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新青年·陈冬

2018-02-26 新华社

 

飞天,探月。

从传说到现实。


有这样一批人,

在失重的太空中,

筑造着永不失重的航天梦。


6年封闭式生活,

33天最长航天任务,

感恩与愧疚,

更多的是不能说的故事。


出发那天,

车里自发唱起了《歌唱祖国》;

荣归那天,

和战友团聚时不禁潸然泪下



“我看着祖国的时候,

他们也看着我。”


“新青年”第9期

邀请到航天员

陈冬

分享“飞天”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59v4mdk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陈冬。

一名航天员,也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


对很多人来说,

航天员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职业,

是最光荣也最危险的职业。

网上很多人说,我是“上过天的男人”,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

“上天”这条路背后的故事。


1997年高考时,我只填报了一个志愿,

就是长春飞行学院,并最终如愿以偿,

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


那时候没有微信,不能发朋友圈,

我就拍了很多的军装照,

家人、亲戚、同学都寄上一张,

1个月的津贴全都用在了洗照片上。


1999年4月,我入党了;

那年秋天,还驾驶教练机飞上了蓝天。


2010年5月,我和刘洋、王亚平等7名飞行员

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中的一员。


报到的第一天,

看到一位位曾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航天英雄,

正在门口欢迎我们,

能够与心目中的英雄并肩战斗,

感觉真的是像在做梦,我兴奋极了。


航天员培训计划要求我们在1年内

完成18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从头学起。

那段时间,夜里12点之前我们没有睡过觉,

也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慢慢地,航天员教室里出现了两个怪现象:

一个是大家都在后面站着听讲,

防止一坐下就犯困;

另一个就是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

老师都被熏得特别精神。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

要求过载达到人体自重的8倍,持续时间40秒。

我们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

脸部肌肉都会变形,眼泪会不自觉地向外飞,

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手臂也抬不起来。

进行这项训练时,我们的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

一旦挺不住了就可以立即按动按钮,

请求停止训练。


但是,在这么多年的训练中,

我们全体航天员没有一个人碰过它。


2016年10月17日,是我们出征太空的日子。

凌晨一点多,我被从睡梦中叫醒,

开始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记得从问天阁前往发射塔架时,

道路两旁全是欢送的人群,

车外大家招手、欢呼,

车内我们则唱起了《歌唱祖国》,

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响起时,

我的眼眶湿润了。


发射倒计时开始了,

随着“点火”的口令,火箭腾空而起,

感觉就像坐高铁一样平稳。

记得火箭整流罩刚刚打开的时候,

我第一次看到了太空的景象,特别漂亮。


可是,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

最初的失重的兴奋感却一扫而空,身体开始发热,

我以为是太阳光照进来,带来的热量,

可是身体动了几下后,我的头开始有点晕了,

我这才明白是出现了空间运动病,

血液受到失重的影响,向头部聚集,

头开始发胀,脸也肿了起来,

眼睛外突,特别难受。

到了晚上,钻进睡袋里,

身体却好像还在飘着,怎么也睡不着。

还是在景海鹏的帮助下,

我才慢慢习惯了失重的感觉。


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后,

各项任务全面铺开。

这次一共安排了38项我们参与的科学实验,

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为地面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实验数据,

每天工作都要8到10个小时。


让我终生难忘的是11月9日,

习主席到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与我们天地通话。

主席亲切地询问我们身体状况怎么样,

生活怎么样,工作进展得顺利吗?

听到主席亲切的话语,看到主席熟悉的身影,

真是激动万分,令我永生难忘。


33天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短暂了,

但神舟十一号任务的33天

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会牢记习主席的勉励和期望、

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上

勇攀高峰、不断前行,

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我是新青年陈冬。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新青年对话·陈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58bwav4i&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访谈实录

问:印象最深的太空实验是什么?


