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倒在了新时代的大门前︱为你读史•第17期

2017-04-14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张西曼    

张雪岩

—收听—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爱国、民主、科学”,朋友,您好,您正在收听的节目是由九三学社鹰潭市委会主办的《九三之声》,我是主播陈真,欢迎您的收听。这期节目我们将为您讲述: 


他倒在了新时代的大门前

 

       从1948年秋,到1949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部署,周恩来指示中共华南局和香港工委负责人,通过北南两线,分六批将在南方国统区及香港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民主人士代表,绕过敌人的军事封锁,陆续接送到解放区。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在解放区参观、学习后,于1949年二三月间,陆续会聚于北平。在南京的梁希、潘菽、涂长望等中央大学教授,1949年4月初由中共地下党安排,离开南京,由上海绕道香港,于4月底安抵北平。

        张西曼教授来到北平,则是另辟蹊径。

        1948年年底,处境危险的张西曼,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来到香港。张西曼向中共党组织提出,希望能够携带家眷一起去解放区。中共南方局的潘汉年,为张西曼制定了陆路北上的路线。于是,张西曼由交通员从广州带到汉口,潜回南京,携带妻女辗转进入中原解放区,受到李先念、邓子恢的热情接待。

        1949年3月,张西曼抵达北平。4月,张西曼参加了柳亚子召集的有周恩来、叶剑英出席的新南社雅集。6月随团赴东北解放区参观。归后,参加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7月2日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就在此时不幸发生了:张西曼猝然倒下,倒在了为之奋斗一生、已然敞开了的新中国大门前——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因积劳成疾,身患肺癌不治逝世,年仅54岁。

        张西曼教授逝世后,由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沈钧儒等组成治丧委员会,周恩来亲笔题写墓碑。田汉撰文,李济深书写了墓志:铭曰: 

权位不动  威武不屈  反帝反封建  四十年如一日

风雪万里  追自由之光芒  埋骨于此  山岳皆香

……

 

        九三学社发起人中,还有一位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街道邀请,匆匆返回北平的特殊人物——著名的基督徒学者、爱国民主斗志张雪岩。

        张雪岩,1901年出生在山东潍县大常疃村一个贫寒的农家。1917年,他在文化中学读书时,被法国招募到欧洲战场当华工。5年的艰苦生活,既磨练了意志,也增长了知识才干,同时,他还熟练地掌握了英语。1922年回国后,张雪岩来到天津正记轮船公司任职。目睹公司老板勾结外商欺压工人的情景,张雪岩愤然辞职,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队伍。1930年,张雪岩考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毕业后到上海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担任宗教教育干事。

        丰富而深厚的底层生活阅历,使张雪岩认识到:中国要想真正独立富强,3万万农民同胞的觉醒、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乃是根本问题之所在。于是1934年8月,他与孙恩三在齐鲁大学校园内,创办了旨在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的《田家半月报》。张雪岩任副总编,他在创刊宗旨中说 :《田家半月报》就是种田的人家看的报。《田家半月报》的面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封闭的中国农民打开了一扇“窗户”。《田家半月报》具有普及教育的特点,它用通俗的文字教导农民如何生活,怎样认识人生,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讲究卫生……《田家半月报》在齐鲁乃至华北广大地区,深受农民喜爱,发行量曾达十几万份之多。张雪岩堪称中国为农民办报的第一人。

        在办报过程中,张雪岩越来越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渴望学习补充一些新的知识。于是他在1937年8月,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修。后转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40年6月获得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40年9月,张雪岩回国,担任《田家半月报》主编,并被齐鲁大学聘为副教授,兼任社会学系主任。张雪岩还担任了主张抗战、倡导民主、反对独裁的进步刊物《大学月刊》的编辑。他还曾应蒋介石之约,担任过西南五省考察团顾问。期间,张雪岩经常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呼吁注重政治民主和科学普及,支持革命和进步力量,极力宣传抗战。

