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衷地感谢A股,助我完成血淋淋的投资者教育!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734篇文章
挺好听的,推荐。
头图by《漫长的季节》
“彪子,你太爱学习了!”
“赔半,是最长情的告白;A股,中国人自己的缅北”。
类似上面这样的谐谑,常常流行于阶段性的熊市中。
毕竟,深刻的反思和严肃地批评是“极其危险”的,类似段子在股民群体中的声量共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众对于这个市场的极端失望,与愤怒。
最近这段时间,和好几位“韭友”交(tu)流(cao)股市行情,其中不止一位新韭菜表示,这些年最大的一个决策失误是:
开户买A股。
超哥作为久经考验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对悲观情绪下的极端行情,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和感悟。
一方面,作为同样肉体凡胎的一株散户,我当然也会有很多的焦虑、怨气和愤怒。
但另一方面,自阴差阳错进入股市,并被这个异常残酷的市场反复爆锤之后,我一边对着疯狂输出的A股大喊:“服了,我真服了,心服口服!”一边在不服气的劲头下,被倒逼着开始认真、主动、系统性地学习了很多投资理财知识。
在上一篇文章《不曾踩雷的中产不是好韭菜》的结尾,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A股的确是我上过最贵的付费课程。可这堂课很值,正是因为A股对我实施了残忍血腥的投资者教育,才使得这几年我规避了一些更大的雷,更暗的深渊。 慧超,公众号:思维补丁不曾踩雷的中产不是好韭菜
今天我想就着这段话,展开聊聊,A股这堂昂贵的投资课,给我带来了什么收益?
(二)
这几年我读了几十本投资类和泛经济类的书,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越读越觉得投资真是一个无限宏大的宇宙。
我依然觉得自己是投资界的小白,但确实越来越笃定一个观点,这也是此篇文章想和韭友们探讨的核心:
只要你拥有一定规模的财富,那投资和资产配置,就是你生活中注定绕不过去的话题。
而如果由此观点做延伸思考,一个残酷却极其现实的逻辑,就是那句你可能听过的话:
这个社会最大的公平就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方法收割你,直到让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事实上,我由衷感谢A股对我完成惨痛的投资者教育,很大一个原因就是:
这堂投资课,确实让我避开了这几年房产投资的这个“大黑洞”。
16年10月到18年初,不到3年的时间内,我买了2套房子,其中还有一套是全款。熟悉房产走势的朋友都知道,那年月房价涨得很猛,几乎每个月房价都在创新高。
我和超嫂都很高兴,两套房子价格持续上涨的“后遗症”就是: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延续了20年的趋势,以后仍将是常态。
我们俩决定买入更多套房子,开始密切地注意新盘信息和京承两地的房价走势,有空就去新楼盘的售楼处看样板间。
这其中还去了本地当年特别火爆的两个新盘,其中一个是荣盛的,另外一个是恒大。记得当时超嫂对恒大的新盘非常喜欢,我们甚至一度开始探讨,要不要一次性买两套?
后来的故事没有意外,这两个楼盘都“暴雷”了。直到现在,它们的房子“仍在建设中”。
不过,我没有继续再买房子,而这并不单纯是一种幸运。
命运给予我了另一份幸运,就是我当时已开始认真学习投资,总结A股投资折戟的种种原因,并确实试图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底层框架。
我绝不会狂妄地说,自己预测到了房企的大范围暴雷,我真没预测未来的本事。
我只是根据投资的基本逻辑,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就彻彻底底打消了继续投资房产的决策。
首先是放弃了投资北京房子的计划。我早交够了社保,购房资格没问题。但当时帝都尚未取消“认房又认贷”的政策,这意味我购房将属于二套,首付高达60%,且贷款利率很高。
我在贝壳上看了一圈,发现我心中“有持续升值潜力”的北京好房子,当时总价基本都过千万线了。这意味着,如果我投资这样一套房子,将一次性抽空家庭资产的流动性,可能还要借点钱,让自己处于“高杠杆”的状态。
这完全不符合我当时学习到的投资逻辑,因为它一次性埋下了两颗雷:
高杠杆投资和现金流枯竭。
继而,也彻底打消了在承德继续投资房产的决定。原因是即便这笔投资胜率很高,赔率也太低了。
当时我的资金成本(商业贷款利息)要近5个点。而长期来看,投资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也能获得6-8个点的收益,这么一算,除非房价还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值,否则加杠杆买房,就不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投资策略。
比如当初我们差点一次买两套的恒大楼盘,位置基本上已经处于承德本地人概念中的“荒郊野外”了,但当时均价要8000多一平。
重庆、长沙、武汉这种所谓“新一线”城市,平均房价才多少钱一平?承德一个没什么产业的四线旅游城市,况且那么偏的地段,房价还能10年后翻一番涨到16000/㎡?
我本能地怀疑。
事实证明,遑论赔率几何,投资四线房产连胜率都不存在了。如今复盘,真是一身冷汗。
毕竟做数据统计的话,近些年投资房产的朋友,其亏损程度,其实丝毫不亚于投资A股,亏二三十个点的人比比皆是,赶上运气不好房企暴雷,楼盘还有烂尾的风险。
我还记得当时超嫂对我的投资判断嗤之以鼻,并斩钉截铁地表示:
“就算不涨,中国的房子也不可能跌,政府不会允许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也需要符合经济运行基本规律,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下跌的资产”。
(三)
第二个因为A股对我实施的投资者教育,而让我避开的深渊,就是炒币。
币圈最热闹的那几年,好几位朋友热烈地奉劝我炒币,他们不是骗子,而确实是在那段时间很容易地赚到了钱,所以真诚地向我推荐。
还记得当时我注册了好几家平台的账户,每天晚上打开软件盯盘。有一次已经把钱转到支付宝,就差兑换虚拟币了,但关键时刻,我所接受的价值投资信条,还是及时警醒了我。
因为我深知,这就是投机。回顾投资的底层逻辑,我无法正视那个核心问题:
炒币到底赚的是谁的钱?