答:那么印象比较深的呢,就是我们的太空养蚕。这个实验是我们香港的小朋友提出的设想,我觉得很有创意,因为蚕宝宝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我们把它带到太空。当时我们把那个盖子拧开,去看那个蚕宝宝,它在里面还在爬,我们当时真的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度过了一个难关。在太空中能有6个小生命陪伴着我们。我们真的是觉得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充实。

 

问:同事家人给了你哪些支持?


答:其实在我们训练的时候,我们的教员,首先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任何一项训练凡是有危险的,我们的教员会先把它做一遍。我觉得他们是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他们是在搭建一个天梯让我们去飞往太空。

 

自从从事了航天事业之后,我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训练和学习上面,很少有时间去陪陪家人陪陪孩子。像我的妻子每每说过节日,比方说结婚纪念日、她的生日、情人节等等,这些节日她总是,说过节了,我们出去转转,我们去看个电影。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说先欠着吧。


我中间有几次参与几个大的训练,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了,当他回来的时候,我去接他,其实我远远看见他的时候,我想象中他会跑过来抱我,但是看到他,他就是站在那儿,没有任何表情。我觉得可能是心里的一种埋怨吧,为什么把我送走,为什么不管我为什么不理我。每每这时候,我觉得真的是,愧疚吧,真的是愧疚。

 

问:出征前和孩子打过电话吗?


答:其实我想跟他们通话,但是我又害怕跟他们通话,因为当时已经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我害怕他们说:爸爸你在哪儿,你回来陪陪我们好不好。所以我就想,那还是等我回来再陪你们玩吧。


因为在太空33天,和家人战友通话的次数很有限。而且在上面,距离地球将近400公里,其实真的是非常想念大家,尤其是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你会想念你的家人和朋友,会想念你的祖国。

 

问:听说从太空的“回家路”惊心动魄,能讲讲吗?


答:我真的是看到外面舷窗那个红色的火焰,就在舷窗上“啪啪”地闪。真的就像是我们坐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面,然后外面温度很高,就这样包裹着。而且这时候呢,我们是跟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络的,因为这个高温,已经把所有的电离信号,电子信号都屏蔽了,我们接收不到外面的信息,外面也不知道我们的任何信息。


所以这时候,首先就是看着火光“啪啪”这样闪,然后因为舷窗是材料,我们返回舱那个外面的隔热材料就被烧了,烧了之后它就会慢慢变成液体之后他就糊舷窗上,舷窗就变黑了,看不到外面了。


声音一响那个伞一出去之后,你想我们这么快的速度往下走,出去一个伞就像它猛得扽了你一下,那个重量又很重,它拉着你的话,它是没有规则的运动,我们在里面就跟着飞船乱晃,这个时候心里还是多少有点紧张的。


我记得那天着陆场的风很大,然后可能有风的影响,就把我们那个舱啊,吹的有点稍微斜,然后再去接地的时候不是说“啪”一下就停在这儿了,就像你扔个什么东西,石头在地上会弹。弹的冲击力也很大的,就来回蹦了几下,我们本来要求手要这样放在胸前,要增加对冲击的抵抗,手“啪”就被弹起来了,然后脚也被弹起来了,直到我们把那个指令就是把伞切断那个指令发了之后,返回舱才算安静下来。


那时候才感觉到,我终于回家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承载千年飞天梦,

不到发射前一秒就不会停止准备;

肩负亿万盼归心,

从来就没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


有人说,

能赶上飞天的时代,

是我们的幸运;

也有人说,

拥有这些飞天的人,

是我们的骄傲。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新青年YouthTalks”

新华社创新项目

分享新时代的青年故事


— 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往期链接:

第1期: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向他们致敬 | 彭凯

第2期:“陈海局长”:年轻人如何与欲望相处 | 黄俊鹏

第3期:我们什么都输了,总该赢场球吧 | 杨臻

第4期:“奇葩女王”的人生“排除法” | 马薇薇

第5期:年少成名后,长大是最可怕的事 | 张一山

第6期:他们都走了,但我从不害怕 | 徐卓

第7期:趁年轻,多谈轰轰烈烈的“恋爱” | 尼格买提

8期:成长是一个又遗憾又惊喜的过程|王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