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地黄

2017-10-12 罗大伦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 中药的用药剂量(两、钱、分、厘=?克)



编者按

地黄是一种常见中药材,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类型。不管是生地黄还是熟地黄,都具有它自己的功效及作用。在中成药中,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中都用到熟地黄,但两者功效不同。今天我们跟着罗大伦老师来鉴别两者的区别~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又叫地髓,意指吸收地气之精髓,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据说,地黄在种植一年之后,土地都会变苦,要等到八年之后,才能再次种植,可见地黄的珍贵。地黄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趺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地黄依照炮制方法不同,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为补益药,对阴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名医张景岳与熟地的不解之缘

 

张景岳是明朝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善于用地黄,尤其是熟地黄,因此有个外号叫“张熟地”。有一次,一个叫王蓬雀的年轻患者来向张景岳求医。王蓬雀患了严重的咽喉肿痛,水都咽不下去,更不用说吃饭了,非常痛苦。由于他脑袋都肿了,晚上睡觉不能平躺,只好让仆人在背后靠着,才能勉强睡一会。很多医生都认为这是热毒造成的,就给王蓬雀开了清热解毒的方子,不料却越吃越重,最后只好向张景岳求助。张景岳观察了患者的病情,觉得他虽然表现的是热象,但却并不是有毒邪,而是肾阴虚。因为肾阴虚有时候会导致虚火上浮,表现出热象。因此,张景岳为王蓬雀开了一个叫镇阴煎的方子,其中主药就是大量的熟地。王蓬雀吃完一服药,第二天肿痛就全部消失了。

 

滋阴凉血用生地

 

我们现在用的地黄,有生地和熟地两种。《神农本草经》中说的“干地黄”,是指生地。鲜地黄切成片晒干了以后就是干地黄。干地黄的主要功能是滋阴凉血,适用于有阴虚情况的人,例如肾阴不足时,人会出现一些虚热的表现,如口干舌燥、眼睛干、手心热、脚心热、腰酸腿软,这些都是肾阴虚的临床症状。

 

对于心脏偷停(就是心脏跳几下停一下的情况),生地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心脏偷停也是由阴虚引起的。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津液足了,心跳自然就能恢复正常了。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个药方叫炙甘草汤,主治“心动悸、脉结代”。“心动悸、脉结代”就是指心脏跳得不均匀。这个炙甘草汤的组成其实非常简单,主要的药是生地30克,还有阿胶、火麻仁、麦冬、人参、炙甘草,然后再放点生姜、大枣。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过后的心脏早搏效果非常好,还适用于因为劳累导致心血耗伤过多的人。

 

有些人经常会出现手脱皮,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压力过大的上班族,这实际上跟心神损耗过大有关。治疗脱皮,可以用生地30克配6克甘草熬水喝。生地能滋肾阴,肾阴足了,人体的津液就足了,心脏也就能得到濡养,手上脱皮的现象就会消失了。

 

《神农本草经》说生地黄能“逐血痹,除痹”。“痹”在古代就是指风湿,是因为风寒湿邪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生地能够走血脉,而痹症往往是因为血脉不足,血液流通不畅,停留在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治疗风湿病,一方面需要用药把风寒湿去掉,另外一方面还要用些养血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专家姜春华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除了用治风湿的那些温燥的药,比如说川乌、草乌、附子,还要再加上一些生地,效果非常好。

 

夏天的时候,人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津液不足,其结果就是出现虚热的状况。此时可用生地进行食疗。生地30克,再用些切成片的莲藕,然后用一段猪脊骨,把这三样东西放在锅里一起熬汤,称为生地龙骨莲藕汤。莲藕能清热凉血,生地可以滋阴,猪脊骨有滋补肾阴、填补精髓的作用,此汤对出汗导致的虚热效果不错。

 

熟地黄药用价值

 

熟地黄的制作很费力气,要把鲜地黄九蒸九晒。就是要先把地黄放到锅里蒸,然后再拿到太阳底下晒,这么来回九次才可以。生地黄是凉性的,九蒸九晒后可以把这种凉性去掉,药就变成温性的了,能够补肾精。

 

肾精在中医里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认为是人体生发的根本。肾精的损耗和人衰老的过程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补肾可以延缓衰老。补肾精的中药有很多,但熟地是首选。

 

本篇一开始我们就说到了张景岳用熟地治疗咽喉肿痛的故事。那么,为什么咽喉肿痛会用熟地来治疗呢?现在的医生治疗慢性咽炎,用的往往都是清热解毒的药,比如牛黄上清丸,当时会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很快就会复发。这是因为慢性咽炎并不都是因为有火邪,而是因为肾精匮乏,尤其是肾阴不足。中医讲肾阴肾阳本来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少了,津液不足了,就会“水浅不养龙”。阴少了,阳就会到处乱窜,反应到体表就是上热下寒。上热了就经常发炎,比如常常会嗓子疼;而下边的膝盖和脚都是冰凉的,尿液清长,不是黄的,并且下肢会很怕冷。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张景岳的镇阴煎了。

 

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渊源

 

虚火上浮除了会导致咽喉疼痛以外,还会出现口腔溃疡。好多人得了口腔溃疡都以为是上火了,但是大多数患者其实都是肾阴不足引起的。口腔溃疡的患者下肢也是凉的,这种病人除了可以服用镇阴煎的方子外,也可以吃一种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是应用熟地最经典的一个方子,它和六味地黄丸有着密切的关系。金匮肾气丸来源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记载的肾气丸,因为它收归在《金匮要略》里,所以又称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的特点是肝脾肾同补,熟地补肾阴,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另有有三味泻火的药——丹皮、泽泻、茯苓,还加了一些温阳的桂枝和附子。这个方子的组成运用了中医的从阴引阳的思想,补阴的同时加一点补阳的药,最后达到补阳的效果。

 

宋朝有一个名医叫钱乙,是治疗儿科疾病的大家。他给儿童治病的时候发现,小孩阳气很足,每天都在生长,不需要补阳,就把金匮肾气丸里的肉桂和附子去掉了,剩下了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这六味药,就取名叫六味地黄丸。

 

现在有些人家中常备六味地黄丸,并且经常服用。这里要提醒广大朋友,无论是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都一定要对症服用。补肾一定要分清阴和阳,要学会辨证施治。

 

那么,怎样区分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呢?简单来说,如果舌质发红,脉细数、跳得很快,而且伴有眼睛干、嘴唇干,耳鸣、腰膝酸软,小便发黄,这些症状都是阴虚有内热的表现,这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如果是肾阳虚的人,表现为怕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并且这类人往往眼圈发黑,脸上有黑斑。如果是这种情况,就不能吃六味地黄丸了,而要选择金匮肾气丸,否则越补阴气越重,阳气越不足。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充分体现了中医组方的巧妙,也成为使用中药地黄的经典范例。




|作者介绍|

罗大中,笔名罗大伦,中医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是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养生节目的主讲嘉宾。曾出版《古代的中医》、《神医这样看病》、《这才是中医》等普及中医的书籍。

 

来源:健康与食品(2012-6),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欢迎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