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中国人骗婚,把婚姻当交易的人都有怎样的结局?

先驱酱 中文先驱 2020-02-09


有句俗话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没嫁好简直要人命。”


有人因为爱情而结婚

有人因为孩子而结婚

有人因为父母催婚而结婚

也有人因为对方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结婚……


01

外籍新娘指控中国丈夫:“以为他有钱,没想到是贫穷农民。”


今年23岁的Rabia Kanwal来自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家境非常贫困。


父母希望她远离艰辛的生活,就安排她与刚认识不久的中国富裕农场主结婚。虽然包办婚姻在巴基斯坦很常见,但这一次却不同寻常。



新郎今年33岁,名叫张书臣。他说自己是一个富裕的家禽养殖户,拿着旅游签证在巴基斯坦住了几个月。在婚介中心,他遇见了Kanwal,一见钟情。


张书臣不会说乌尔都语,只能用翻译软件与Kanwal以及她的家人交流。语言不是障碍,总的来说,他还是给他们全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今年2月办完婚礼后,Kanwal与丈夫一起飞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之后又飞往河南省。再坐4个小时的车,最后来到山东省东山村。


在那里,她看到了丈夫的养鸭厂。


那不是她想象中的有钱人经营的大规模农场,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家庭农场,他的父母以及两兄弟都住在一起。


他是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家里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


更糟糕的是,丈夫还假装自己是穆斯林。


Kanwal的遭遇并不是个案。最近几周,至少有150名女性被欺诈手段带到中国做新娘的指控震惊了巴基斯坦,这些女性不仅被欺骗,有一些还被迫卖淫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长期盟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打工者或投资者的身份来到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就出现了专门为这些人服务的产业,包办婚姻中介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男人付钱给中介,让他们安排找当地女性结婚,举行婚礼之前,他们一直住在巴基斯坦的出租房里。他们要承担婚礼费用,有些时候还需要向新娘家人支付数千美元的彩礼。一般都在家庭生活贫困、受到歧视的少数族裔中找妻子。因为她们更容易被富裕的生活前景所吸引


张书臣说第一次去巴基斯坦,看到那里的贫困状况让他想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


支付了1.45万美元的中介费后,希望能找一个巴基斯坦新娘回家。他说自己以前在物流仓库当过工人,现在养鸭每个月收入大约为2900美元。记者去张书臣家里采访时,看到的是新建的带院子住宅,有多间卧室,还有闪亮的地瓷砖。


Kanwal说看到丈夫家里的真实情况后,就想逃离。可是张家人把她锁在屋里,希望逼她留下来。她想办法给巴基斯坦大使馆发邮件,大使馆工作人员通过中国警方与她联系。在中国呆了8天后,她回到了巴基斯坦。


这个月,她在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称丈夫强迫她从事“不道德的活动”,她“宁死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生活。”


据张书臣说,他们家所在的村里还有一些巴基斯坦女性,邻村的有两名巴基斯坦新娘都已经怀孕了。当问及为什么要找外籍新娘时,张书臣的母亲说到:“这边没有女的,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大家都想要男孩。”


广告


02

明码标价,和新西兰流浪汉商婚


婚姻不应该是一场交易。但是有人为了达到目的,而把婚姻作为手段。


此前就有新闻爆出,在奥克兰的中介公司在街头寻找流浪汉。给他们支付高达2万纽币的酬金,安排他们去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与当地人结婚,帮这些人通过配偶移民方式拿到新西兰居留权。



对于流浪汉说,不仅可以拿到一笔钱,还可以改善生活。对于想移民的人来说,相比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投资移民,商婚移民的价码算是非常低的了。


