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用一年时间读的书

李松蔚 李松蔚 2022-05-08

做这个读书会完全是自己的任性。

《循环提问》,一直是我心目中学习系统治疗的宝典(介绍看这里)。不易读,但里面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了。所有跟我学系统治疗和家庭治疗的人,我都建议从这本案例逐字稿读起。开头难,但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乐趣无穷。

以前也说过,有些对话很烧脑,藏着许多回环往复的逻辑,学生来问我,我都很乐意回答,搞不懂的就一起琢磨。这过程对我也是学习。

久而久之,就想把它做成一门课。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循环提问》读书会用网络视频的方式,带几个学生一起,我讲,学生讨论,顺便把讨论的过程录下来放到网上。想看的随时可以回看。这样讲过的内容不浪费,以后你想再读这本书,我也不用重讲一遍了。

读书会这种形式并不少见。但要么是几周搞定一本书,要么是一年读好几本甚至几十本,列一张长长的书单,一眼带给人极强烈的收获(感)。但我以为《循环提问》这种书是没法短短几周就读完的。我梳理了一遍书中的知识点,列出来40多节课,太多了,哪个点都不想放过。这样全讲下来,每周一节,差不多要将近一年。——今天还有多少人愿意在一本书上花一年?

但是无所谓了,反正我愿意。

这种大体量,重投入的课程,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平台来说都过于冒险,于是我索性自己组织。反正是讲自己喜欢的课,无所谓盈亏。——其实也不会亏,不亏的秘诀很简单:一切从简,用自己完全不吃力的方式组织起来就好了。

就成了你现在看到的这门课:每周讲课一小时,就我和几个学生,视频软件录屏,录音笔收音,加上一点点剪辑,放在小鹅通最小规模的账号上。从课程制作的角度来看完全不达标:缺乏情绪爆点,视觉元素单一,没有摄影师,没有构图,不打光……这样一来,能够耐着性子看下来的只有对内容本身足够感兴趣的人。

我觉得这样很好,像是一个小圈子的同好会。做一套精心设计的知识付费课程大卖一场,当然也很有诱惑力,但就要考虑众口难调。有些参加者被那些五光十色的装饰吸引而来,但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兴趣,也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学起来就会很辛苦,讲课的人也扫兴。

有些东西是只有少数人喜欢的,就不如轻松点,按舒服的方式来,喜欢的人自然喜欢。

当然,这也不过是酸葡萄的漂亮话,最现实的考虑还是成本。假如你正好今年有时间有技术,愿意帮我们做剪辑做包装做字幕做内容整理做社群运营……请联系课程助理,无比欢迎。我们只是没钱,我们并不排斥课程品质的提高。

小制作的好处,当然就是价格。同样体量的专业课,放在平台上一般售价是在两千元以上,这门课还用不到一半。而且四十多节课只是一个基础量,未来还有可能继续加,开放更多的直播、答疑,请一些神秘嘉宾做分享什么的……想加多少内容我自己说了就能算,非常任性。

总之,做这件事首先是为了我愉快。我希望找到让自己享受的读书和讲书状态,不是「花一年居然才读了一本」,而是「花一本书居然就享受了一年」!我甚至想,未来说不定可以把这件事做下去,每年就读一本书,跟所有读书会相反,读得越慢越好,越久越好。享受就好。

这个同样任性的广告就写到这里吧。有兴趣的可长按二维码试听。不劝你买,比起价钱,更贵的是要投入一年时间,买之前要想一想。

最后,鸣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家庭治疗学组的支持。

鸣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循环提问》作为专业书籍,印量一直不大,几度断货,这次特别加印,为读书会准备了充足的库存,感恩。

谢谢每个看到这里的人。

如果感兴趣,以下还有一些FAQ

1,什么是循环提问?

答:循环提问是系统式心理治疗特有的一种提问技术,概括来说,就是探究「一个人的行动会如何受到另一些人的影响」——这句话详细解释起来,说来话长,不如直接扫码看预备课。

这样一种提问,之所以叫「循环」,是因为它基于一套特别的,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核心的世界观。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系统的一部分。

2,什么是系统式治疗?

答:它是一个心理治疗的流派,建立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关注人与人之间循环往复的影响,通过改变关系来改善求助者的处境。常用于家庭咨询、组织咨询,有时也用于个体咨询。

了解它的更多特点,请戳这里

3,为什么要花这么长时间读一本书?

答:书和书不一样,这本书是会谈的转录稿。

用围棋棋谱来打比方:一页棋谱只有一张格子图,几百个数字,但这个信息量有多大?用一天的时间消化,可能都不够!转录稿就是心理咨询领域的棋谱,读起来当然非常耗时。

何况这本棋谱里记载的全是大师的棋局,看一遍根本不够:一家人带着烦恼过来,治疗师看似漫不经心地东问一句西问一句,怎么就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达成了惊人的转变?这里面值得琢磨的太多了。光是把对白脉络看懂,就不易。有脉络之后,还要理解背后的原理,理解原理之后还要细究:每句话是怎么问的?为什么是这样问而不是那样问,好处在哪里?……把这些细节都弄清楚了,还可以再进一步想:这些方法可不可以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中?迁移的过程要做怎样的改造,才能适配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风格?

总之,抱着日拱一卒的心态,一周只读5-7页,是我认为最有效的学习进度。别怕慢,按这个节奏,学完也只需要一年时间。——用一年就能领略一个领域的至高水平,还是划算的。

4,这是给专业人士开的课吗?

答:是,也不是。

这本书首先面向心理咨询师,尤其是系统式治疗取向的咨询师。但是循环提问背后用来看问题的角度,即所谓的「系统观」,也可以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它关注人们的认知差异,关注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关注那些与常规因果逻辑相反的逻辑建构,关注生活中的悖论,这些视角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特别的便利(或者不便)。

事实上,即使是专业工作者,在学习循环提问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出戏」的时刻,会期待(或者担心)这样的学习会影响自己的世界观、哲学观、思考方式,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换句话说,这门课试图把讨论聚焦在治疗案例上,事后发现话题常常超出专业范畴。

5,担心一开始会不会听不懂?

答:不用担心,肯定会。

6,读完这本书,到底能学到什么呢?

答:这太像一个知识付费的问题了,要为你的学习预先勾勒出某种「获得感」,所以我不想回答。硬要说的话,它更像一场旅行,你唯一确定的是,会去一些跟平时生活不同的地方,看到与平时不同的风景,仅此而已。至于你会不会从这个地方带走什么,谁都不能确定。

把上面一段翻成人话——你会从书中读到一位顶尖的家庭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运用一套新的理论和新的技巧,但你不一定会学到什么。

7,学这门课还需要做什么准备?

答:降低预期。

8,我的情况是XXXXX,适合读这本书吗?/学这门课可以帮助我解决XXXX问题吗?

答:既然你还在犹豫,不如先别买。书一直都在,课也一直都在,等你下定决心再学。

9,其他细节:

从3月4日开始,一直到12月16日,每周四晚上7点更新一期,视频和音频同步上架。

讲课和听课有几天的时间差,不能实时互动。也就是说,你对这一节课的疑问我只能在下一节课中回应。想要参与讨论的人,需要在每周日之前给出反馈和疑问(通过小鹅通的表单或者通过课程社群),我可以在下一周的课程中处理。

详细课程计划,通过二维码进入课程详情页查看。不能保证完全遵守,但只会多不会少。

书要自己买,随课不附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