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实力并未到顶 美国应避开自设陷阱

吾楼 中美聚焦 2023-02-03
点击上方“中美聚焦”关注我
    

作者:吾 楼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水平下滑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美国个别学者认为中国崛起已经封顶。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哈尔·布兰兹(Hal Brands)和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Michael Beckley)近一年来在《外交政策》和《外交事务》等多个平台发声,认为“中国实力达到巅峰并即将进入衰落”,“中国重塑世界的时间不多了”,“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摩擦和阻力”,“唱衰美国也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


这种观点引起美国学界内部争论。8月22日,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和中国军事战略专家、斯坦福大学弗里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在《外交事务》杂志刊文,反驳了布兰兹和贝克利的观点,认为中国仍在积蓄实力,等待良机。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级研究员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8月21日发文认为,21世纪的中国更接近俾斯麦的德国,而非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其经济规模和政府可调用的物质资源都超过美国。


与此同时,就美国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两国应该如何相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9/10月份刊号将发表的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题为“中国陷阱:美国外交政策与零和竞争的危险逻辑”(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的文章指出,华盛顿不应该痴迷于过去的绝对优势地位,而是应该身体力行,以“正和博弈”的视角改善国际体系,将中国纳入其中,以满足两国应对共同挑战的生存需要。


中国仍在等待良机


布兰兹和贝克利在2021年10月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的文章中说,中国崛起即将终结,将迎来硬衰落(hard fall),如果中国现在不行动,将来就没有机会重塑世界版图。他们认为,中国“收复台湾”的机会窗口正在迅速关闭,采取快速行动的压力越来越大。基于中国崛起已封顶的逻辑,他们还认为,人口下滑,债务负担及其他经济问题将会拖累中国,使其没有挑战美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但史剑道和梅慧琳认为,这种观点具有误导性。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虽然影响中国在经济和军事层面的追求,但不可能是“硬衰落”(hard fall)。中国经济增长抵达峰值后的下滑是渐进的,缓慢的,人口下滑的过程也不是急剧的,债务问题也不是急性的。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中国可以缓解人口下滑和债务问题。


▲6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轨道仿真运动模拟试验。(图源:新华社)


两人认为,即便面临人口减少,中国也会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遭情况下也是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劳动力的减少可能已经持续了10年,但它的经济增速仍然超过美国,虽然劳动力下滑最终会是一个问题。2032年,中国人口年龄中值预计将与美国2052年的年龄中值相同。如果人口决定命运,那么到那时,美国人口也将急剧下降。但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健康状况和中国一样,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


两人还提到,中国的债务负担将以稳定的方式限制其经济增长,不会导致经济急剧下滑。因此,中国手头将有大量资金用于军事和相关投资。即使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拥有相当多的资源可供支配。在创新领域,中国虽然有一些限制,但总体上对于新科技的投入很大,有助于提振经济。在未来20年里,中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将保持与美国的平等地位,这比以前缩小同美国的技术差距更容易。


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书,迈克尔·贝克利8月8日接受了美国媒体采访。他再次提到台湾问题,并表示在未来5到10年内,中国拥有一个“武力攻台”的军事机会窗口,并称“美国当然会协访台湾”。但是,史剑道和梅慧琳的文章认为,尽管中国时事评论员经常就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辩论,比如中国大陆和平统一台湾的有效性,但在中国大陆权威的军事文章中,并没有“现在需要拿下台湾,因为机会窗口正在关闭”这样的观点。中国在应对佩洛西访台的过程中也表现了克制,并没有采取可能会引发中美冲突的行动


两人在文章中还反驳了贝克利观点,称即使中国的增长在未来十年停滞不前,中国仍有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到2035年中国的军事能力将比现在更强。


文章说:“事实上,中国目前的收入和国防开支轨迹表明,中国未来十年将拥有比过去二十年更多的资源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其结果是,中国实力投射能力会更强,而不是更弱。所以,不能说中国实现地缘政治抱负的窗口在变窄,而是说中国仍然有空间等待良机的到来。”


美国如何防止掉入陷阱


和“中国崛起即将终止”的声音不同,1997年至2007年期间曾担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Tony Blair)7月16日在伦敦的迪奇利年度演说(Ditchley Annual Lecture)中表示,世界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或苏联解体:只是这一次,西方国家显然并不具优势。当前的乌克兰战争显示出,西方主导政治和经济的时代即将结束,而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正在崛起,可望取得超级大国地位。他认为,本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将来自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8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金边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应约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双方同意保持战略协调,深化务实合作。(图源:外交部官网)


当然,中国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战略定位。布兰兹和贝克利等西方学者预测,经济相对停滞会影响中国的战略谋划,促使中国采取相关行动,以免失去机会。但是,史剑道和梅慧琳认为,在中国的政治或军事著作中找不到这种思路证据。事实上,大多数中国战略人士对中国未来持乐观态度。正如中国前外交官甄炳禧在人民日报出版的一份杂志上所写的那样,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超级大国的路上”,尽管它将在某些领域继续落后于美国。