然而在新西兰,商婚一直是移民局严打的重点对象。某些中国女性为了移民新西兰,把婚姻当跳板,有人能蒙混过关得到永居身份,而有人却被骗钱骗色。


03

找人担保办PR,骗钱骗色还被遣返


2003年,离异中国女子Brerda以商务考察名义来到新西兰。在朋友家的聚会上,通过前夫的姐姐Helen介绍遇到了Tom。他中年未婚,有新西兰PR。


交往一段时间后,Brerda觉得Tom并不是她的理想对象。但是Brerda的签证快要到期了,而Tom的条件又比较适合帮助她以结婚名义留在新西兰。于是她和Tom商量商婚,成交价是3.3万纽币。



在Brerda付给Tom1.8万纽币后,他们举办了一个小型婚礼。很快,Brerda就拿到工签。


沉浸在喜悦中的她以为和Tom结婚后就进了保险箱,自己很快就是新西兰人了,她要等的只是移民局的审批而已。婚后,Brerda和Tom有段时间根本没有住在一起。


Brerda不会英语,也没有一技之长,办商婚的钱还是找家里的亲戚借的,于是她就在一家按摩院当上了按摩小姐。



在这个时候,Tom开始一次次地找Brerda要钱。如果她不给,他就威胁不帮她办PR,还要去移民局举报她。Brerda没有办法,在按摩院打工赚的钱都给了Tom。


在朋友的建议下,Brerda租了一套房,申请了联名账户,要求Tom和自己住在一起。但是Tom的要求是要签婚后分居协议。律师告诉Brerda,说这份协议不会交给移民局,所以不会影响到她的PR申请。Brerda相信了律师的建议,也相信了Tom的保证,就答应签下这份分居协议。



Brerda的工签快到期了,可PR申请依旧没有结果。更让她没想到的是,撮合她和Tom认识的Helen,居然写信给移民局举报他们的夫妻关系不真实,她的PR申请被拒了。如果要上诉,她还要给Tom1.5万纽币。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和勒索,让Brerda身无分文,陷入永无休止的金钱交易中。她终于从噩梦中醒来,知道自己是不会有机会的。为了偿还借的钱,她选择黑在新西兰打工,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最终,她被移民局发现,遣返回中国。




04

中国女性被kiwi丈夫虐待,生活简直是地狱


想钻政策的漏洞,最后走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下场。就算不遭遇骗婚,中国新娘嫁到新西兰来的生活都是美好的么?


早在2005年,新西兰本地媒体就报道了至少有八名中国新娘在新西兰基督城被kiwi丈夫虐待的事。



这些女性通过网络或约会机构与丈夫会面后就来到了新西兰。


其中一位叫Lina的女性说,丈夫告诉她,必须服从于他。因为他是白人,可以去移民局告发并遣返她。


丈夫用瓶子殴打她,以至于她被送到医院。但是因为缺乏证据,在对丈夫的起诉案中她失败了。


华社的目击证人也拒绝为她作证,因为大家都怕给自己惹上麻烦。


另外一位名叫Josie的女士说,她被迫与丈夫的朋友发生性关系,经常遭到身体和语言虐待。她的丈夫教导她要服从,还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女士中的大多数来自中国农村,她们觉得与西方人结婚就像“嫁给了电影明星”一样。她们来到这里,与家人和朋友隔离,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找谁求助。



2010年,新西兰韩裔导演Stephen Kang拍摄的电影《沙漠》中,讲述了新西兰-亚洲婚姻背后的真实故事。



女主Jenny生活在奥克兰,怀着身孕的她被kiwi男友抛弃,所在的亚裔社区也没有给她伸出援手。


她只能自生自灭,为自己和未出生的孩子找到生活的出路。


新西兰亚洲基金会调查发现,生活在新西兰年龄在25至49岁的亚洲女性比亚洲男性多26%。而这些人中,近四分之一都是通过结婚来到的新西兰。


希望通过结婚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场赌局中,有人赢也有人输。


若是找到了可靠的另一半,人生的下一阶段就是一场美梦;若是被自己的欲望蒙蔽了双眼,赌输的苦果也就只能自己吃。


近 期 热 门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