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思考
图源网络
作者:南人
编辑:GIS菌
*本文首刊于《中国测绘》杂志2019年第六期
| 本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4 分钟 |
2019年1月17日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陆昊部长提出的2018年十二项重点工作中,第六项就提到,要“增强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市场主体的一份子——地理信息产业的一个企业代表,置身其中,也会思考这个命题,在此就想从我们自身的视角来思考和探索,如何才能实现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何为高质量发展?
首先得先搞清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然后才能谈怎样发展的问题。百度搜“高质量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义,只解释了出处,是在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的新表述,然后在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9方面的部署里,都围绕着高质量发展。
我们试图从实际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电子商务,算是目前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吧,提供了快捷便利、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大满足了消费者需要,是一种低消耗、高效率的模式;再看手机产业,也算是一种,华为、小米、OPPO等,也是满足了目前各个层次的需求。
2
评估地理信息产业的质量状况
既然提出要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那就要看看我们产业的质量状况,到底有没差距?需不需要改进?
首先说到地理信息产业,其实人们心目中是有两个概念的,一个是外圈,一个是内圈,外圈指的是所有涉及到地理信息的业务,比如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有地图位置服务的场景,范围非常大,所以才会有几千亿的产值,而我们行内人说的是内圈,即纯粹是地理信息服务的,也就是传统的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企业,这产值就小很多了,有资质单位的统计也就一千来亿,加上没统计进来的,估计就是两千亿上下。
在这里我们更多地讨论内圈的地理信息产业,这个比较靠谱一点,因为外圈的完全不可预知。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总体而言,这个产业还不大,而且拥有资质单位近2万家,户均也才不到一千万,显然呈现出散、小、弱的局面,人均产值才二十万左右,跟外界相比差距甚远,跟互联网企业就更没法比了。
从生产经营模式而言,总体还比较原始,虽有部分是智能化作业了,也借助卫星、飞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了,但大多数还处在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耗人耗力。
从成果看,也还是有局限性,包括实时性不强、数据共享不够、大众应用不多、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
我们也来看一下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有些什么特征?归结起来有那么几个方面:
一、他们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而且都非常的激烈;
二、都形成了龙头企业,集中度很高;
三、拥有杰出的企业家;
四、领头企业创新能力很强;
五、需求都很旺盛;
六、面临全球化竞争。
由此,我们可以对照一下,咱们的产业跟他们相比是否具备这样的基本条件?
第一,地理信息产业比较特殊,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少量),更有事业单位,且占比相当大,无论市场份额还是队伍的人数,都占据半壁江山,而且事业单位里既有公益一类的,也有二类,还有三类,无论哪一类,都背靠一个行政或事业主管部门,比如之前的测绘部门、住建部门、国土部门,还有其它部门,如水利、核工业、煤田等,如今测绘、住建、国土测绘部门基本都合到了自然资源部门,既是行业主管部门,也是业务的承接部门(指下属机构),成为目前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队伍,拿到的项目也是含金量最高的。
可见,本产业确实还不是完全竞争市场,这里的企业可谓夹缝中生存,实属不易,这会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拿不到好项目,得不到高利润,招不了好人才,出不了大企业,也就大大制约高质量发展。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是历史造成的,更不是行业主管部门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甚至还不是职责所在,随着产业的发展,到产业更大规模的时候,也许自然就解决了。
第二,地理信息产业准确讲还没龙头企业,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在0.5%左右,前三名合计占比不超过1%,而大大小小企业有几千家,是很典型的分散型市场。
第三,由于诞生不了行业巨头,因此也就没有杰出企业家了,也就很难改变市场格局。
第四,由于效益不高,人才缺乏,自然就很难有大的创新,同质化程度较高,效率也平平。
第五,需求也算持续增长,大众需求还不太明确,会导致基本集中在政府服务领域,大众市场尚待开拓,目前难以支撑面向消费者的发展。
第六,基本是国内市场竞争为主,除有准入壁垒外,非标服务也是一个原因,国外企业除软硬件产品外,项目类型服务企业没有进来中国的,而中国企业也很少出去,或者也没必要出去,中国市场本身就是全球最大市场,出去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竞争都是国内企业间的竞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地理信息产业目前确实算不上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也还不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个与实际的感觉是相符的。
现在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是时候来进一步谋划如何高质量发展了。
3
如何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都知道,地理信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14年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不容置疑,地理信息产业前景可期。而且自然资源管理的确需要地理信息产业来支撑。
针对这样的现状,该如何来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呢?按照中央精神,关键还在于如何激活供给侧,也就是企业的发展,企业好了,产业才会优。
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方面着手:
一、行业主管单位可以尽可能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这里我用“尽可能”,因为能做的也不是太多,坦白讲,一直以来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还是尽力而为了,只是受体制限制,改善不大。
具体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一个是给企业平等参与到各项重大项目中,法无禁止即可为,尤其是打破无形的门槛,让企业与事业处在真正的公平环境下竞争(实际上血缘关系决定了天生就不公平了),类似三调,就算是挺公平的了;二是搭建起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沟通的平台,能够及时听到企业诉求,在“清”的基础上增加“亲”的举动,只有多接触、多交流,才能知道企业真实想法,才知道如何来支持;三是制定一些跟企业相关的政策时,最好能让企业也参与其中,一些业务规划、科技攻关等也同样如此,企业提前知悉、提前谋划,增加锻炼机会,自然会对后续的实施带来好处。
二、降低准入门槛,提高甲级要求。为了公平可见,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因此降低准入门槛是必要的,行业主管部门也是这么做了,取消丁级,降低准入要求。
同时,我觉得还应该提高甲级的要求,作为资质最高等级,本身就该要求高,比如应该要求具备多名注册测绘师才行、要求年销售额达到几千万才行,要明显区别于其它资质,就跟三甲医院一样,没多少床位和高级医师怎么能叫三甲呢,我看建筑施工资质分类标准也是,对于总承包一级的,要求很高,比如要求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9人,要求干过地上25层以上的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地上18-24层的民用建筑工程2项,等等。所以建筑行业是有巨头的,小建筑公司报价再低,也不可能承接几十层楼高的建筑。
这样就既可以给更多人提供机会,尤其是创业机会,也可以培育出真正有实力的甲级企业来,小机会给小企业,大机会给大企业,既保证了公平,也确保了工程质量。
三、对于做得好的企业,可以主动宣传。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举贤不避企,也让采购单位更容易辨识好坏。可以委托学会或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建立信用平台,评选优质企业,今后也是高质量产业的基础。
其它如何让企业创新、如何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培育创业家等在此就不详述了,属于企业自身内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成熟,加上主管部门的谋划和支持,地理信息产业一定能够朝着高质量发展演进。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 相关阅读 ▪︎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