史剑道和梅慧琳所指的甄炳禧文章是2015年发表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网站的《21世纪:美国世纪还是中国世纪—全球视野下的中美实力对比变化分析》。甄炳禧在文章中提到,中美实力差距仍然很大,美国许多重要领先优势不会迅速消失,中国全面赶超美国仍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可能是出于对中国持续崛起的恐惧,或因为对自身发展的不自信,包括国内民主遭遇持续打击,华盛顿精英现在反而在“中国威胁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全面遏制和打压中国的“华盛顿共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布兰德斯和贝克利提出了“中国实力到顶”之说,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美国对华认知的错位。


那么,美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挑战、制定对华政策?美国《外交事务》杂志9/10月份刊号将发表的康奈尔大学教授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题为《中国陷阱:美国外交政策与零和竞争的危险逻辑》(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的文章指出,出于条件反射式的恐惧,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已开始消耗美国的外交政策。美国政治家和决策者如此过度专注于对抗中国,以至于他们忽视了支撑美国战略的正面利益和价值观,结果不但使美中关系的持续恶化,而且还可能破坏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可持续性,以及美国社会和民主的活力。


白洁曦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担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顾问。她写道:中美都说要避免冷战,但事实上两个国家已经开始参与全球斗争。美国寻求保持其领导地位,维护有利于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国际体系;中国则认为,美国的虚伪和疏忽削弱了其全球领导力。双方都有一种宿命论:危机的不可避免,甚至是危机的必要性。即便没有危机,一种“应激式”的姿态已经开始驱动美国的一系列政策,导致美国经常掉入在全世界尝试围堵中国的陷阱。


白洁曦承认,即使中美能够避免危机,当前的竞争持续下去也将加剧地缘政治分歧,同时抑制在全球问题上的合作。长期的风险是,几十年来,美国管控对华竞争时总会形成在国内党同伐异、在国外过度扩张的习惯。为了尝试胜过中国,美国可能会削弱自身优势,模糊本该支撑美国持续领导地位基础的愿景。她建议,美国应该采取行动,建立其所寻求的包容、积极的世界愿景,管控好竞争,明确美国欢迎或接受中国倡议,而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对中国的条件。

  //  

“在华盛顿看来,两国关系恶化和过去十至二十年中国的变化有关,包括外交上积极有为,不再韬光养晦。但是,从更完整的视角看,应对中国这一变化时,美国政治和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惩罚性、保护性的政策,比如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商业和科研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偏离了开放和非歧视性的原则这一‘比较优势’,促使北京更坚信“美国容不下一个更强大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恐慌’,一定程度上导致华盛顿在支持国际制度和协议方面出现了动摇。”


比如白洁曦认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威慑的同时必须澄清其‘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布林肯和其他美国官员虽然重申美国不支持台独,但拜登政府的其他行为(包括结束战略模糊)反而带来了各种猜疑。


▲2021年12月9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在白宫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大楼的会议厅与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交谈。


最后白洁曦总结道:当美国重新设想其国内和国际目标时,它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而不是为了打败中国。美国应该专注于自己“所需”,而非自己“所惧”。她写道:无论是(对华)制裁、关税,还是军事行动,美国的政策决定都应该基于“它们是否进一步迈向美国所寻求的那个积极、包容世界的目标”,而非“它们是否损害中国的某些利益,或获得了超越北京的某种优势”。


就如何避免掉入围堵中国的陷阱,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级研究员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8月21日发文认为,随着华盛顿某些人准备和中国开展新的冷战,乔治·凯南针对苏联的围堵政策再次被激活。但现在的中国和昔日的苏联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模式和苏共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凯南的围堵战略基于美国保持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但中国现在也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其经济规模和政府可调用的物质资源都超过美国。美国要想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制定战略就必须基于现实主义和客观性,而非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史剑道认为,美国应该留意的那些损害美国长期竞争能力的短期解决方案。而且,一个实力尚未封顶,并且知道前方有更多机遇的国家,更愿意在突发的军事对抗中做出让步。一个自信的大国也不太可能挑衅和发起战争。在未来,美国更有可能面对一个充满自信和有能力的中国。和苏联在冷战末期的崩溃一样,华盛顿不会因为北京退出这场竞赛而成为赢家。




►►►

推荐阅读

基辛格:危险的失衡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闪爆点”
陶文钊:佩洛西窜访台湾挑战国际秩序
“佩洛西综合征”对中美关系的深层冲击
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美关系怎么走?
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推进祖国统一
美日欧货币政策分化恐加剧全球风险
美国“芯片法案”损人不利己
约瑟夫·奈:美国如何应对中国挑战
克里米亚俄军基地遇袭 俄乌冲突面临转折
俄罗斯能否抓住摆脱战争压力的机会?
美军撤离阿富汗一周年:反思尚未登场
达巍:如何实现台湾问题的新稳定,对话、危机还是战争?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觉得好看,就点个“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