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进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创新

张杰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9-03

文学在跨语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近年来,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过多关注同源性和类同性而忽略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缺憾,为比较文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新的空间。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曹顺庆认为,文明、文化和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由于语言、国度、文化、时代、接受者的不同,会产生信息的改变、失落、误读、过滤,这些变化就是变异。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同胜认为,文学作品在流通和传播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变异,是因为接受者总是参与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也就是说,文学变异的发生,是文学作品与接受者视域融合的结果,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生成新物质的结果,是文化或文明相互接触、过滤、互渗、吸收和溶解的结果。因此,变异不可避免。

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视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伟荣表示,首先,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提出,打破了文学研究的“西方中心论”。中国文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突破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传统藩篱。其次,比较文学变异学将“变异”纳入比较范畴,将研究从“同”扩展到“异”,研究领域更为全面。再次,比较文学变异学拓展了比较文学的学科视野。

曹顺庆告诉记者,从学科理论建构方面看,“变异学”变革了学科观念。变异学的提出使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关注同源性、共通性,也关注差异性、变异性。如此,比较文学的学科视野才更全面,才能建立起新的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变异学发现了文化与文学交流变异中的创造性,以及文学阐发变异中的创新性,进一步揭示了文化、文学创新的规律和路径。从创新视角出发,变异学可以解释当前许多令人困惑的学术争议性问题。例如,西方文学中国化的理论依据问题,比较文学阐发研究的学理性问题,文明冲突、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的规律等。

曹顺庆表示,构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话语,既有学科属性的要求,又能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彰显“中国特色”。

在张同胜看来,构建中国特色比较文学话语体系,首先要有创新性的概念、思想和理论,而不能只停留在梳理和重复他国学者的理论话语中。

对于推进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李伟荣建议,一是厘清中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之间的明确界限,进一步完善比较文学变异学学科范畴、研究方法。二是既要弘扬中国传统比较文学研究的优势,又要更加紧密地与国际比较文学学界进行对话和合作,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三是持续推进比较文学话语体系创新。善于设置能够引起国际比较文学学界感兴趣的论题,结合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实践,着力推动中国比较文学优秀研究成果走向世界。


精彩推荐 

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年3月结项情况
一带一路话语政策规划推动大国外交形象构建
玛雅“伪文字”:无法释读的“另类”表达
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宗悦 排版编辑:宗悦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