        1942年秋,在抗战更为艰难的阶段,为了慰劳前线将士和救济流亡到大后方的难民,张雪岩积极配合“都督将军”冯玉祥倡导的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亲自担任成都市基督徒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分会主席。仅一次大会,就募得成都社会各界民众捐款1000余万元。张雪岩利用《田家办月报》的宣传和推动,使节约献金爱国运动波及整个大后方。《大公报》由衷称赞:这次运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献金之多,情绪之激越,实为古今所罕见。

       重庆“校场口事件”发生第二天,人权保障委员会筹备会推举张雪岩与阎宝航、史良、李德全等为代表,面见蒋介石报告事件经过。之后,张雪岩与重庆文化界152人联名发表《为“二一〇”血案告国人书》。

        在重庆的那段时间,张雪岩结识了吴藻溪、许德珩、税西恒等文化教育界进步人士,参加了九三学社成立之前的筹组工作。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张雪岩被推举为理事。不久,又被推举为常务理事。

        1946年5月28日,张雪岩搭乘冯玉祥将军复员专用的“民联号”轮船离开重庆。1946年8月,张雪岩岁《田家半月报》迁到北平,并在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兼任教授。

        美国士兵强暴北大女学生沈崇事件发生,张雪岩在《田家半月报》上发表了《由美兵暴行说到宗教信仰》,向教会、神父发出严厉的质问:“为什么对这种侮辱基督教欺压善良的罪恶充耳不闻,一语不发呢!”“教会的用处在哪里!”他告诫美国在华教会的领袖们:“切莫令这两个美国兵把基督在中国的北平重订在十字架上!”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在北平的九三学社社员起草了《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议书,在广泛组织知名人士签名后,由张雪岩将稿件亲自送到上海,在《观察》周刊上发表。

1948年年初,张雪岩赴美,作横贯北美大陆的旅行传道讲学。张雪岩在各地讲演中,公开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幕,阐述政府民主才能受到人民拥护而必成功的道理。

        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向他发出回国共商建国大计的邀请。张雪岩谢绝友人的挽留,立即返回了祖国。鉴于他在基督教方面的资历和影响,张雪岩作为宗教界正式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担任了《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1日,张雪岩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冉冉升起,张雪岩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随后,张雪岩参加了一系列宣传报告政协会议的活动。他在《田家半月报》上接连发表热情洋溢、盛赞新政协和新中国的文章。他在《惊天动地的政协》一文中称赞新政协:“这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桩伟大无比的新创作,就是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认为《共同纲领》“是真正民主精神的结晶,这是一个空前的大创造”。

        1950年1月28日,由于劳累过度,49岁的张雪岩突发脑溢血,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北京南池子箭厂胡同口,扎起了牌楼,2号院门里门外排满了花圈,灵堂里也挂满了挽联——这里既是《田家半月报》社址,也是张雪岩以基督精神呕心沥血的寓所。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张雪岩先生治丧委员会公告》。2月2日举行公祭,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主持追悼会,迁往吊唁的国家领导人和首都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下期预告

为您讲述:参加新政协

往期回顾

跨入新时代 老朋友又见面了︱为你读史•第16期

霜天晓角动燕京︱为你读史•第15期

风雪万里追自由︱为你读史•第14期

敢遣惊雷上笔端︱为你读史•第13期

为天地存正气的数学家︱为你读史•第12期

一座水塔筑成了他的纪念碑︱为你读史•第11期

愿为民主实现拼老命︱为你读史•第10期

慷慨赴国忧︱为你读史•第9期

不辞劳瘁的民国耆宿︱为你读史•第8期

毛泽东先生来了︱为你读史•第7期

松林坡的教授们(下)︱为你读史•第6期

松林坡的教授们(上)︱为你读史•第5期

雅园际会——结交朋友、畅谈国事︱为你读史•第4期

忧国忧民的参政员——许德珩︱为你读史•第3期

云涌巴渝——一个学术性政团亮相山城︱为你读史•第2期

聆听爱国、民主、科学的声音︱为你读史•第1期

九三学社鹰潭市委授权发布


 

爱国、民主、科学

微信:HNsociety93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讲述九三学社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