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越打越久 美国国内压力陡增
作者
吾楼
为了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或者说给外界留下自己正努力解决持续高通胀问题的影响,以挽救自己持续下跌的支持率(36%),美国总统拜登5月31日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举行了会面。当然,拜登并不想为高通胀担责。在与鲍威尔会面当天和前1天,他分别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美国在乌克兰的“为”与“不为”》和《我的抗通胀计划》的文章,一篇为美国持续援助乌克兰进行辩解,提出“四不为”:不挑起北约和俄罗斯的战争、不寻求普京下台、不许乌克兰越境打击俄罗斯、不逼乌克兰做出领土让步;另一篇提到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制裁措施导致俄石油、天然气和炼油的产能退出市场,同时将缓解通胀压力的责任转移给美联储。
美国财长耶伦也出席了拜登和鲍威尔的会议。会后,她接受CNN节目采访时承认自己在2021年将通胀形容为“小风险”并预测通胀率上升不会构成长期问题的判断是“错误的”。她承认,促使自己误判的“意外冲击”主要就是指俄乌战争,导致供应瓶颈以及能源和食品价格飞涨。耶伦也强调,采取什么举措遏制通胀,取决于美联储自己的判断。
美国通胀率(8.3%)居高不下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新冠疫情的持续、美国对华贸易战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和债务水平的扩张。如果将拜登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拜登政府的最新意图:他们开始更多地将国内通胀挑战归因于俄乌战争,强调“普京导致价格上涨”,借此转移国内执政压力。从拜登的“甩锅”和耶伦的误判可以看出,俄乌战争打得越久,它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就会越显著、对拜登政府决策考量的影响也就越多。或者说,考虑到民主党中期选情压力,拜登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俄乌战争延续将对自己的执政和美国经济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俄乌战争已过百日,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向乌克兰提供各种武器系统符合美国国内军工利益(这是美国发“战争财”的传统);对俄能源贸易的制裁也有助于增加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美国5月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达729万吨,创下历史第二高水平,三分之二流向了欧洲;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利用这场战争壮大北约,牢牢把控欧洲事务主导权。但是,通过俄乌战争,美欧在粮食、能源、金融、科技、制造等领域全方位遏阻俄罗斯、重创俄罗斯经济的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向全球供应30%的小麦和33%的大麦,7成的葵花籽油和2/5的玉米。此外,俄罗斯还是最大的化肥出口国,占世界化肥出口的1/8。在美国的“后院”拉美,很多国家已经面临肥料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世界第四大粮食生产国巴西4至5月一直面临化肥短缺危机,下半年的短缺风险更高,其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供应和出口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进而可能辐射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农产品市场。在非洲,俄乌粮食供应短缺可能引发饥荒;在中东,粮食短缺更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同时,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荡和供应链愈加脆弱,让美国民众不得不面对全球市场能源、钢铁、汽车电池、芯片及日用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70%的受访美国民众认为通胀是“非常大的问题”,超过民众对可支付医疗(55%)、枪支暴力(51%)和联邦赤字(51%)的关切程度。《华盛顿邮报》甚至认为,通胀可能将导致美国社会进一步撕裂。
供应链脆弱的问题在美国婴儿奶粉短缺问题上有所体现。美国奶粉供应短缺问题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有关,与俄乌冲突关系不大,但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性以及疫情和制裁的叠加影响,拜登还是低估了俄乌战争持续对美国国内的影响,低估了国内通胀和供应链短缺的风险。他在5月末访问亚洲前就在解决奶粉短缺的问题,启动《国防生产法》加速奶粉生产,包括让雅培问题工厂复工。6月1日,也就是和美联储商讨解决通胀问题第2天,拜登升级举措,宣布进口外国奶粉,以解决婴儿配方奶粉短缺问题。他也承认,自己没想到奶粉短缺问题会如此严重。
拜登这样做也是因为美国的民意更关注奶粉,而非俄乌。奶粉短缺和货架空空让美国民众切身感受到了通胀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冲击。
