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偿命与“拿钱买命”
文|庄志明律师
昨晚,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中国新闻周刊发的一则新闻:
【重庆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获亲属谅解 凶手被判死缓】郑州空姐遇案的悲情尚未过去,8月24日,温州女孩搭乘滴滴顺风车时又遭司机杀害。在两起全国轰动的案件发生前,重庆也曾发生过一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猥亵乘客案。目前该案已经判决生效:被告人周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新闻下面网友的评论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声音是每次的死缓判决都会听到的看到的:又是拿钱买命的结果啊。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都觉得很刺耳,为什么国人至今还停留在杀人偿命的同态复仇的朴素道德理念?(声明下,笔者不是“废死派”)
冲着这两天对滴滴人神共愤、千夫所指的劲儿,重庆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的新闻本可以成为新闻热点的,无奈被昨天昆山白衣男怒杀纹身男的大新闻给淹没了,网民们都集中在微博人民法庭讨论和审理白衣男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案件呢。
我是不想再参与该案件的讨论了,点到为止。
我更想了解了解重庆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的事,很巧,网友“钢城民警”朋友圈里刚发的两张图片正好描述了重庆滴滴司机杀害女乘客的事。
据裁定书载明的案件情况是,2017年5月14日,被告人周某通过“滴滴出行”软件接到被害人甘某发出的从重庆市永川区前往重庆市巴南区的顺风车订单后,于当日12时20分许驾车接到甘某,随后前往巴南区。途中,因周某迟到及对行驶路线不熟悉等,周某与甘某引发口角纠纷。
当日下午,周某驾车行至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城海滨江春城小区附近路口时,再次与甘某发生口角纠纷。周某心生怨气,停车与甘某发生抓扯,甘某抓住周某的下身,周某遂使用车内放置的红布和风筝线对甘某的颈部通过缠绕的方式进行紧勒,并使用麻绳对甘某的手脚进行捆绑。其间,周某为报复甘某在反抗中抓其下身,将一红酒开瓶器的圆柱状部分插入甘某阴道内。
法院认为,被告人周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采用暴力方法强制猥亵他人,其行为已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强制猥亵罪,均应依法惩处,并数罪并罚。周某因琐事纠纷,采用勒颈的方式故意杀害他人,情节恶劣,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本应依法严惩,鉴于本案系纠纷引发,周某归案后有坦白情节,且案发后其亲属代为赔偿了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可对周某所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归纳重点,被告人周某之所以免于一死,关键性因素是被告人亲属赔偿经济损失并取得受害人家属谅解。次要因素是此杀人案非蓄意杀人,而是二人之间的纠纷引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依照最高院上述精神,滴滴司机周某判死缓,于法有据,不违背裁判规则。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赔偿经济损失要和刑罚量刑要联系起来?简单说还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受害人(包括家属)的经济困难。
赔偿损失有助于补偿、挽回被害人的物质损失,认罪悔罪、赔礼道歉+经济赔偿有助于抚慰被害人(家属)遭受的精神创伤,能有效减轻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此同时,认罪态度、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还能从不同角度反映被告人有良好的悔罪表现,从而降低其人身危险性。基于此,必然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我国现行刑法虽然并未将被害人谅解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规定,但因被害人谅解而对被告人从宽处罚,并不违反刑法第61条规定的量刑指导原则。
生命是无价的,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换回一个鲜活的生命。但如果命没了,钱也一分没赔到,那其实是更大的痛苦。
永远不要相信键盘侠的话:不要钱,只要杀人犯的命。这个话是说给别人听的,真的放到自己身上,他也未必相信。钱不是万能的,但钱在抚慰受害人家属方面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离案发时间长越发现金钱补偿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了,如果不差钱,忽略我上面说的话。
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有一个最朴素的观念:杀人偿命。但杀人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说山东于欢也杀人了,也应该偿命?比如说昆山的白衣哥杀了社会哥也得偿命?
很显然,杀人偿命这说法肯定不对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老话现在还管用吗?。所以刑法对杀人罪是如此规定的: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杀人罪处罚的幅度范围很大的,到底怎么量刑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去年2月武汉面馆的砍头案(恐怕网友都忘记了),被告人家属都没赔偿的情况下,被告人最终也获死缓。
陕西救援支队长性侵姐妹致1死1重伤,赔偿90万后,终审改判死缓。
通过这几个案例告诉读者,法治思维得与时俱进,不要还停留在杀人偿命一刀切的观念上。
司法部门若片面强调对犯罪人惩罚,漠视其积极的态度,给犯罪人(家属)实际上传输了这样的信号:钱赔了也白赔。这样谁还愿意竭尽全力赔偿呢?网民们片面强调对犯罪人的惩罚,那其实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受害人家庭后续的生活关我屁事。忽视犯罪人的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的情况,其结果很可能是虽然惩罚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但并没有达到修复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对以后类似情况下的积极赔偿起到负面的影响。
对待犯罪,哪怕是严重的恶性犯罪,也得好好把握惩罚与赔偿的平衡,协调好当下民愤和善后秩序的长远关系。从受害人家庭长远着想,人没了,是痛苦;人财两空,难道不是更大的痛苦?
所以,通过让犯罪人包括其亲属的努力,赔偿一定的金钱,给以从宽处理,看上去是给了“坏人”一定的好处,但实际上也给好人(受害人家属)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这尽管是无奈的选择,但也是最实实在在的选择,目前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替代。
读法言法语,请点击关注最上方蓝字“法之剑”
庄志明律师(微信号lmz8848)提醒,本文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