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人一周微评】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有感并看与测绘的关联

南人 GIS圈 2021-04-28

作者:南人

编辑:GIS菌

| 本文约 3200 字,阅读约需 3.5 分钟 |

也许是临近春节假的缘故,对于我们业界颇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在1月17日颁布的时候,居然没引起太多人关注,包括本人在内。

《方案》全文可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发布!

直到前两天,当我问起部里的一位司领导时,才得知已经颁布了,并发来了《方案》的全文,这是在“三调”接近尾声、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开展的大背景下制定出来的方案,到底涵盖了什么内容?释放了些什么信息?跟以往提过的说法有什么不同?最重要的是与我们从事的测绘地理信息又有多大的关联?

带着这样的问题,本人经过粗浅的学习后,总体有这么几个感觉:

一是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方案是一个顶层设计,必将成为今后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导意见,《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确立了总体思路,明晰了总体任务,定义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描述了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框定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内容,设定了业务体系建设,明确了组织实施与分工,提出了保障措施,是一个完整的顶层规划体系。

二是感到涉及内容非常庞杂,按照三层结构的描述,既包含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以及海岸线(包括各类海岛)向陆向海一侧的分类这样的地表基质层,也包括我们最为熟知的地表覆盖层,还有新提出来的从自然资源利用管理的角度进行细分的管理层,甚至还包含地表基质层下设置地下资源层——主要描述位于地表(含海底)之下的矿产资源,以及城市地下空间为主的地下空间资源,跟以前想象的地表覆盖的自然资源还是很大不同,大大扩充了外延与内涵,已经包含了海陆空和地下地上的范围,如此包罗万象的调查和监测,确实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学科,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任何一家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内容,咱们测绘也不可能




三是延续了原来提的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的说法,即1+X的模式,并明确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为基础,集成现有的森林资源清查、湿地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草原资源清查等数据成果,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但专项调查的类别就比原来更多了,一共有8项:耕地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草原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地下资源调查、地表基质调查,甚至提出根据需要,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和城镇设施用地、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海岸带侵蚀,以及荒漠化和沙化石漠化等方面的专项调查,那加起来已经有十几项了。
监测也分成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以及应急监测,地理国情监测列入了五类专题监测之一,除此外还有重点区域监测、地下水监测、海洋资源监测、生态状况监测。
这样工作内容就很清晰了,看轻重缓急来选取调查和监测的内容。
四是强调共建共享的要求,明确建立调查监测成果共享和利用监督制度,制定成果数据共享应用办法,充分发挥调查成果数据对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撑作用。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与国土空间规划、确权登记等业务系统实时互联、及时调用;并且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在线服务,将经过脱密处理的成果向全社会开放,推动调查监测成果的广泛共享和社会化服务。鼓励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调查监测成果开发研制多形式多品种数据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的广泛需求;

在建设方面,逐步实现国家调查、地方举证、数据分发共享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新机制,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培育市场化调查监测队伍,更好支撑调查监测工作开展,并积极吸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力量参与调查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也就是说需要大协作,系统内外的都需要,才能完成这么庞大的任务。

五是通篇大量提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支撑作用,首先是数据层的表达上,提出在统一坐标系统前提下以立体空间位置作为组织和联系所有自然资源体(即由单一自然资源分布所围成的立体空间)的基本纽带,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按照三维空间位置,对各类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分层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生产、生活、生态的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模型,看,这都是时空大数据的支撑范畴;
其二,在调查和监测手段上,那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也熟知的了,像“三调”、地理国情监测等显然就是测绘当主力了,而再看其它的8项专项调查以及根据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哪一项都少不了测绘的手段和时空数据的支撑啊!
其三,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方面,显然也是跟测绘地理信息密切相关的,《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立体时空数据模型,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为核心内容,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覆盖背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直观反映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综合管理”这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其四,在业务体系建设中,对技术体系的建设更是要依赖测绘,“充分利用现代测量、信息网络以及空间探测等技术手段,构建起“天-空-地-网”为一体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实现对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其中:航天遥感方面,利用卫星遥感等航天飞行平台......支持周期性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航空摄影方面,利用飞机、浮空器等航空飞行平台,搭载各类专业探测器,实现快捷机动的区域监测。实地调查方面,借助测量工具、检验检测仪器、照(摄)相机等设备,利用实地调查、样点监测、定点观测等监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监测;另外方案还“强化三维数据的管理、展示与应用”。
由此可以看到测绘地理信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也有很多机会,各自取舍了哈,在此不再深入解读。
最后,感到这个方案还不是一个可以实施的细则,还有很多工作待后续完成,比如自然资源分类体系的重构,具体怎么重构呢,从而解决概念不统一、内容有交叉、指标相矛盾等问题,这是一个实施自然资源调查的前提,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还作为部测绘地理信息智库委员会委员,提交过“关于利用“一查多用”思路构建“1+X”自然资源调查体系的建议”提案,做过一些探讨,还得到部领导的批示,今后有机会可以继续探索;另外在具体的调查方法上,也有值得探讨细化的地方,比如能否跟新型基础测绘的思路统一起来,尽量进行最小颗粒度的数据进行采集,按需进行数据生产,通过一次调查,统一完成自然资源部门全国性的统一的调查类的事情,实现最高效、集约的调查;而在自然资源确权和自然资源调查之间的关系,该怎么来实现相互支持、减少重复工作,也是一个问题,2月14日部里也发布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也是逐步要开展的工作,部分会跟自然资源调查重合,如何来统筹,也是将来需要考虑的事;另外我们的地理国情监测怎么跟自然资源监测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信实践中也会找到办法。
部里也清楚,因此给出了进度时间表,今年而言,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6月、10月、12月,即2020年6月,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制度,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析评价的主要指标,起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管理办法;2020年10月,初步完成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技术体系设计。建立自然资源调查成果动态监测机制,研制自然资源分类标准;2020年底,发布一批重要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成果,建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自然资源管理的调查监测“一张底图”。
到2023年,才算“大功告成”——成完成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建设,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法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

由此看来,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基础的、新的工作方向,从今年起,陆续会开展国家和地方的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及评价,既不会来的太急,也不会停滞不做,边干边摸索,因此,总会给我们测绘人带来一些新的机会,看各自如何去把握。就我公司而言,在地表覆盖层的全业务链都有尝试过,感到还是可以有些作为的。
以上解读可能既不全面、也不权威,仅当参考哈,大家可以一同探讨。

-

END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 相关阅读 ▪︎

【南人一周微评】测绘还是一个行业吗?

【南人一周微评】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出炉,基层市县该怎么办?

【南人一周微评】可恨的新冠病毒带来的8点正面作用

【南人一周微评】 为何武大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是花落测绘学科?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