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下旬,上海新华路,小红书“大家时装周”在这里热闹开场。虽名为时装周,却没什么高级大秀的样子。T台设在社区弄堂里,看秀走秀的是普通人,台上台下,大家笑得没个正形。去年9月,秋冬上新节点,第二届小红书大家时装周让买手成为走秀的主力。刚刚过去的3月下旬,在上海百年老弄堂衍庆里,大家时装周再次光临。有熟悉的味道,也有新升级的配方。
趁着第三届刚结束的热乎劲,数英对谈了小红书大家时装周项目组(以下简称小红书),以及其连续合作了三届的代理商,小TEAM。倩倩、大家时装周项目传播负责人 野羊、Ruonan,以及小红书安保小哥
人们常常把目光放在活动现场的高光,但这次,我们想重点关注“之前”和“之后”的故事。之前如何思考和准备、之后如何总结,它们的重要性,不输给“把活动办漂亮”本身。在决定办大家时装周之前 ——
在大家时装周举办之前 ——
在第一届大家时装周举办之后 ——没有黑话水话,没有拍脑袋做决定,有的是扎实的功夫,和清醒的目标意识。 一、在决定办大家时装周之前 ——
brief梳理了一个月
要说大家时装周,不能不提2022年春天的“安福路在线”。从手法上来看,二者似乎并无关联,但它们前后承继,在小红书电商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做电商,小红书选择从自己的优势品类——时尚入手,既有丰富的时尚人群和内容,也有稳固的用户认同。“安福路在线”就是这个背景下的第一次尝试。当时,小红书推出设计师扶持IP “REDlabel”,囊括了SHUSHU/TONG、Short Sentence、UMA WANG等口碑较好的设计师品牌。
借着它,小红书意在打通社区的内容和交易,同时对用户做电商的心智教育。最终“安福路在线”,
在B端,影响着很多设计师品牌入驻开店;
在C端,告诉了大众“小红书的时尚是可以买的”,进而“小红书是可以买的”。
实验性步骤:
安福路在线 → 从时尚入手增加供给、打通交易,打响电商心智
以上是2022年春天的事了。接下来2023年2月,为了继续深化“小红书好买”,野羊说,团队花了将近一个月来梳理brief。第一步:
确定讲什么 → 做用户访谈,定项目内核,“让时尚融入生活”
野羊告诉我们,团队从来不会拍脑袋定项目内核,有内核才能讲故事、做传播。为了确定内核,小红书找了30多位符合目标画像的用户做访谈。其中,两个人的话很打动他们。“用户1:刚毕业觉得衣服在穿我,现在是我在驾驭衣服
刚毕业的时候,流行什么买什么,但穿到身上就感觉被衣服压制了。随着自己长到30岁,对自我的认知很清楚了,也尝试过多种风格。这时候衣服都是自己选出来穿在身上,这就是好看、时尚的。用户2:专业的时尚有专业的壁垒,但对大众来说,花心思认真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时尚时尚不是一个个风格,而是对生活的态度,藏在生活细节里面。今天我花心思打了个领带,就是时尚;为遛狗认真选了一条裤子,也是我的时尚,没有那么多限制,也不一定要看面料、剪裁、解构主义……
正是基于用户访谈,小红书提炼出“让时尚融入生活”的概念,意在让时尚走下神坛,让高高在上的时尚变得大众。- 它符合目标人群的定位:他们是普通人,但也是一群对时尚、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的普通人;
符合小红书一贯强调的连接人与人、人与生活;
也与小红书社区做内容秉持的主张一致——让小众的变大众。近两年露营飞盘的出圈都是此理。
项目的核有了,随后,事也定了:要借3月上海时装周的势,办一场让普通人来走秀的线下活动。看过另一场将时尚与日常融合得颇有意思的活动——Prada菜市场展的资料后,团队觉得,这事应该能“传得出去”。第二步:
发现bug,调整brief → to B or to C?一定要有取舍
但这还没完。过程中小红书意识到,brief有个bug。brief:基于REDlabel,办一场让普通人来走秀、让时尚融入生活的线下事件这场让普通人走秀的活动,其实是为了沟通C端用户,但REDlabel是一个面向行业的B端IP。想加强它的公信力,需要的是行业媒体的权威背书。二者的宣发是不同的逻辑。沟通用户还是沟通行业?一定要做取舍。“你很难既要又要还要”,野羊说。于是,内核与事件不变,小红书将brief调整为:办一场基于春上新的沟通用户的活动。REDlabel在其中是隐性的,走秀嘉宾会穿REDlabel认证的款,但活动重点不在放大REDlabel,而在C端用户的参与和共鸣。后来也能看到,小红书将大家时装周与REDlabel的宣发拆了开来,在大家时装周活动现场,组织了一场行业媒体与小红书对话的内部沙龙。
“数英:所以现在诉求是:①告诉用户,“让时尚融入生活”这个理念;②告诉用户,小红书上有很多时尚品牌可以买;小红书:对,就打这两个点。第一点是共鸣,为了有更多讨论。但要做心智活动,就是得这样的,得先有共鸣才想关注,才能把“好买”带出来。买是在共鸣之后附带的行为,做满减、做大促都不能真的打动这群人来买。数英:那为什么一定要做一场线下活动?小红书:做活动的话,参与的这些人会变成传播的种子选手。如果按照常规思路,就是找100个KOC写100篇小广告分发出去,你会发现内容不好,大家不爱看,但这100个人真正体验以后,他/她写出的100篇真情实感的内容,会影响到成千上万个看他们的人。因为好的内容就是会自己发光,好的UGC内容在小红书社区里面是很受欢迎的,大家看到都会去点赞。等于花了一个相对小的钱,做出了大的传播效果。第一届那篇参与用户发出的“我妈去买菜结果被抓去走秀”笔记,我们也没有想到它会爆。这条笔记目前已有4.5万赞
当时还上了微博热搜
我们当时就发现,如果内容本身好,不用担心它传不出去。所以每一次我们做大家时装周,都会把里面的内容做扎实,做扎实了,传播就不会太耗费精力。
接下来,就让小TEAM在他们擅长的to C创意表达上加分。野羊说,小TEAM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公司。——“灵气体现在哪儿?”
