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应当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
作者
孙成昊(Sun Chenghao),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俄乌冲突爆发后,不少学者都在讨论欧洲、美国对中国战略认知的变化,认为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把中国定位为“体系性对手”或者“战略竞争者”的趋势似乎更加明显。那么,中国对欧洲的战略认知是什么呢?近两年或者俄乌危机出现后,中国对欧认知有没有变化呢?
欧洲确实与美国不一样,然而在对华问题上,这种差异正在缩小。欧洲强调要推动战略自主,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从短期看,欧洲正日益被美国纳入其战略轨道,成为美国对华大国竞争战略的伙伴。
拜登执政后,美欧成立了“贸易和技术委员会”,延续并加强了“中国问题”对话机制。美欧还在俄乌危机期间对华共同施压,甚至可能因为俄乌危机联手对华实施制裁。如果中国对欧认知逐渐变差,认为欧洲就是美国对华竞争的伙伴,那么,究竟谁会从这样的认知中受益?相信不会是欧洲,也不会是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欧的官方态度依然非常积极,希望继续发展好中欧关系。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如果比较中美元首会晤和中欧高层对话,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较为明显。对美方,中国强调拜登政府要纠错,要解决现有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上推进双边合作。但对欧洲,中国更多强调共识、合作、未来,对中欧合作仍抱有强烈的信心。
然而,如果欧洲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逐渐趋于一致,中欧关系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或许中国会日益觉得欧洲的战略自主是句空话,至少在对华问题上是这样。
欧洲对华政策不应囿于俄乌危机,而应跳出俄乌看待中欧整体关系。欧洲更要认清战略自主在当下的宝贵价值。欧洲朋友总是强调当前与美国走近不是为了共同对抗中国,而是俄乌危机之下的必然选择。但欧洲对华政策似乎难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支持欧洲战略自主,并非为了取悦欧洲,而是因为欧洲战略自主符合中国利益。中国一贯支持构建多极化世界,欧洲应当是其中的一极。但如果欧洲日益成为美国对华竞争联盟的一部分,中欧关系将会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对当前的中欧关系而言,俄乌危机当然是个巨大挑战。欧洲是这次冲突的直接受害方,中国也在努力扮演建设性角色。但中国目前所做的恐怕欧洲认为是不够的,而中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要求对方彻底理解彼此的处境。
欧洲方面不应让俄乌冲突定义中欧关系。中国不是问题的一部分。这次冲突极其复杂,既涉及到地缘政治,也涉及到经济制裁,更涉及到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从中国的角度看,俄乌冲突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更多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个直接结果。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将其作为体系性竞争的借口,二是在困难和挑战时期保持中欧关系稳定,使之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稳定器。
欧洲不能因为俄乌危机影响中欧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欧洲要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应该走出欧洲,在全球广交好友,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在疫情和俄乌冲突之后的振兴。如果全球化出现严重倒退,各国不再互相信任,不再相信现有国际规则,世界重回“硬实力”竞争状态,这对欧洲并不是什么好事。在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里,欧洲会更加艰难。
即使在危机背景下,相信欧洲也仍然支持多边主义,仍然需要更多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过,欧洲需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未来欧洲推动的多边主义难道要把俄罗斯排除在外吗?因为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而减少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不仅会冲击中欧关系,欧洲的“规范性权力”还会遭到削弱,欧洲将更难成为世界一极,只会日益成为美国政策的跟随者。
因此,欧洲应当继续在中美之间扮演更加灵活的角色,推动囊括更多参与者的经济全球化,只有这样才最符合欧洲利益,而不是将个别国家挤出国际体系,导致全球的碎片化。在中欧美三边关系里,欧洲的战略位置相对最舒适,欧洲应当尽量利用这种地位。比如,欧洲和美国设立的一些对话机制,也完全可以和中国建立,尤其在贸易、技术、数字、亚太地区安全等方面,中欧理应建立更多沟通渠道,加强彼此政策的良性互动,减少误解可能带来的风险。
推荐阅读 ▽
泽连斯基的出路
印俄新交易让拜登不适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报告评析
如何避免台海发生军事冲突
如何看待中国今年5.5%的增长目标
俄乌战争可能导致粮价暴涨和社会革命
王义桅:从千年、百年、冷战维度看俄乌冲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