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别让学习,变成你的KPI

古典古少侠 古典古少侠 2023-02-11
 这是古典古少侠的第513篇原创文章


“知识付费,买的是资源,而不是负债。”

 
时常收到这样的问题:

我是个人发展共读会学员,11月中旬加入的。当时先开始了《跃迁》的阅读,共读会12月开始读《人生设计课》,2023年1月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因为加入时是11月中旬,《跃迁》没能全部阅读;12月跟着共读《人生设计课》,中间因为身体原因停了一些时间,也没能全部完成阅读;目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已经阅读完毕,但课程还没学习结束。
 

书籍阅读没能完成,心里感觉有点不踏实。我该同时读这些书吗?我能如何追上进度呢?

 

今天我们来谈谈,如何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以至于不让学习本身变成负债。

 

 

 

01

学习的负担:从投资到债务

 

是不是很奇怪?

 

没买单之前,一个知识产品要各种确定、承诺,告诉普通人也一定行,你有各种大咖同学,他们都能和你愉快交流——这时,你是BOSS。

 

但一旦买下,你似乎就变成了一线员工——课表变成了某种KPI,我要按照某个节奏,把这东西学下去,赚回来。而同学则变成了潜在竞对:有这么多人做得这么好,我好难啊。

 

这种学习的KPI搞着搞着,就变成了“学习的债”。

 

债务刚开始是焦虑,慢慢就完全放弃了,也不发愁了,就是不看就好——我自己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打开任何的知识付费APP,因为焦虑。

 

我们是什么时候,把投资变成负债的?


 

 

 

02

把学习当KPI,会失去三个东西

 

从把学习KPI化开始。

 

先说说KPI(关键显性指标),KPI是现代组织一个挺重要的发明。

 

早先的工作、小作坊,所有的工作都不需要关键又显性。因为都是自己,或者几个很熟的师傅弟子口提面命的,天天在一起工作,心领神会,按点交货就好。

 

后来,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合作链条就越来越长,需要流程上每个人按时按点、按质按量交付东西,才有可能拼得出来。

 

这个时候,规定整齐划一,全流程拉通的统一指标就变得重要了。这就是现代社会处处KPI的原因,极大提高了我们生产力,改善生活。

 

不过KPI也有很多问题。

 

第一是压抑个性。一千个工人其实有一千个面,但指标只有一个,所以要压抑个性追求共同。


第二是看不到意义。KPI是顶层工作者拆分的,所以拿到的人往往不知道全貌,不知道整件事的意义。


第三是压抑创新因为创新的来源其实往往是一线劳动人民创造,而不是顶层精英的设计。
 
所以,KPI化的组织,缺少个性、意义感和创新。

那么同理,把学习当成KPI,会失去三个东西:个性化、意义感、创新性。




03

不是填充焦虑,而是解决问题


如何破局呢?

 

前提是要意识到,别人的KPI不是你的,是别人那条流水线的,谁的成功都没法复制。

 

这些KPI要么来自名人书单、成功经验、要么是培训机构为你定的(课程表),要么是身边人都这么干(考研)。

 

问题是,比尔盖茨每年看的书单推给你,你看完也没法成为比尔盖茨啊,人家是微软变现退休以后来看书,你是还用着盗版微软在看书啊。

 

而培训机构希望你多学习,会给你定很多的KPI,比如说“人生必看的……本书、个地方”,这种“人生必看”就是暗示的KPI。

 

至于,“身边的人都考研,所以我也要考”这种KPI,前提是“你要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吗?”

 

所以,找到属于自己的KPI,而不是照抄别人的。

 

那该怎么找呢?

这就需要思考学习的意义性。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都说学习反人性,那为什么还要学啊?


因为真能解决问题啊——你遇到一个难题好久,结果发现已经有人给你好好的整理出来了,你带着这种方法回到生活里,这事迎刃而解,实在太爽了。


所以,学习的意义不是填充焦虑,而是解决问题。





04

从学习工人,进化到学习CEO


基于以上前提,有3条学习法则。


第一,一定要意识到,学习只是成功这条流水线的一个环节。


你生产800个摄像头,也拼不出来一台iphone。不仅要学,还要练,不仅要练,还要真的用,最后解决问题。

 

总有人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的意义不可能从学习的维度解答。

 

就好像手机摄像头安装工,没法回答拧螺丝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走到工序的开头和结尾,才能理解,哦,我这个原来是用来做这个的。

 

而一个完整的学习生产线,一头是问题,一头是解决的行动和成果。学习课程,只占了一个环节——所有只学不习的工作,都是耍流氓。

 

第二,“问题意识”和“解决成果”,是学习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就好像手机能不能用,才是检验摄像头拧得好不好的唯一真理。

 

我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寻找什么资源?找到什么答案?我有多少资源?这些答案又如何真实的实现在我的生活里?

 

过去在学校里,我们都只是学习生产线的员工,今天要我们自己当学习生产线的CEO,就会比较费劲。


 

第三,学习要有创新性。

 

1000个人,有1000个好用的方法。有人适合听,有人适合读,有人适合白天、晚上学习。当然,这个可以先解决完前面2个问题再说。

 

最后一个要警惕的是:学习最大的资源,不是经济投入,而是时间。

 

要为知识产品省出来时间,千万不要认为买了就一定能用完。就和你的洗手液一样,不取决你囤了多少,而是你洗了多少次手。

 

所以,当一个学习过程能回答这3个问题,你就从学习工人,进化到了学习的CEO:

 

  • 我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知识和这个问题相关度有多大?

  • 这是适合我的学习资源吗?我适合怎样的学习方式?

  • 这些知识要落到我的生活里,我还需要做什么改进和调整?



 
05
最后的话
 
引领这一切一切的,就是“问题意识”“成果意识”
 

每一道学习的工序,都从一个问题、一个好奇,而非一个恐慌、一个焦虑、一个人生必须要开始。

 

从落到一个成果、一个里程碑、一个答案, 而非一个KPI、一个每年读多少本书、超过了百分之多少的人开始。

 

只有带着问题,才能解决“我为什么学”“我该学什么”和“我如何落地”的问题。

 

一切的问题,都需要和这个事情对齐,对齐,再对齐,让自己不至于成为学习工人,背上学习KPI。


 


 

近期活动:


学习,没有捷径。学会了从学习工人到学习CEO的心法,接下来要提高学习能力。我推荐从深度阅读与写作开始。


未来无论你做自媒体、顾问、知识创作者,或者准备职业提升,读写都是基础的底层能力。


我发起的「阅读写作3天训练营」已经到56期了,我会在里面介绍我自己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所有底层心法,一站式打通从读到写。只需0.99元,2月13日开营。


👇扫码报名学习👇


点亮「在看」,再聊典啥:

你沉迷过哪些知识KPI?

又是如何走出来的?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即可):

1.《古典:吴京这人,比《流浪地球2》更好看》

2.《古典:2023,财务自由的梦,你早就戒了吧?》
3.《过年在家好舒服,年后想裸辞离开大城市,是我冲动了吗?》
4.《古典:专家说“年轻时选工作不应看钱”,那看什么?》
5.《古典:开工第一天,一定要做的3件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