——“没有灵气的公司写不出来「大家时装周」”。 二、在大家时装周举办之前 ——
把内容做扎实,让项目传出去
1. 地点:找户外非商业空间,才能更像一场party
第一届的勘景,小红书只实地跑了一个场地,上海新华路345弄。到了现场,一眼万年,当天就定了下来。但在此之前,团队已经在小红书上看了许多个地方——这场普通人走的秀,不能在商业空间,要有原生感、生活气,这样才有反差,也要代入自己“是我们会去的地方吗”?——如此多轮,小洋楼、老建筑也都看过,总觉得气质不搭。还是得益于之前办社区活动的经验,最后找到了新华路的弄堂。“如果在专业的空间里面办秀,跟专业做时装周的人比,会显得我们不伦不类的。反而找一个户外非专业的空间,大家像个party一样,氛围会更好。
——小红书
不过,定在一个非标场地,用小TEAM的话来说,“取了生活化这个好的点,就要去规避生活化里那些不好的点”。不好或者说不便的点,一是报批流程和协调工作的复杂。因为是块从未商用过的公共场地,周围有人办公、日常有人遛狗,所以需要提前协调好邻里关系、政府关系,也要兼顾社区生态。二是现场的“粗粝”。草地光秃秃,还有汽车占道、垃圾成堆,起初大家不免忐忑,“这里办时尚活动会不会太格格不入?”但可以改造啊,“改造完才是真正的时尚融入生活了”。于是,在社区营造组织“大鱼营造”的协助下,团队对现场进行了清理和布置。小TEAM:那条路真的跟我们很近,就在旁边(说到这里,小六和宋巍一个指东,一个指西)我们老过去感受。感受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段路这么无聊,别人走到这里肯定也无聊。
因为我们自己是那种比较冷漠的人,很难有一个东西能特别调动,所以如果自己去感受觉得很无聊,就会想,怎么让别人在这段感受里不无聊?时髦到买葱被送菜
时髦到遛狗遇到对的人
时髦到倒垃圾走过头了
……小TEAM:我们也不能把垃圾站移走,只能用一个东西去化解尴尬,所以在那里贴了“时髦废物”;
因为它不像商业用地一样规整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就是会有很多不可抗,比如突然有个门,我们又怕有人会推门进去,那就告诉你,这是时髦禁区,你不能进去……
还有一些想象不到、又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功夫。
图源小TEAM小红书号 @Little Team。下同数英:现场的矿泉水瓶身上标注了洗手间的位置。为什么会想到要加这一步?
