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懂就问,品牌不搞联名是不是就活不下去?”

Edith 数英DIGITALING 2023-10-19

大家发现没?最近火出圈的联名,都喜欢搞“平替”:
买不起Fendi?奶茶杯可以先套上。

戴不起宝格丽?游戏皮肤可以先穿上。

拎不起LV?可以先花580买个带LOGO的帆布袋背上。

说联名失灵了吧,最近能掀起讨论声量的营销活动基本都是联名。
说联名没失灵吧,品牌明显开始朝着奇怪的方向内卷起来,消费者也基本已经麻木了。甚至还有不少人感到厌倦,发出质疑声:
“品牌除了联名还会干啥?”

“不懂就问,品牌不联名是不是就活不下去啦?”

尤记得, 大家以前对联名的态度,还不是这样......
那么,联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未来有效的联名,可能是什么样?

 01 
 联名时代,三重变化 

联名1.0:万物皆可联名,玩的就是反差

聊联名,不可不提那一年,那瓶绿到人心慌的花露水味鸡尾酒。

2018年,天猫在618期间以「国潮行动」为主题为不同品类的品牌牵线,六神贡献了经典香型,Rio则派出调酒师,最终诞生了这款17秒卖光了17000瓶,吸引了4万人围观的联名鸡尾酒。
仿佛打开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品牌们都爱上了这种“我偏要勉强”的强行拉郎。
现如今已进化成联名优等生的喜茶,在当时的“趋势”下,也留下了与杜蕾斯、威猛先生联名的迷幻操作。
喜茶x杜蕾斯 2019年网友辣评:

喜茶x威猛先生 2021年
网友辣评:

在一次次的翻车,一次次的反思之后,品牌们终于意识到,强行拉郎不可取,还是要注重"CP感“,找到不同品牌之间足够有力的关联点。
可是,该找谁呢?
跨品类的两个品牌牵手,很容易看起来像“只要新奇不要命”的噱头,同品类内,又有一层同行竞争的尴尬。
想来想去,和各种文化、动漫IP联名,似乎是个新出路。
自此,联名进入2.0时代——

联名2.0:消费者麻了,周边卷起来了

在今天,联名送周边已经卷到飞起。买椟还珠的例子比比皆是。

送发夹

送钥匙扣

小红书@贝阿贝
送喷水枪
小红书@URNOTXSY
而往前追溯,第一次让人惊叹送“漂亮小破烂”效果之好的,当属肯德基和原神的联名徽章(2021年)

活动规则不复杂,在全国指定的 16 家肯德基主题门店线下购买原神套餐,并对服务员亲口说出暗号“异世相遇,尽享美味”,就可以获得一对联动徽章。虽然当面对暗号的设定肯定会让消费者尴尬,但“尬味”反而让活动传播得更广更远了,还衍生出了不少二次元梗图。

最后,这次活动获得了超预期的效果,在线下出现了数百人熬夜排队抢 90 个徽章的场面,线上相关微博话题获得了 1.2 亿阅读和 4.7 万讨论,多个B站相关视频也获得百万播放。
但是,也是由于这个徽章每家门店每日仅限定 90 对,完全供不应求,也衍生出了一些黄牛代购、高价转卖的乱象。

随着周边越来越卷,品牌送的东西越来越“隆重”,“收藏控”消费者的打卡欲望越来越强烈,联名似乎又朝着另一个奇怪的方向狂奔。

联名3.0:“门不当户不对”,到底谁占了谁便宜?

到了2022年,一股“青”流出现了。
赫莲娜HR与 MANNER的联名,又让联名有了一个新的评价尺度——平价快消和高端美妆,到底配不配?它俩联名,到底谁吃亏了?

很多声音说manner赚了,HR亏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次联名很不错:

总之,自此联名进入3.0时代,我愿称之为“配不配”时代。
manner为这个时代撕开了一道口子,喜茶和Fendi又添了一把柴。

在联名1.0——“合不合适”时代,我们也许会讨论两个品牌有什么关联点,有什么共通的文化。
在联名2.0——“值不值”时代,我们也许会讨论花19元买一个杯套到底值不值。
而在联名3.0——“配不配”时代,铺天盖地到处都是“到底谁亏了?”

而这种讨论焦点的变化,很鲜活地反映出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就从消费者和品牌两个维度来分别聊一聊:

 02 
 消费者的灵魂三连问:
 合不合适?值不值?配不配?

品牌联名的讨论焦点,从“合不合适”“值不值”再到“配不配”,经历了三重变化。消费者仿佛化身成了品牌联姻的红娘,先看看两个品牌有没有CP感,再研究一下给没给够中介费,然后看看两家是不是门当户对。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变化的背后必然是品牌和消费者合力的助推。
如果一种策略面向消费者无效,品牌肯定不会持续使用。换言之,如果那么多品牌在同一时期选择了同一种策略,至少说明它对部分消费者有效,让品牌感受到了正向反馈。
在联名1.0时代,联名还是能带给消费者新鲜感的。这也是五花八门的“奇葩”联名能出现的先决条件。
先用跨界幅度大的联名,勾起消费者好奇心,吸引注意,再强调稀缺性,刺激冲动消费的欲望,也曾经屡试不爽。
但是,就像你重复按压同一个按钮,迟早会把它按坏。
1个品牌这样做,非常有趣。10个品牌这样做,也很有意思。但当它成为标准套路,成百上千个品牌都这样做,谁还会觉得有趣呢?
眼看着消费者的精神层面已经麻木了。品牌们转向了更强调性价比、更强调赠品周边,强调物质附加值的2.0时代。
这确实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路线。可是各种衍生问题,比如周边供应不足、门店人手不够,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形象,让双方都很头疼。这显然也不是一条可持续的路线。毕竟无止境地送周边,卷到尽头就很可能成为“赔本赚吆喝”。

