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和五味保健康

2017-10-04 高学敏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经典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古人认为,饮食能滋养人的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因此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指出谷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

 

那如何正确饮食调养呢?请听高学敏教授说……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食是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行为。

 

《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膳食搭配理论,认为五谷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五畜补益五脏精气,五菜有协同充养作用,五果辅助补充营养,各种食物合理搭配,保证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五谷为养

 

现在普遍认为“五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或称“五谷杂粮”。“五菜”泛指各类菜蔬。“五果”泛指各种果品。《内经》说“五谷为养”,即是以五谷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或基本营养。虽然谷类食物是提供能量来源的基本物质,但其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还需配合其他食物以维持营养平衡。

 

食用谷类食物,需注意加工不宜太精细,淘洗浸泡时间不宜过长,每人每天摄入250~400g为宜,尽量粗细搭配;豆类食物,每人每天以摄入大豆30~50g为宜。

 

五畜为益

 

动物性食物,包括畜禽类、水产类、蛋类、乳类等,营养价值较高,是人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畜禽类食物的氨基酸构成与人体需要较为接近,有利于弥补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不足的缺陷,也是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但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食用过多易导致高脂血症。

 

水产类食物是膳食中蛋白质的极佳来源,锌的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对维护视力有一定的好处。

 

蛋类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组织蛋白最为接近,是天然食物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蛋白质;其维生素含量也极为丰富,品种较为齐全,包括所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的维生素C。

 

乳类食物则是钙、核黄素、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因此日常食用时应以瘦肉为主,少吃肥肉或荤油,每人每日25~50g畜肉,50~75g禽肉,50~100g水产品,20~50g蛋类为宜。每日鲜乳摄入量不低于300g,或摄入相当于300g鲜乳的乳制品。“五畜为益”意为动物性食物是生命机体营养的补益。

 

五菜为充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的植物性食物,属于低能量食品,可为人体提供除维生素D和维生素B1的多种维生素,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但B族维生素含量不高,其所含矿物质质量不如动物性食物,如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较低。蔬菜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五菜为充”是人体机能营养的补充,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每人每天应摄入蔬菜300~500g为宜。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对平衡膳食大有裨益。

 

五果为助

 

《内经》说“五果为助”,意为五果是生命机体活动的营养补助。每人每天应摄入水果200~400g为宜。我们膳食种类多样,各食物营养成分各不相同,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每日膳食必须有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达到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目的。

 

《内经》所谓:“谨调五味,安和五脏。”(编者注:《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提倡五谷杂粮综合搭配食用,以达到营养成分的互相补充,增强食物的营养价值,调补五脏,完成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完整过程。

 

饮食调养要“天人合一”

 

中医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体生命活动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规律,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在饮食调养方面,亦是如此,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选择具有不同性质的食物。

 

此外,日常饮食还要因人、因地而异,根据不同年龄、体质、地域特点,给予不同膳食搭配。如妇女产后,少气少血,就应该以补气养血的膳食为主,宜选用八珍汤、四物汤等;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多以虚证为主,又常兼夹实证,宜平补,不宜选用大补之品,饮食宜少而精,清而淡,尤其要控制脂类、糖类、盐的摄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应注意蔬菜、干果之类含膳食纤维较多食品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期间,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常虚实夹杂,易出现热证及消化不良,因此施膳时,以清热、健脾、消食为主,注意不要偏食、忌食零食及生冷之物。在气候潮湿的地区,多湿浊内盛,致脾胃运化失司引起食欲不振,四肢困倦,头重如裹等症,可根据需要选用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等化湿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渗湿药作为药膳原料,以达理气化湿,健脾祛湿的作用。


》》补充阅读:五谷你吃对了吗?

作者:何裕民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黄帝内经》。


在古代,人们一直信奉这样吃饭的学问,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很喜爱吃五谷杂粮。

 

❂ 何为五谷?何为杂粮?

