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 为何武大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是花落测绘学科?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源:科学技术部
作者:南人
编辑:GIS菌
| 本文约 3000 字,阅读约需 5 分钟 |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主持完成的“中国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消息一传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武大校友圈都在刷屏了,奔走相告这一好消息。
咱们行内的人都不陌生,该项目瞄准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和位置服务的重大需求,攻克了 Stokes-Helmert 边值问题严密化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形成了精密数字高程基准建立的完整技术体系,并提出了利用数字高程基准实现高程基准维持与测定的新模式,开启了我国高程基准现代化的进程。
要知道一等奖全国才13个,能占一席实属不易,为建成院士团队自豪、点赞,而且正好还是我们原武测83级同学,让我们更加欣喜。
武汉大学网站和微信当然也报道了这一喜讯,今年武大一共有3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不难发现,在今年武大的奖项中,测绘学科又占了大头,3项占了2项,而且其中一项一等奖,另一项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赵齐乐教授主持完成的“国产卫星准实时厘米级精密定轨系统及其重大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整个测绘地理信息行业2019年一共也就三项)。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获奖成果
而在上一年,武大的三个奖项更是均属于测绘学科领域,其中施闯教授(后调离武大去了北航)主持完成的“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姜卫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海洋测绘和内陆水域监测的卫星大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朱欣焰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复杂大电网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详情可戳:【关注】刚刚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都有哪些测绘地信领域成果?)
2017年,在由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2项奖项中,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张永军教授主持完成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在参与完成的2项中,由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李斐教授等参与完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再之前,对地观测与导航技术团队(包括李德仁、刘经南、龚健雅、张良培、李清泉、施闯、吴华意、王密、陈能成、赵齐乐、陈晓玲、朱欣焰、眭海刚、廖明生、张过等)获还获得2014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也是武大历史首次,当年高校中仅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得这个殊荣。
也就是说,在武汉大学近三年所获得的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测绘学科就占了7项;由武汉大学主持完成的一共7项,测绘学科占了5项,其中还包括一等奖2项,难以想象一个学科奖项占据整个大学的70%!
Why!?真有点不可思议了,难怪说测绘遥感学科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学科!名副其实啊,为啥会这么厉害呢?另一方面,其它学科为啥那么少呢?按说武大很强的啊,怎么“偏科”那么严重?这真是值得思考。
我们先分析为啥测绘学科获奖那么多。
首先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候了——处在国家大发展时期,也是技术变革时期,对测绘技术的要求日新月异,自然出现很多新课题、新挑战,给了专家团队攻坚克难的机会,有了用武之地,而高校恰恰就是这方面的突击队。比如目前就是发展航天、北斗的时代,由此派生的课题就较多。像今年和去年的一等奖项目都是跟卫星定位有关的课题,而其它项目同样要么跟航天航空遥感相关,要么跟卫星定位相关。借助这样的技术,解决眼前的重大问题,攻克了难关,所以也就得到了认可。
其次,也跟武大测绘学科深厚的专业底蕴有关,否则那么多难题,就算有机会,没能力也解决不了。看来武大老师很争气,都能迎难而解,逐一突破,真是可喜可贺啊!作为当年的武测学子,当然非常自豪。武大也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测绘遥感学科排名第一的大学,在国内就更是鹤立鸡群了,而且不只是个别人冒尖,而是形成一个庞大的团队群体,批量性地出成果,就在校内而言,成果既有出自测绘学院的(如李建成院士)、也有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的、还有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以及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资环学院之前也出过(如刘耀林教授团队),可谓多点绽放,全面开花。
更重要的是一直有学科带头人,大师指路,引领前行。这个跟当年武测成立时的“血统”有关,当时可是聚集了全国测绘界精英组建的专业性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是有五位一级教授、三位学部委员(夏坚白、陈永龄、王之卓三位,相当于今天的院士),这可是一个超级豪华阵容啊!几位学科泰斗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学者,比如夏坚白,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英庚款董事会招考第二届公费留学生,被录取至英国学习大地测量专业,进入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后进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系学习取得博士学位,武测成立前曾任同济大学校长;陈永龄,也是考入清华大学,然后跟夏坚白有着同样的留学经历,武测成立前是华南工学院副院长;王之卓则是毕业于上海交大,之后也是一样的留学经历,曾任上海交大校长。
想想,那个年代能被选上公派留学名校,绝对是全国乃至世界最顶尖的学生了,且后来都担任了著名学府的校长,可谓有着非常强的综合能力,正因为由如此杰出的人才来开办武汉测绘学院,所以才会有后面卓越的成就。前面有大师引领,后面有人才辈出,陈俊勇、宁津生、李德仁、刘先林、张祖勋、刘经南等院士,顺利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他们的带领下,又出了李建成、龚健雅、郭仁忠、陈军四位恢复高考后的院士,以及一批的人才梯队后备军,形成全世界最庞大的测绘遥感学科人才团队,因此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成果迭出了。
当然,四校合并后武大对测绘遥感学科的持续投入,融入更大平台,优质生源得到保障,也是重要因素,使得学科优势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更加巩固。可喜的是这个势头还在继续,据知武大成立了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旨在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遥感与航天工程类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在李德仁院士的带领下,还将着力探索构建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PNTRC)这样的世界领先的大课题,有理由相信获奖还会继续。
由此你就明白为何测绘学科屡屡获奖了吧。那为何武大其它学科获奖那么少呢?
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明白,真搞不明白。
在此附上2张表,一张是2019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统计排名表(只计算第一完成单位成果),武大排在了并列第14位,而同城的华中科技大学排在并列第4,这似乎跟武大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相称。
向上滑动阅览长图(图源:青塔微信公众号)
再看另一张,是2000年-2018年19年间的获奖排名,仅以此图来看,武大排在第18位,华科第9位,差距还是蛮大的,当然可以说武大是综合性大学,而且文理强于工医,科技奖偏向工科,武大不占优势,华科领先也是合理的,比如人大,历史上也仅获得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我们也看到,同样是综合性的大学,也有表现不错的,北大不用说了(当然2019年也是跟武大并列14),2000年后累计排名第3,但浙大、南大都很靠前的,武大还是有追赶目标的。
-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 相关阅读 ▪︎
【南人一周微评】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出炉,基层市县该怎么办?
【南人一周微评】客串主持的体验 ——“多测合一”高峰论坛侧记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