拜登政府的误判还体现在经济预测层面。美国商务部5月26日修正了之前发布的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测算报告,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萎缩1.5%,而不是最初估计的萎缩1.4%。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糟糕的表现。而事实上,俄乌战争前,美国经济就已有衰退的迹象。当时,美国的通胀率达到7%的水平,也是1979年石油危机以来的最高值。为了应对疫情和刺激经济复苏,拜登政府通过向市场注入资金,鼓励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但短期购买力的提升也拉高了食品和油气的价格,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俄乌战争爆发和持续及美西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剧了这一形势。白宫希望能够通过制裁压制俄罗斯原油出口,以此削弱俄罗斯。但此举也导致燃料和粮食等一些最必需的商品价格处于创纪录水平,且没有好转的迹象。虽然美国在能源方面自给自足,但更高的燃料成本导致的油价上涨将挤压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经济生活。即便美联储考虑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但真正抑制价格的效果可能要得到2023年才会显现。短期内,更高的利率不但不能抑制战争导致的价格上涨,而且可能导致市场信心和活力下降。经济学家沃尔夫(Martin Wolf)就此判断,美国不太可能在避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缓解通胀。
可以说,俄乌战争对全球经济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已经超过新冠疫情和贸易争端。在美国集中精力和资源推进印太战略之际,俄乌战争延续和可能的升级风险也会掣肘美国的亚洲布局。美国不得不同时应对俄罗斯和中国两个大国带来的挑战,难免重走战略失调、兼顾有失的老路。
俄乌战争越打越久,与俄罗斯自身军事实力与运用、战争策略和目的的调整有关,也和乌克兰借助西方军事援助的“抗俄”意志相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国和北约想借这场战争达到进一步挤压、孤立和削弱俄罗斯的目的。按照拜登幕僚沙利文、奥斯汀和米利的话说,就是要让俄罗斯丧失再次发起类似军事行动的能力。但孤立和削弱俄罗斯的标准是什么?何时或能否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美国可能并没有确定自己打这场代理人战争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就目前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而言,美国和欧洲并不知道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美欧甚至担心,武器落入极端主义分子和俄罗斯的手中,更担心乌克兰利用这些武器袭击俄罗斯境内,导致俄罗斯和美国直接的军事对抗,甚至增加核战风险。
拜登在《纽约时报》文章中写道,美国的目标是:希望看到一个民主、独立、繁荣、拥有主权的乌克兰,有能力阻止和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侵略。但这是务虚的政治语言,出于乌克兰的角度立场。对美国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拜登并没有明说。在这方面,美国和北约都保持了“战略模糊”,或者至少没有公开提及过。即便站在乌克兰角度,美国所说的乌克兰主权完整就包括恢复克里米亚在内的领土主权。但这现实吗?
之前,布林肯和沙利文都会强调希望看到一个“自由”、“独立”的乌克兰和一个被孤立和削弱的俄罗斯。而拜登在最新的文章中并没有提到“自由”乌克兰,也没有承诺“恢复”乌克兰领土主权,更没有提及要孤立和削弱俄罗斯。他反而在文章开头便提到,俄乌战争“只能通过外交彻底结束”。考虑到俄乌外交谈判中断已久,且泽连斯基不妥协的立场坚定,拜登这一表态是一种积极变化,是他首次公开谈及“乌克兰让步”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虽然拜登也提到不会施压乌克兰做出领土让步,但这并不代表美国不希望乌克兰出于美欧止战止损的需要适当做出让步。
这也是拜登迫于民调和执政压力做出的最新判断。根据哈佛大学美国政治中心和哈里斯公司(Harvand CAPS-Harris)5月底民调,在通胀上升和对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的情况下,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个人财务状况正在恶化。49%的美国人表示,预计美国将在2023年进入衰退,而另外36%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已经处于经济衰退之中。另外,美联社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P-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Research)的民调显示,美国人越来越不支持以牺牲美国经济为代价的对俄制裁。45%的美国成年人表示,美国政府更大的优先事项应该是“尽可能有效地”制裁俄罗斯,而51%的人则认为应该限制对俄制裁对美国经济的损害。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米-17直升机,价值8亿美元
过去100天,拜登政府投入巨大资源援乌,和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有着转移国内政治矛盾的意图,希望以此助力民主党中期选举。但是从低迷的民调数据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俄乌战争延续加剧的通胀形势和物价暴涨,加上频繁发生的枪击案,白宫有些手足无措。高通胀压力反而助长了美国民众的反战、反制裁情绪。所以,拜登政府再怎么维护和援助乌克兰,最终还是要维护好自己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算好国内的账,回到“优先投资国内”的外交政策总方针上来,聚焦枪支暴力、种族歧视和疫情蔓延等矛盾。目前,美国对乌克兰近5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相当于拜登政府承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部资金。
而要想化解俄乌战争持续带给美国的经济危害,包括欧洲所遭遇的难民潮和能源危机,短期内就只能通过外交止战和放松对俄制裁来实现。6月1日,出于遏制通胀的需要,拜登改变了之前拒绝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立场,提出“低价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可能性,虽然俄罗斯回绝称不做亏本生意,但这最起码是美国及欧洲盟友对俄立场松动的体现。如果美欧任由俄乌战争持续下去,全球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供应链系统紊乱只会更严重,美国也将难逃通胀之苦,美国全球经济领导力也将遭受重创。
推荐阅读 ▽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