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邱志济融古今良方治疗失音的用药经验

2017-12-07 邱江东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失音以声音嘶哑,语音难出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是声带结节、声带息肉,声带创伤,声带闭合不全,慢性咽喉炎,喉头结核等致声带麻痹发音受阻之故。古今医家治疗妙法甚多,家父邱志济融古今良方于一炉,自拟失音验方数侧,临床疗效甚佳,现举验案,例谈用药经验,以举一反三。


1自拟乌梅散结膏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


陈某、女、42岁,教师,1989年初诊。自述声音嘶哑,语音难出,喉部有异物感数年,近月加重,经西医喉科检查,诊为声带息肉,镜检息肉如绿豆大,建议手术摘除,因畏手术求诊家父。家父治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投自拟“乌梅散结膏”,药用:

大乌梅肉200g(乌梅用少量酒浸软,去核晒干碾粉)、僵蚕200g(炒黄碾粉)、炮山甲50g(碾粉,无山甲者可用地鳖虫或鼠妇代),用适量蜂蜜调三药粉成膏,放有盖大口杯备用,每日早晚2次,饭后取量约15g,,放口中缓缓含服。

服“乌梅散结膏”一周后,患者来电告知喉部异物感消失,声音较前清亮,共守服45天,诸症消失。发音正常,去医院喉镜检查息肉消失,声带光滑,嘱服完一料药以巩固疗效,追访5年无复发。

按:息肉为有形之物,是气滞血瘀痰凝之病理产物,故家父取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之法,仿“济生乌梅丸”之意。自拟“乌梅散结膏”临床疗效较他法颇有提高。声带为喉部韧带,乃发音之路,中医认为声带为筋,据肝主筋的理论,当为肝所主

僵蚕咸辛平,散风泄热,乃宣化之品,软坚消痰,入肝通经而和气血,《本草纲目》谓能治“症块”,为厥阴肝经之良药;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收气归元,酸入肝以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经柔,机关通利,《本草求真》云:“乌梅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则除。”;穿山甲入肝胃经,张锡纯谓“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之病皆能开之!”。

三药相须为用,直入肝经,润喉开音,且有消痰而不伤阴,散结而不耗气之妙,加蜜调膏含服,乃取白蜜柔润之力大,更妙在缓缓含咽乃使药物停留接触声带喉部时间延长,意在增加药效。此法家父历年使用,治愈声带息肉、小节众多病例,无一不效。


2用控涎丹治寒痰凝结多年失音


张某,女,50岁,教师,1989年暑假初诊。自述因常受家庭不和,并教学中学生不听话的气急,平日心中常感郁闷,近突受民事官司的刺激,一天起床后声音全哑,遂就诊几个大医院,喉部检查有声带充血,水肿,闭合不严。诊为急性咽喉炎,屡服强的松,红酶素等西药及疏肝解郁养阴润肺中药未效,家父接诊时仍声音嘶哑,胸闷咽痛,胃脘不适,头昏隐痛,喉间有痰声,时流清涎,常呕恶,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家父析为脾胃素弱、气郁痰阻,加之叠进中西诸苦寒消炎药,更伤脾胃,致寒痰阻于喉间声带,证属“金实不鸣”,拟“《金匮》苓桂术甘汤”并“二陈汤”、“平胃散”合方,煎送“控涎丹”,药用:茯苓15g、桂枝10g、苍术10g、生甘草5g、生旱半夏30g、陈皮10g、厚朴10g、控涎丹6g、分两次吞服。头煎药服完一时许,吐出痰涎3次,继而泻下大便2次,次日醒后,即觉发音无阻,嘱去“控涎丹”,加苏子、白芥子,莱服子续服5剂后,追访两年无复发。

按:寒痰瘀阻喉间声带,发音道路不通,诸常用药不效,必投峻猛涤痰之霸道药“控涎丹”,顽痰痼疾,决非王道之品所能胜之,“控涎丹”中之甘遂、大戟均为峻利逐痰之品,泻水逐痰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甘遂自《神农本草经》至今2千余年,使用临床代有发挥,如《伤寒论》之“十枣汤”、“大陷胸汤”、景岳之“舟车丸”、《证治准绳》之“甘遂散”等。今有医者惧其剽悍有毒、避而远之,以苓泻泄水,星夏攻痰均属微不济急,杯水车薪之治。

家父拟“苓桂术甘汤”化气行水,扶正祛邪,从中焦治脾,“二陈汤”降逆气,散结气,除痰安中,“平胃散”方名平胃,实为理脾,平调中上,除内湿而醒中气。有此三方合力固护正气,设想“控涎丹”之峻猛泻实,何愁伤正。


3自拟三拗复花汤治疗风寒失音久治不愈案


黄某,女,30岁,1992年3月2日初诊。一月前,因外感风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多,继而声音嘶哑,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头痛已除,但仍形寒,胸闷,喉痒咳嗽、音哑。转服中药“荆防败毒散”之属加减,音哑仍无好转。家父据脉证诊为风寒外袭与痰相搏,闭遏肺卫,客于喉间发音之路,又因久咳耗气,宗气不足,治拟祛风、豁痰、开肺。方拟三拗汤合《局方》“金沸草散”加减(旋复花异名金沸花)药用:炙麻黄6g、杏仁10g、生甘草3g、旋复花10g、生白芍3g、桔梗6g、前胡6g、旱半夏10g、荆芥8g、青蒿30g、黄芪15g,药服3剂,咳大减,声音随之恢复正常。

按:失音一证,大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诱发,且与职业有关,外感致失音者,当拟解表宣肺,久咳夹气虚者当少佐扶正之品,家父所拟之“三拗复花汤”取麻黄、荆芥、桔梗之开,杏仁、前胡、旋复花、半夏之降,甘草、青蒿和黄芪、白芍之轻补微收,一开一盖,一升一降,一收一纵,使无形之表邪,从肌表出,有形之里邪从水道出,表邪里邪(痰瘀)一并廓清,故屡屡取效甚速。方中青蒿透邪之功世人皆知,然治失音之佳效,世所鲜知。民间验方有重用一味青蒿治音哑,果有效验,足见家父拟用古今效方的同时对民间的单验方亦兼收并蓄,融为一炉,颇能提高疗效。


本文内容摘自《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3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欢迎关注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