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棒】别老揪着“偷菜"不放,你知道新西兰华裔老人做过这么多”正能量“的好事吗?

2016-10-25 本报记者 康妮 中文先驱



不久前的一条有关华裔老人偷菜的新闻,将新西兰华裔老年群体再次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尽管这条新闻后来被证实是一条乌龙消息,但是,这条消息将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在生活在新西兰的华裔老年群体上。


在新西兰,65岁以上的华裔老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来的移民和留学生,他们中有些已经步入老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家庭团聚来的父母亲们。


这些华裔老年人,特别是通过家庭团聚来到新西兰的老年人,总是舆论的焦点和风波的中心,由于他们多数在退休以后才来到新西兰,他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让人担心,媒体的曝光也总是负面新闻居多:浪费学习资源、占用过多医疗资源、对新西兰没有任何贡献却领著养老金等等。

然而,这是华裔老人的全部状况吗,显然不是,他们被媒体过度消费了,他们没有对等的话语权,当铺天盖地的媒体在曝光他们的时候,他们无法辩解,当网络上在指责他们的时候,他们或者并不知情,媒体其实从没有真正了解他们、关心过他们,没有关注过他们的感受,也没有探寻过他们的想法。




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度,或者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愿望,而仅仅是想跟他们的儿女们在一起。他们勤劳,帮助儿女们带孩子、做饭、搞卫生,他们节俭,不舍得把钱花在自己的身上,省出为数不多的养老金给儿孙买礼物。我们从未见过一个成天打游戏机的老人,我们也很少见成天出入赌场、酒吧的老人。绝大大多数华裔老人都勤劳、兢兢业业,他们虽然没有工作,但是为家庭、也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奉献,就像不能否认一个为家庭忙碌的家庭主妇的奉献一样。


让我们走近这些老人们,看看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原来他们做的一点都不比我们少,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感动!

年长的环保达人

在奥克兰东区,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老人将路上的垃圾捡起来,熟悉的人们往往投以尊敬的目光。她就是80岁的许凝诗,一位环保达人。


以前每年扔大垃圾的时候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把可用的捡回来,如衣物、瓶、罐、书、纸箱等等,她说:“好多衣服,暂新的就不要了,还有床单,没有拆封就扔掉,太可惜了。”



80岁的许凝诗经常在社区做一些整理、回收垃圾的事情


有些人看她捡垃圾不理解,说:“你捡垃圾干什么?这里的垃圾又不卖钱。”她说自己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在乎别人误解的目光,照样做自己的事情。捡回来后,分类整理,衣服洗乾净,叠的整整齐齐,送到衣服募捐箱。把那些瓶、罐洗乾净后,再放入回收垃圾桶。书整理好送到旧货市场。


她不光自己把垃圾捡回来,分类后放回垃圾桶,还随时注意其他人有没有分好类,她看到邻居把饮料罐装在纸箱里当大垃圾扔,就告诉他们:"这些可放入回收桶。"当她看到有人把油漆桶、电池等有毒的东西当普通垃圾扔,她就赶紧去告诉人家,这些东西要扔到专门的地方。她说:“有些人不管有机无机有毒无毒,统统丢到外面,收的人如果注意不到,全部倒入填埋场,严重污染环境,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



老人说,很多回收垃圾桶里放了不可回收的垃圾,让人很头疼


她在别人丢弃的垃圾里,捡到很多还没使用的崭新的垃圾袋,专门拿去送到旧货商店,给别人包装用,她说:“这些东西不用,直接扔掉,就变成了垃圾,能用的尽量用。”作为环保达人,她自己很少用塑料袋。


她看到有人将好几大包盒子、瓶子连带食物都扔到公共的可回收垃圾桶里,有些食物连包装都没打开,她看到后,一方面心疼那些浪费的食物,更生气扔垃圾的人完全没有公德。她将这些瓶子从垃圾桶捡出来,带回家,洗乾净后再放回到回收垃圾桶,她说:“回收的的瓶子和罐子都应该是乾乾净净的,不能有残留的食物,不然时间长了,变质变味,造成二次污染。”


