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一周微评】 深圳测绘地理信息如何更好支撑“两区”发展?
首先是思想开放、观念先行。一切好的结果都始于好的想法,深圳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历来都有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的传统,在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也常有创新之举。记得1994年,就是他们在全国率先试点数字测图的,我们CASS软件的最早应用就是在深圳展开的。之后深圳市大比例尺更新的频率、覆盖的范围都是全国领先的(1:1000地形图一年更新一次,0.5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一年更新2次,重点区域全要素更新周期达到3个月),还建立了全国首个陆海统一的高精度全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而近年来,他们又率先开展全市数字地形图数据库对象化改造升级,尝试面向全业务应用的“一站变化发现、一次高精测绘(一次综合调查)”的机制,争取实现“一测多用(一调多用)”,我公司便参与了很多他们的新业务信息化工作,因此是深有体会的。这些,相信都是为今后更好地支撑所做的基础工作。
其次是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这也是很多城市没法比的,深圳具备地方立法权,也是计划单列市,这比省会的自主权、决策权、知情权都更加有优势,加上赋予的先行先试示范区,中央是鼓励创新和尝试的,这就给了深圳发挥的舞台,加上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就我们专业人才而言,深圳有我国测绘界著名的郭仁忠院士,他也是深圳本土诞生的第一位院士,在广东省信息化领域威望非常高。此外,深圳大学校长、欧亚院士李清泉教授就是武测“正牌”测绘出身的,也是李德仁院士的得意门生,由他执掌后的深圳大学非常“有气色”,尤其在测绘地理信息方面,不仅创办了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郭院士便是院长),还设立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为本市输送专业人才,这为未来的创新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再有就是“不缺钱”的优势。这是令人羡慕却无法企及的,深圳企业多,收税多,地方留成也高(不用上交省里,对比广州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长税等要比深圳多交留成部分的一半到省里),而面积却比一般省会小很多(广州是7千多平方公里,深圳则不到2千平方公里)。这就完全可以在有限的面积中密集地投入,或者说即使同等的投入,也可以见到更明显的效果。
相应的,在测绘地理信息的投入上也更多了,尤其是每平方公里的投入就不是一个量级了,我没有确切数字,但相信绝对排在全国前列,而且今后也只会多不会少,尤其是经历过这次疫情,应该让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充分认识到地图和位置的重要性,认识到精准管理的重要作用,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对测绘地理信息的认识,有利于各级政府的支持。
还有是管理机制的优势和领导的重视。这也是今后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是全国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度最高的,他们负责测绘、国土、房产、海洋、地质环境及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等工作,因此具备了数据综合应用开发的条件;加上现在安排了测绘出身的博士领导主管这项工作,可谓更加轻车熟路、胸有成竹。
这次能邀请那么多企业来参加,既表达了对企业的关心,更体现了管理者的诚意和谦卑,让人看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期待和重视;深圳是很早就开放市场的地方,他们的下属事业单位不直接承接生产任务,只是负责管理、协调、质检环节,生产任务由市场队伍承接,营商环境一直是非常好的。
此外,深圳是很多科技创新巨头的总部所在地。如今,深圳本地知名企业如平安、华为、腾讯、顺丰、大疆等都纷纷介入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他们实力强、视野广、站位高,各自有优势,相信他们的介入一定会对地理信息的创新应用带来不一样的景象,他们不是来抢饭碗的,而是来拓展应用场景和水平的。我在座谈会上就提到,“大鳄们”的到来说明地理信息领域真的前景广阔,正是“池塘”大了,“大鱼”才会进来,期待他们带我们一起提升。
我想这也是深圳独特的优势,后发潜力巨大,如目前深圳几个亿的可视化平台项目就是由深圳平安科技来承接的,这对我们传统的专业公司有难度,但我们可以参与其中,发挥好自身专业优势。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GIS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