“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谷杂粮实际上分为全谷根茎类,豆类和油脂类。 

  • 全谷根茎类包括稻米、糙米、黑米、黄米、小米、玉米、大麦、小麦、荞麦、燕麦、大豆、绿豆、红豆、薏仁、莲子、栗子、菱角、地瓜、芋头、山药、南瓜。

  • 豆类包括黄豆、毛豆。

  • 油脂类包括核桃、坚果、黑芝麻、花生。

 

豆类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甲硫氨酸在谷类中含量丰富,但赖氨酸在豆类中才大量存在。因此,最好将谷类和豆类一同烹煮,这样就可以保证摄取到完整的氨基酸,保证营养全面。如此看来,古人延续几千年的饮食习惯是有科学道理的。 

 

❂ 杂粮,就要吃得杂

由于没有经过加工程序、高温破坏及机械介入等人为的工序,纯天然全谷杂粮的营养元素和价值一般都保存得比较完整。五谷杂粮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植物纤维,是天然的降脂食品和抗癌食品。每天吃些五谷杂粮可以增加肠胃的消化能力,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这些好处都是多数精制加工食物所没有的。



与水果相比,五谷杂粮不能带来过多糖分,也不会让血糖突然升高,对保持血糖平稳很有好处。与蔬菜相比,五谷杂粮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养生效果更为全面。

 

吃全谷杂粮的方法很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调配。既可以直接煮糙米、小米当主食吃,也可以做一些汤类,比如大豆汤、莲子汤、绿豆汤。但相较而言,我们还是最推荐吃杂粮粥。

 

为什么是杂粮粥呢?这是因为纯天然的杂粮一般都比较硬,吃下去比较难消化,煮粥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般煮粥的时间都比较长,这样营养全都煮出来了,吃起来也比较好消化。

 

另一方面,煮粥可以搭配很多食材,将全谷根茎类、豆类和油脂类食材组合在一起,摄入全面的营养。我们煮米饭如果煮得花里胡哨的,会感觉很奇怪,口感也接受不了。但煮粥不一样,食材越多,口感反而越好,营养也就越丰富。

 

❂ 手把手教你煲一碗杂粮粥 

杂粮粥,简单、健康又美味!无论你有没有烹饪功底,做起来都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步:选五种食材

选取最经典的五种食材:薏仁、糙米、红豆、绿豆、黑米。这五种食材基本涵盖了五谷杂粮所能提供的绝大多数营养,而且很容易买到。即使不做杂粮粥吃,这些食材也可以作成其他食物,对身体绝对有好处。

 

Tips:最好买新鲜的杂粮食材回来自己搭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决定比例,但每样都要吃一点。

 

第二步:清洗和浸泡

五谷杂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未经加工。以糙米为例,普通的大米最多清洗三遍就可以蒸饭了,但是用糙米蒸饭是很难蒸软的,一不小心很容易煮得半生不熟。所以,做杂粮粥之前一定要将食材浸泡一段时间。浸泡时间以3~4小时为最佳,时间过短浸泡效果一般,时间太长营养会流失。

 

Tips:食材要先洗干净再泡,浸泡食材的水可以直接倒进电饭煲内煮,保证最大限度地留住营养。

 

第三步:煮粥

煮粥是很有讲究的,在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两种煮粥方式。

 

第一种是老火粥。老火粥就是长时间地煲粥,让米完完全全的融化在粥中,一般适合煮有肉类的粥。

 

第二种是生滚粥。先煮好一锅粥,再加入其它食材烹饪即可上桌,最经典的皮蛋瘦肉粥就是这种做法。

 

那么杂粮粥适合哪种煮法呢?杂粮粥的煮法最好介于两者之间,既不能煮的太烂也不能烧得太生。煮得太烂营养就全都流失了,而且口感会难吃;煮得太生就根本没法下咽。

 

其次,五种杂粮一般没有先后顺序,食材可以一起煮,做法比较自由。如果用电饭锅煮粥,杂粮和水的比例在1:4左右就可以了,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减少或增多水的比例,这样就能做成薄粥或厚粥了。

 

总的来说,杂粮粥不但适合作早饭,也适合作晚饭。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和肉、蛋、奶等,就能保证一天的营养均衡,又不会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何乐而不为?



|作者介绍|

高学敏,1938年3月生于天津,汉族,从事中医药学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年。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主要著作有:《临床中药学学科界定要点》、《关于规范药典入选中药制剂品种功能主治的建议》、《浅析中医药戒毒的科学性》等。

 

何裕民,肿瘤治疗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医学哲学协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3-1-14第006版),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