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能买吗?买了之后能吃吗?
原价150元的进口儿童牛奶,30元一箱;原价70元一袋的日本麦片,50元买两袋;欧洲进口红酒5折出售……
近日,人民网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和超市,部分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被卖出了“白菜价”。这些所谓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有个专有名词叫临期食品。那么,这些临期食品能不能买?吃了之后对身体有害吗?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根据保质期不同,“保质期临界”分为6种情况: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 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3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5天;(比如酸奶、一些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等)[1]
二、临期食品能买吗
《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GB 7718-2011)中保质期的定义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换句话说,保质期由两个元素构成,一是贮存条件,二是期限。只要储存方式得当并在保质期限内的临期食品,是可食用的[2]。
那么,临期食品到底买不买?正常情况下,只要保存得当,临期食品是安全的,是可以购买的。
在国外,把临期食品降价出售或直接捐给慈善机构是商家的普遍做法。比如在加拿大、美国、德国等一些欧美国家都有相当完善的食品救济机制,为低收入者提供最基本的食品保障。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食品还有最佳口味时期、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的说法,过了最佳食用期但还不到保质期就开始打折出售。目的就是要让食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商家一般会定期清点食品,把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找出来,通过降价或捆绑促销,放在货架前排来售卖。这种降价或捆绑的销售方式,不但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也避免了不良厂家把临期食品翻新后重新销售。
三、如何选购临期食品
那么选购临期食品时,消费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有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要避免冲动消费。不要为了贪图便宜,买一大堆临期食品回家。如果吃不完,放到过期,不仅没有省钱,反而浪费了。
★尽量选择小包装。因为食品开封后,保质期就作废了。食品一旦打开,就要尽快吃完,吃不完的食品也要密封保存,避免变质。
★注意购买渠道。选择临期食品时,尽量从正规商场或超市里购买。路边的小摊或不正规的网络渠道,一般质量难有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汝佳.美国大叔开另类超市成网红,过期食品并非不能吃[N]. 北京科技报,2016-11-28(034).
[2] 肖扬.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能买吗?[J].农家参谋,2017(07):30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账号转载,需注明引用出处:微信号smqfood。
【更多文章精选,请到产业园地搜索】
6、速看!GB 2763增补版:GB2763.1-2018于12月21日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