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人带你认识“卸妆后”的苏州!

吸引你按下快门的

可能是美好的风光无限

也可能是浓烈的情绪表现

但这些瞬间一定足够打动你

从而也引发着人们的无尽感慨



在苏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进行着细微地观察,他们参与着,纪录着,传递着。他们通过相机镜头对现实生活客观、具体的描写,自然地流露着自身的情感及艺术表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苏城纪事


这些未经设计的场面和瞬间,成为具有当代性、历史性、纪录性的作品。纪实摄影让人欣赏和了解到拍摄当时的环境、气氛、人物及摄影师的感觉。时光终将逝去,影像永远鲜活。这些摄影作品犹如一壶好茶,需慢慢赏味方可品得茶香,驻足停留的过程,也是对话交流的过程。


3月11日,由苏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苏州如此——苏城纪事摄影作品展第一回(2016-2017)”将在苏州市姑苏区文化馆开幕。展出的80幅纪实摄影作品,主要聚焦城市街头和百姓生活,通过持续地积累具有文化思考和人文关怀的纪实性影像,为现代苏州提供另一种观看角度和影像文本。

苏 州 如 此

——苏城纪事摄影作品展第一回

(2016-2017)


主办单位

苏州市摄影家协会


承办单位

苏州市姑苏区文化馆


展览时间

2018.3.11-2018.3.26


展览地址

姑苏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8楼

姑苏区美术馆(西环路2115号)



2016年7月10日,太湖平均水位上升至4.86米,漫过了外婆桥,只有桥头两座石狮还可见。周冬晶 摄


2016年8月5日,独墅湖边拦起了禁止入水的警戒线。为了看住准备下水的大妈,三名保安不得不一直陪她聊天。王亭川 摄


2016年9月10日,东方大道,一头为了自由逃跑的猪,与随后追来的男子展开了对峙。 倪黎祥 摄


2017年1月4日,苏州大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人群旁,啜着烟的妇人走过。卢承德 摄


2017年2月12日,园区斜塘,一名老妇正小心翼翼地绕过河边的围墙,前往一块已被拆迁征用的菜地。王俞庆 摄


2017年2月18日,吴中区上方山,树林里悄悄地“长”满了各式各样的废旧电视机。俞贞庆 摄


2017年2月26日,已经恢复了平静的常熟吴市老街,这里是电影《乘风破浪》的拍摄地,还残留着一些电影里的元素。缪宇欢 摄



2017年4月23日,园区国际博览中心,第六届苏州创博会上,女尼在试戴VR眼镜体验虚拟世界,她的同伴一直在拍照。付靖宇 摄


2017年5月30日,葑门横街,二楼上的住户在窗前照着镜子梳妆打扮。于祥 摄


2017年6月10日,平江新城城北街道,外卖小哥在积水的马路上缓缓穿行,当天城区降雨量达70mm以上。姚轶群 摄


2017年6月10日,中国足球乙级联赛苏州东吴队主场迎战南通支云,比赛中大雨倾盆,小球童与医疗人员始终坚守。陈垠旭 摄


2017年6月23日,常熟城北近郊,即将“上楼”的老农正在河道捕虾以补贴家用,远处在建的农民安置房即将封顶。李渊 摄


2017年7月3日, 运河公园,遗弃的游船被大自然完美接管。顾勤 摄


2017年7月28日,苏州湾太湖新城,某地产项目在炙热的盛夏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俞贞庆 摄



2017年11月25日,甪直古镇,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船娘们一见镜头,齐齐用手遮住了脸。丁湘义 摄

对话倪黎祥

(苏城纪事发起人)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场展览?

千百年来,人们印象里的苏州,大抵是古典园林、太湖烟波,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类似的传统意象,长期以来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人们的视觉观看,也重复着现代人关于东方美学意境的想象和审美。对于这座城市的丰富肌理、人文情状,却常常熟视无睹。我们想要呈现出“卸妆后”的苏州,告诉人们“苏州如此”。


《苏州如此》的参与者都是些什么人?

他们都是苏城纪事的一员。苏城纪事是自发组成的纪实摄影师联盟,22名摄影师来自各行各业,工作生活于苏州。成员中最小的是90后,最大的已80多岁。团队成立一年半来,坚持每月两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苏州的最新影像合辑,在大时代里记录着苏州的变化和故事。


你们所呈现的作品,与平日所见的摄影有何不同?

作为集体作品的《苏州如此》,是从1000多张作品中挑选出来的。不仅是关于现代城市的反思和隐喻,也是对影像叙事进行的个人探索。在大时代里,本分地记录着苏州的小城故事,立足本土也放眼当代;试图通过摄影作品呈现一个“不同以往”的人文江南,同时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这是“苏城纪事”的首次线下呈现,对展览有何期待?

我们所呈现的是“卸妆后”的苏州,她可能并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却更接近本真。法国作家福楼拜说:“精彩地描写不起眼的事物。”这正是我们的纪实摄影所要表达的。每幅作品都是值得驻足,细细品味的,希望你可以到现场感受画面带来的那份触动。


“苏城纪事”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2017年只是刚刚过去,这些影像瞬间、碎片却已离我们远去。再次重温这些照片,愿你看见“不同”。将来,它们也许会成为记录当下社会和理解现代苏州的罗塞塔石碑。“苏城纪事”将一直拍下去,苏城纪事摄影作品展也将会有第二回,第三回……


二月内容精选


在她这里,十八般武艺不是个比喻

借我借我一双“上帝之眼”吧~

从色达到圣托里尼,从土耳其到法国,都为了满足他对“透明性”的异类狂想

有个自由撰稿的业余摄影师,导演了一出“狗事生吠”

城市没有年味?NoNoNo,那是你不会过!

十二花月令 | 水仙月:开处谁为伴?肃然不可亲

合方x朱敬一|不是所有挂在博物馆、美术馆的东西,都值得仰望

艺邻里 | 白雪满地,让我们把这个冬季反复温习

戌官报吉!快来接福啦!

她让蚕宝宝吐出平面的丝,用金属网凹造型,原来都用来刺绣!

过年什么味?这些都是他们对“年”的独家记忆

喝退过扒手、做过动画、现在又用画笔晒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