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专栏|炎帝神像为什么面色乌黑?
我国的第一部药学著作为什么叫
《神农本草经》?
炎帝大殿中的炎帝神像
面色乌黑
原来是因为
……
今天推出
《神农炎帝功绩与高平文化遗存》
系列文章⑤
《遍尝百草,始创药茶》
作者:申小锋
《世本》载:“神农和药济人”;《纲鉴易如录》载:“民有疾,未有药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 ,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搜神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神农尝药和治病,得病症四百,药症三百六十五。
炎帝功绩——尝草创药
关于神农炎帝一个重要的功绩那就是尝百草、创医药。流传于全国各地的传说都提到:神农以身验草木、医民疾,减轻人们的痛苦,延长了寿命。然而,从实践上说,神农尝百草更是早期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古人在猎取动物的同时,也采摘植物果实、嫩叶,挖掘地下块茎果腹充饥。在采集活动中,先民们逐渐发现,由于误食了某些动植物,会发生呕吐、腹疼、昏迷甚至死亡。吃了某些动植物,能消除或者减轻身体的一些病痛或解除吃了某些植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在渔猎生活中,又发现吃了某些动物的肉能产生特殊的反应。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便能逐渐辨识许多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功效,一些性味平和的植物成为食物,一些性味偏重的植物经过尝试发现具有止疼、发汗等的功能,于是被归入药类,或者古人看到动物食用某种植物产生了某种表现,于是开始尝试并归入药类,遇到患有某种疾病,便有意选择某些动植物来进行治疗。正是这种以身实践和探索的精神,奠定了我国医学的基础,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我国的第一部药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
炎帝
由于历史久远,我们可能已经体会不到那种经历,但我们可以参照咖啡的功效被发现的例子,推演一下中药材被发现的过程。关于咖啡的起源,罗马语言学者罗士德·奈洛伊 (1613—1707)在著作中记载到:大约公元六世纪时,阿拉伯牧羊人卡尔某次赶着羊到依索比亚草原放牧时,看到每只山羊都显得兴奋异常,他觉得很奇怪。后来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这些羊是吃了某种红色果实才变得兴奋好动。卡尔好奇地尝了一些,发现自己吃后也觉得精神爽快,于是便经常食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食用咖啡的习俗开始流传。应该说每一位草药的被发现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比如传说中炎帝有一只神兽名叫獐狮,它周身透明,五脏六肺、骨骼经络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吃下药物就可以看到在哪里起作用,这只神兽其实就是被神化了的吃咖啡豆的羊群。时至今日,很多中医在学习时要亲口尝药,执业后每次新到的中药饮片也要闻一闻、嚼一嚼,体验之后对药性及用量的掌握才能准确,再组方就如臂使指了。民国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就记载了自己通过亲自尝药品评性味,考辨出《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人参就是如今的党参。
山门
高平作为神农炎帝故里,很早就流传着神农炎帝在羊头山尝百草的传说,相传炎帝在羊头山、发鸠山一带遍尝百草,辩证药性,后来在百草岭采药时,不慎误食百足虫中毒身亡,葬于神农镇庄里村,后人在这里修建了炎帝陵,炎帝大殿中的神像面色乌黑,正是对他尝药中毒奉献精神的感念。《神农本草》所载360余味药材,高平出产近两百味,其中党参、柴胡、连翘、荆芥等等道地药材至今仍在生产。高平大黄梨作为药食同源的典范得到《本草衍义》等的推崇,至今高平还有数百年的老梨树近千株,每年老树新枝、花开似雪。自古以来,高平人就强调药食同源,注重疾病预防。春季气温回升,阳气渐趋于表,人们采食茵陈养护肝脏,冲服黄梨膏止咳润肺,熬制荆芥杂豆饮解表散寒;夏季炎热潮湿,暑气难耐,人们就喝用黄芩九蒸九晒炮制的药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缝制蚕沙菊花枕安神养目,凉爽止汗,祛暑去火;秋季风高干燥,人们食用川贝蒸梨,去燥润肺,保护呼吸系统,熬制山楂神曲麦芽饮,化积食、促消化,维护消化系统的运行;冬季天寒地冻,抵抗力下降,人们用黄梨和银耳炖羹滋养,用黍米酿造黄酒补中益气。而解过神农炎帝“七十毒”的药茶——黄芩茶,则是高平祖辈相传的本土药茶,具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消积”等功效。
长图
领略古人生活
是不是很震撼?
明天我们将推出
系列文章第六篇
《日中为市,首倡交易》
敬请期待
关注太行日报微信平台
重磅权威信息
您才不会错过
太行日报头条特选(戳下方标题)
• 快看!拆了~
作者:申小锋
编辑:白慧 / 责编:王伟
版权声明
本微信号中记者采写的新闻,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取得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的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转载内容的,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侵权请联系删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证号:14120190021
微信广告合作
13903568008、1366356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