联名实在是让双方都很有负担

3.0时代就这样向我们走来了。它其实是一种物质+精神的叠加态。
在2.0时代,品牌似乎只需要宣布一下“我们和xx联名了”,再出一些成本低廉的纸杯、纸袋,就算完成了一次标准动作。而3.0时代,精神上需要给这个活动塑造一个更大的主题,或是有更大的噱头,物质上则需要拿出价值更高的赠品。
以Manner和赫莲娜HR的“一夜青回”为例,物质上,HR的绿宝瓶都成为了“赠品周边”,不可不谓大手笔,精神上,用“一夜青回”的主题,把一个简单的“用高端护肤品的品牌色,用来当咖啡杯套颜色”的活动升华了,而且升华地很合理。
《青春有问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3346pxe6ff

其实,这个活动无论是从最终效果、还是品牌营销的角度看,都是成功的,是一种进化版的联名。
那为什么一年之后我们回忆起它,最强烈的想法仍然是“到底谁亏了?”
或许是因为,社会氛围如此。松弛感的尽头是空虚。着眼当下的结果,是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而且似乎也看不到什么改变的希望。(对不起有点丧了朋友们)
高端品牌一个个“走下神坛”,似乎印证了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中产的坍塌”。基于这种不妙的联想,大家的注意焦点就会自然地放在这些充满焦虑情绪的“阶级”话题。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有充沛情绪势能的话题,无疑是最容易引爆传播的。
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交织,我们都被裹在其中。

 03 
 品牌联名的“不可能”三角 

聊完消费者,我们再从品牌层面聊一聊。品牌也不是活在真空里,社会环境、消费者态度的变化也会让品牌们适时做出调整。不过,永远不存在完美的“联名”
品牌联名,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

联名1.0时代,那些翻车的案例,基本都是因为跨界的步子太大,激起了消费者负面的品牌联想,损害了品牌形象。
而2.0时代的隐患,则是一味用牺牲溢价、牺牲利润的方式,送赠品换取曝光,到底如何拿捏平衡。
3.0时代,最理想的情况,则是借由精彩的创意,在不损害品牌联想的前提下,获得大量曝光,甚至提高品牌溢价。
然而这种理想情况显然很难达到,我们也很难拆分MANNER一夜青回的案例反馈良好,到底是因为创意足够精彩,还是因为噱头足够大。但不管怎样,它至少是摆脱了单维度的竞争的一次尝试。
换句话说,品牌的不可能三角,反过来说,也是一个平衡三角。
你不想牺牲利润去换曝光量,就要把自己的创意磨得出众一点。你不想为了曝光度伤害品牌联想,就要用足够出彩的周边来吸引“自来水”。联名本质上是“反木桶理论”的,因为它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做得最好的那一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联名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创意”,而现在,联名只是一个标准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相对成功的联名,往往都有在“品牌和品牌、品牌和IP合作”之外的意义附加。
比如瑞幸和椰树。先是用“34年来,椰树首次对外合作”“椰树首次联名”的话题点,凸显活动的独特性。

又借助椰树广泛的国民度,和醒目设计的包装袋、杯套,吸引讨论,掀起热议。

再看瑞幸和线条小狗的联名,乍一看只是一次和热门IP联合的标准合作。
而其实在这次活动中,有瑞幸强调“用户共创”的影子。

先是在其官方小红书上发布DIY教程

做教程集锦,给参与共创的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再将收集到的用户用杯套、纸袋创作的手工作品
发布在公众号上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里多次问自己,成功的案例是不是只是因为“它是喜茶”?或者“它是瑞幸?”,而所谓“不成功”的翻车案例,是不是反而正是因为它的关注度比较高,所以才会被我们注意到,被我们讨论。但是这样想好像未免有些消极逃避。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无论目前品牌“大小”与否,也许我们都该向头部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最后,虽然上文多有戏谑之言,不过无论结果如何,效果怎样,我都很尊敬每一个敢于做出新尝试的品牌。也期待未来的联名4.0时代,将由谁展开。
你印象深刻的好/坏联名有哪些?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往期回顾】

1.探店MT蒙彤:一个广告圈理科生的感性自白

2.叶明桂最新力作《出圈》,从业40年实战总结
3.立秋海报合集,迎接丰收的季节
4.年轻人扎堆喝茶,这些新式茶馆挺会营销
5.2023数英奖初审开启,你的评分很重要

这就是数英:
这里聚合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优秀营销人才,共同探讨创意进化、品牌增长、商业力量与企业间合作;这里聚合国际与本土一流广告代理商,发布即时动态、分享优质案例、进行人才招聘;这里聚合业界资深作者,以全面视角洞悉行业生态,创作有价值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