩,如果都拿到A*,申请美国英国的大学时是不是有绝对优势?」这个问题提醒我重读20057月《南方周末》的《从神童宁铂出家看最早一代神童命运一文,同时以本文来应这位家长朋友。答案是,我知道怎么做,有方法,也可能办到,但是,不需要这样做,我不愿意做。

 



这位家长建议的「学习计划」,以西兰中学实施的NCEACIE剑桥或IB三种中学课程,如果孩子的自主学习意愿强、自学能力强,中学从Year 9就开始单科跳级选课,确实都有可能借着选课技巧和考试规划来突显学科成绩优势。美国的中学一般是四年(9-12年级),毕业时提交6科以上大学先修AP课程成绩的大有人在。不过,衡量西兰学生申请西兰、澳洲、美国、英国大学的整体态势,过度超量选科不是必要的。

 

要超量选课,就得加速学习或跳级选课,加速学习将考验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比较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例如,曾经有个男孩在小学3年级时已经自学到中学11年级的数学,7年级时以A*成绩通过11年级的IGCSE物理,他不是真正的跳级学习,只是因为自学能力强,使用了比一般孩子短得多的时间完成每一年的课程。因为以自学方式学习,最好能够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协助考核是否学得正确、踏实。至于跳级选课更要小心,一定要事先避免在跳过的课程内容留下学习缺口。

 



  不论是加速学习或跳级选课,要考虑的事项包括孩子的意愿、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学校排课的配合度,最好也要参考学校老师的意见。这种事情,做父母的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做决定。放手让孩子做一些选择与决定,有助于培养孩子负责、承担的品格。

 

每一个人都是每天24个小时,孩子超量选课,展现了不凡的学业成绩,即使有所得,可能也意味着有所失。我在上周专栏中提及「21世纪技能」的四大项目、10种技能,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成为「国际人才」、让孩子具备行走于世界的生存能力。何况,「21世纪技能」和「过度超量选课」可能变成了鱼与熊掌的难题。

 



孩子早慧、追求成就、梦想成真,这是很多父母的盼望,西兰的现实时空和当年中国的情况迥异,我担心有些家长迷信卡尔威特Carl Weter的早期教育和天才教育,让「超量选课学习计划」变成了「新西兰版少年班」。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新西兰不需要少年班


专栏撰稿人

张云腾老师,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民新西兰前担任教职25年。


他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台湾近四千位医生是他的学生。张老师热爱生命科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台湾东华书局出版)中神经科学和内分泌科学相关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多年来对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家长做过学习选课、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等之一对一咨询辅导,也经常举办或应邀参加和教育问题相关的讲座。


张老师在「美国大学本科高端申请」方面做了庞大的功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他办理的孩子已经遍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芝加哥、哥伦比亚、宾州、杜克、约翰霍普金斯、康乃尔、达特茅斯、布朗、莱斯、UC柏克莱、UCLA、南加大、UIUC、NYU等许多顶尖的大学名校。


张老师于2011年开始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每周六撰写《张老师谈教育》专栏——《先驱报》目前是纽航、国泰、南航、东航飞新西兰航线的机上阅读报。


【更多推荐阅读】请点击

【分享】适性、合理、与时俱进,教养孩子之最佳策略(上)

【必读】细说[美国高考](中)-新SAT究竟新在哪里?

【必读】细说「美国高考」(下)—ACT的魅力和优势

【必读】不要让「名校情结」误导了人生轨迹!(上)

【必读】不要让「名校情结」误导了人生轨迹!(下)

【必读】最好的成长在路上!优秀也可以是游出来的!(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