买股票的本质是买公司。比如我拥有腾讯的股票,那也可以说,马化腾和张小龙这样的顶级创业者和鹅厂10多万员工,每天都在给我打工。
股票背后体现的是公司的价值增长或下降,但虚拟币背后所能够依托的价值何在?它实在过于虚无缥缈了。
即便运气好,真的赚钱了,但这笔钱或许意味着一场更大的灾难。
因为人性中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最危险的事可能不是亏钱,而是以错误的方式赚到钱,然后你就会开始沿袭那个错误的路径,直至万劫不复。
我当然知道币圈让很多人发了大财,但这世间哪一次投机都会涌现一些幸运儿,君子兰、邮币卡、藏獒、普洱茶和文玩核头,这些年中国人经历的每一次大型投机热潮,都会有人在其中发了大财。
但我认为那个人不会是我。
“A股,中国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
大多数人会将上面这句话当成一句蕴涵讥嘲讽刺的段子,但我确实觉得,如果你能将A股当做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去看待,真的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既然是“知识付费平台”,那么贵不贵,就不再是那个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真正重要的问题反而是:
交了这么多学费,承受了如此多折磨与压力,一个人到底有没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认知?一个人有没有痛定思痛,建立最基本的投资常识和投资框架?
所以,当我诚实地省思过往的所失与所得,确实想感叹一句:
“还是要感谢A股,它至少帮我完成了一堂血淋淋的投资者教育课。”
(四)
对于日常身陷财富与阶层双重焦虑的中产阶层而言,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踩雷”几乎是命中注定的必渡之劫。
这其中,固然存在一些金融骗局的精心设套,固然有投资者自身的贪婪、短视和急功近利,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被人们刻意忽略的重要因素:
很多投资者缺乏最基本的投资常识和财富管理观念。
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当人们遭遇金融骗局和投资失败时,怪他人怂恿、怪市场残酷、怪骗子狡猾,可比怪自己无知和愚蠢,要容易得多。
实际上,近些年经常引发热议的那些典型投资惨剧,其悲剧性的源头,往往站着一位对投资懵懂无知却贪婪狂妄的人。
前些日子,凤凰网上有一篇传播很广的破产故事,标题是《血亏1150万,我的中产梦死于理财》,这篇报道我读下来,内心感受就是八个字:
哀其不幸,怒其无知。
这个新闻的主人公拥有着不错的学历,研究生毕业。在家庭财务“死于理财”之前,她可以带着儿子在三亚1000多一晚的酒店连住20天,欧洲游、名牌包、小孩国际幼儿园,这些典型富裕阶层的生活,她都拥有。
但幸福的破折号被一项投资决策引向了噩梦——
她为了那七八十万的收益,损失了1000多万本金。
这位女士几乎将家庭的全部资产,一股脑都放在了一个自己压根儿没进行过审慎研究的“篮子”里,这家财富管理公司对她的回报承诺是,年化10%。
年化10%的收益,不仅远高于银行的定期理财,甚至已经显著高于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如果是一位接受过系统性投资者教育的人,面对如此之高的收益,本身就是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即便投,首先也肯定要审慎地研究明白该产品的底层资产,是股票还是债券?股票的话是哪些公司的股票,债券是城投债、地产债还是可转债?
何况,但凡有基本的投资常识,一个人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而这位女士不仅抽掉了家庭所有的现金流,不仅丈夫的生意周转资金被存进去了,她甚至还将婆婆用于治疗癌症的100万也存进去“理财”了。
这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投资者教育的投资人,在金融投资领域踩雷的故事。
昨天我开车时,听孟岩的播客,他提到了一个概念,叫“高级外行”:
就是说很多名校毕业、智商很高、事业成功、专业能力很强的人,如果聊起投资、聊起资产配置,他们完全没概念。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投资者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教育体系中,非常欠缺的一堂课是“财商教育(Financial Quotient)”。
之前文章的留言中,有读者朋友挂了个狗头说:
“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投资路上这么多坑,那么好,老子就干脆老老实实把所有钱都存银行,不就免得暴雷了吗?
20年前只存钱不买房的人,现在发现自己还是买不起房,绝对稳健的存款利息成了一个笑话。
两个工资相同,10年前都喝不起茅台的人,一个将工资存银行,另一个将工资不断买茅台股票。到今天两个人所拥有的资产规模,要相差几十倍,两个人完全不再属于同一个阶级了——很简单,好资产的价格会不断上涨。
所以,长期持有现金,只选择银行存款的人,其实也在无形中做出了自己的投资决策:
他们对财富的处置方式,确实避免了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但也任由自己的财富在“稳定”的状态下逐渐贬值,现金购买力将被通胀和资产升值所持续稀释。
当然,必须重申,我不是劝你去炒股。
投资有风险,如果你没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投资者教育,财商为零,没有基本的投资底层逻辑和常识,那贸然去做高风险投资的结果只有一个:
赔钱!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PS.「超慧选」小店今日上新,可点击下面文字链接购买。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慧超,前媒体人、资深品牌公关顾问
作家,已出版《这个世界不欠你》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思维补丁】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End—
若觉可读,欢迎推荐给朋友,甚幸!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