她看到一些年轻人,衣服很多,不喜欢了,一大包就要扔掉。她就把这些衣服留下来,清洗乾净,然后送到衣物募捐箱。


她对垃圾的分类知道得非常仔细,她说:“很多人不懂垃圾的分类。我刚开始也不懂,我就问懂的人,问的多了就都记住了。我认为这里的宣传工作不够,有人缺少环保意识,还有的缺乏公德心。如果不重视环保,垃圾是无法减少的。现在人多了,环境没有以前乾净了,有些人对我们华人有看法,也是正常的,我想我们就要做得更好。”


她不仅仅自己认真做,还给媒体写信,详述垃圾的分类,希望大家一起做:

1.可利用的东西送到旧货店或超市、学校外面的衣物募捐箱。


2.回收瓶、罐要洗乾净,书、报、纸箱等都放入回收桶(不能装塑料袋)。


3.真正没用的小垃圾丢入袋或桶及时处理。


4.太破烂的东西不要送到旧货店,不要把那里当垃圾场,也不能丢在公共场地。


许凝诗说自己从小在浙江农村长大,后来到了上海,20多年没有户口,也没有工作,靠先生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日子过的很艰难。直到97年移民新西兰后,日子才开始好起来。所以,她很珍惜这里的一切。


许凝诗的先生已经85岁了,身体一直不好,按照这样的状况可以进养老院,但她一直自己照顾先生的生活,她说:“国家负担已经很重了,我们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现在有养老金足够我们生活,我的身体也还好,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

永远不老的老人

今年82岁的陈炳玉老人是前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会长。10多年前,陈炳玉联合一帮喜欢艺术的老人们,成立了盆景协会。她说:“盆景艺术源自中国,是文化、艺术、园艺的结合体,对健康非常有益,也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曾经是艺术老师的她,在新西兰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很快就在这个行业中露出头角。当时,奥克兰已经有一家kiwi盆景协会了,在一次展览会上,她跟先生做的一盆盆景获得了当年盆景展的第一名,立刻得到Kiwi盆景协会会长罗伯特的注意,罗伯特被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吸引住了,那经过悉心养护、整型、栽培的作品,在小小的盆中展现了参天巨木般的意境,寂静、高雅、苍劲。尽管语言不怎么相通,艺术交流却是畅通无阻,他们很快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82岁的陈炳玉老人(前排左)通过中国盆景结识了很多Kiwi朋友


盆景协会每个月都有一次活动交流,每年还有一次大的展览,会员们交流自己做盆景的心得,相互点评,也相互帮助。做盆景的材料相当一部分都是废旧利用,在建筑商拆旧房子时,从人家不要的材料中找出可用的东西来,花苗在自己的花园里培育或者从苗圃购买。


10多年来,盆景协会蓬勃发展,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100多人,还有很多年轻人、其他族裔的人参加。就连罗伯特离任他的会长位置后,也参加了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他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新西兰很多城市都举办过活动,包括国际性的盆景展览。他们不仅仅在华人圈里很有知名度,很多Kiwi在搞活动时都邀请他们参加,就是为了一睹他们那充满诗意的中国风盆景。



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的活动吸引了很多华裔老人


陈炳玉老人目前虽然从盆景协会会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依然喜欢盆景艺术,家里放了200多盆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盆景,每一个盆栽都生意盎然,别有洞天,每个盆栽都有极具东方色彩的名称。



陈炳玉老人还成立了一个爱心交流会


陈炳玉说:“不管多大年龄,生命都可以过得很精彩。我刚来新西兰时,已经60多岁了,我没有觉得自己老,我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我70岁学开车,学会开车后,觉得很自由,我可以开车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可以装著我们的盆景去搞展览。我快80岁的时候,成立了一个爱心交流会,有老人参加,也有年轻人参加,我们举办各种讲座,增加中国人和当地kiwi之间的交流,发现爱,转播爱。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人们之间的偏见是由于不了解才产生的,我就想在我的努力之下让人和人之间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消除偏见!”

英语不好并不妨碍与人交流!


今年85多岁的吴妈妈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不但生活完全自理,就连剪草,整理花园这样的体力活儿,她都自己干。她的爱好是种菜,土地在她的手下听话得如同一个乖巧的孩子,种什么长什么。她说:“咱就是种庄稼出身的,新西兰的土地很肥沃,天气好,雨水又多,种啥都有收成。”


她不但自己家种菜,还时常帮助别人种菜,不管是谁,只要跟她询问种菜的事情,她就拿著菜苗,自己到人家的菜园里,把菜种上,还按时间给菜间苗、打顶等,很多人过意不去,特意去感谢她,吴妈妈就说:“这有个啥呢,就是顺手的事儿。”她不仅仅帮助朋友种菜,就连邻居家的菜园,也常常受惠于她的勤劳。她看到邻居的菜园,菜苗长得不甚茁壮,她就比划著告诉人家,说不明白,就自己去干了起来。邻居很开心,跟著她一起干。



在后院种菜,老人更看重的是劳动的乐趣


她的菜园在那条街上很有名,菜又高又壮,果实也特别多。很多邻居都慕名去参观她的菜园,她也非常开心地给人做指导。菜园儿出产的菜和水果她自己吃不了,她就提个篮子,给邻居们送。尽管她几乎不会说英语,在周围的邻居中,人缘儿特别好。


76岁的李阿姨喜欢收拾花园,每天都在花园里种花、上肥、拔杂草,把花园打理得漂漂亮亮。邻居是几个年轻的Kiwi,他们每天都非常忙碌,花园里渐渐长满了杂草。李阿姨看不过,就把他们花园的杂草也除乾净了。年轻人回来后,看到整洁的花园,跟李阿姨说了很长一段话,可惜李阿姨听不懂。有一天,李阿姨在花园里,风把门带上了,天都快黑了,孩子们还没有回家,她进不了家门。邻居很细心地看到了,跑过来问,李阿姨直指指门,年轻人明白了,他翻过窗户,帮她把门打开。


后来,她常常会帮邻居除草,种花。邻居说很长一段她听不懂的话,有什么关系呢,微笑,点头就是了。邻里之间本来就是这样的!



78岁的张叔叔刚刚从国内来不久,孩子们上班后,他就不知道干什么,后来,他发现家里的车道上有很多树叶,他就拿来扫把扫车道,车道扫完后,他把人行道上的树叶也扫乾净了,路过的行人看到后,对他伸出了大拇指。他很开心,对下班回到家的女儿说:“我今天扫路上的树叶,一个洋人对我伸大拇指!”后来,他天天早上扫树叶,人行道也扫得越来越长。



这些华裔老人们,他们在这个国家,没有工作,语言不通,但是,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跟这个社会交流,用他们的方式回馈这个社会。有艺术特长的老人组建了老年人合唱团,有舞蹈特长的老人为孩子们教舞蹈,会打太极拳的老人为人们免费教授太极拳...他们更多的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奉献,用他们的勤劳、善良、智慧,用他们的力所能及,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这样的老人有很多、很多!


向所有为新西兰社会、为家庭做出奉献的老人们致敬!


中文先驱读者微信群已经开通啦

请小伙伴们加先驱酱微信

先驱酱会拉你入群哦!

近期热门

【独家】新西兰移民新政的“余震”:慌乱?迷茫?来自准移民们的真实心声!

【亲历】华人英语专八姑娘:到了新西兰竟因语言问题抑郁,且看我“非主流”式的逆袭

【干货】下了飞机,一脸蒙逼?奥克兰机场宝典在此,不拿白不拿

【心痛】怪不得这么多中国人移民新西兰!新西兰空气全球最佳,中国空气污染致死率全球第五

【叹息】移民,拿到PR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是另一个纠结的开始

【泪奔】同是全球宜居城市,在别的国家能买豪宅的钱,在奥克兰却只能买这样的房……

【种菜啦】纽村下种季到,手把手教你整出一个“高逼格”私家菜园!

【话题】发现了么,奥克兰热火朝天盖的这些新房,咋全长得一个样儿?!

【忠告】新西兰成功人士:如果年轻时,有人给我这些财务建议就好了!

【深度】养老院虐待老人是不是个例? 为你还原真实的新西兰养老院

【震惊】亚洲超市这11种酱油或许能致癌!去打酱油了前一定看看这条微信!

【吃惊】当中国人想尽办法移民的时候,老外却想着移民中国!

【美呆】皇后镇,一个一年四季都值得去的地方!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移民 | 房产 | 旅游 | 留学 | 教育 | 招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