小TEAM:就是想,如果这个东西一定要做,它的作用是什么,它能够做得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数英:可是大家常规思路可能是,如果客户让我把这个瓶子设计一下,让我加个logo,那就加。
小TEAM:对啊,那就会觉得换个人也能做,为什么一定要我们做,我们的价值是什么?你一旦产生“这个东西不需要我做”或者“这个东西做得没有意义”,就会想着还能怎么做。小红书自己也有设计团队,加个logo一秒钟就能做完。那些细小的地方,为什么这里要加个这个,都是我们体会出来的,它有存在的意义必要性,不然就不会做。就是不会应付地去做任何一个东西。出自小TEAM“团队月供”
2. 人物:找能把时尚穿进普通生活里的人,也要足够多元
既然是大家时装周,自然会开放给大家来报名走秀。第三届,老乡鸡创始人束从轩,就是经品牌报名走上的T台。
有用户说,这只鸡出门前应该做了赛级洗护
小红书:我们希望来这里走秀的人能更多元一点。不希望是一个严肃冰冷的场子,一定是热热闹闹的,打破时装周的刻板印象——严肃、不讲话、憋笑。我们要快乐至上,因此要找一些专门制造快乐的普通人,他们走出来的秀才是快乐的。
这次还找了胡兵瞿颖,因为前两届特别野路子。但我们想说,我们也有专业的人带大家走,不是只有野路子,而且这些专业的人穿的衣服也都是日常会穿的。
我们不会找特别high-level的人。每次都会有“明星里的普通人”,因为我们想让时尚很普通,所以就要找能把时尚穿到普通生活里的这些人。
还会看一些身上有跟时尚相关的话题点的嘉宾,比如Cindy。我们想说时尚就是自信,你看Cindy多自信呀。
也邀请了一些能点亮城市生活的人,像外卖诗人王计兵。他真的很浪漫,他自己提出来说,想跟老婆一起走秀。
另一个值得聊的是,每一次大家时装周都会有氛围组。不是为了带动大家,而是为了缓解走秀的人的焦虑和紧张。氛围组会鼓掌,跟他们打招呼。只要有人跟他们互动,他们就不会那么板正,松弛下来,生活的感觉才会出来。
整个现场我们也秉持这个宗旨,不会框定得太死板。只有开放才能多元,才能让这场秀成为一个很快乐、不严肃、不正经的秀。3. 传播:六成提前想好,剩下的看当天真实情况发酵
野羊讲话时有两个高频词,一个是“人感”,一个是“传出去”。这大概能概括小红书的营销看重什么。它们也贯穿了大家时装周的筹备。
为了“传出去”,需要把内容提前做扎实。一个表现是每位走秀嘉宾,小红书都会前采,既是心理按摩,消除他们的紧张感;也是为了梳理出嘉宾的个人故事,这样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活动前后的传播,都能基于充分了解而展开。正是有如此种种功夫,一般小红书在活动举办前,就能将项目的传播话题点把握得十分清楚。剩下的,就看当天现场的发酵、参与者的体验感,这是无法预设的部分,也是令人兴奋的部分。
第一届的邀请函,是一件秋衣,提醒大家脱下秋衣,穿上新衣来参加大家时装周;
第二届是一副红色手套,邀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时髦杀手锏,给大家露一手;
第三届,在“放大每个人的独特”主张下,邀请函则是一枚“放大独特”的小镜子。
野羊说,像大家时装周这种邀请制项目,团队都会认真思考邀请函。因为首先都会考虑“能不能自传播”,希望用户拿到手中就能玩起来,即便不玩只晒,也希望它是一个有讨论点的邀请函。数英:除了邀请函,预热传播阶段还会做哪些事?
小红书:第一届和第三届我们都做了一个teaser小短片。我们不会像常规一样去拍一个TVC,因为现在的传播环境,没太多地方能传TVC,但是我们会准备一条概念小短片,核心其实是文案概念。相当于在社区里先以视频邀请函的方式广而告知。这是官方的必备动作,我们会做得好玩一点。另一个就是KOC的必备动作,做创意邀请函。基本上这两个,再加上概念海报,预热传播就已经能传出去了,不会做很多传统的事情。邀请去洗手间也不全是为了上洗手间的大家
邀请有了新衣服,就会在家待不住的大家
邀请绿灯一亮,就想走得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大家数英:海报上的这组文案传播得很广。看二毛的访谈里说,你们写文案会一直聊,把事情聊通。当时写这组文案的时候,也有这个过程吗?
小TEAM:有,当时客户想要一组有意思的物料,放在生活场景里到处贴。那我们要聊的就是究竟写什么,跟谁沟通。因为不想产生无用的物料,所以如果客户要一个东西,就一定要找到这个东西为什么做。聊的是这部分。相当于它在整个内容沟通里承载的作用。聊好了以后,后面很放松,就想自己是什么样的,把自己表达精准。数英:那这组文案,它在整个内容沟通里承载的作用是什么?小TEAM:它要承载的是在“大家时装周,让大家起码时髦一周”这两句话出来了以后,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的问题——跟什么样的大家沟通,让什么样的大家看过来。把这个聊通了,后面就是写写写。数英:大家都说文案的洞察抓的很准。当时找洞察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我们公司就是那种去别人公司开会,一进电梯,如果有镜子,就分别站在四面镜子前的那种人。以前提案前,我们都会想说有没有时间去买一套衣服。其实都是很下意识的习惯。有时候买了新衣服就想坐公共交通工具,想被更多人看到。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心思,就在文案里面描述出来。确定了跟谁沟通以后,那些东西自己会出来。写不难,主要是为什么要写,跟到底要写什么。
三、在第一届大家时装周举办之后 ——
每一届都要迭代,要沉淀成一个三年IP
第一届大家时装周,传出去了,不过小红书在项目复盘时意识到,大家可能记住了小红书的时尚可以日常,但“bug在于,不知道能买。”没关系,大家时装周要做一个至少三年的IP,心智总要一个过程慢慢养成。1. 业务的迭代,把“好买”讲清楚
数英:把大家时装周做成一个三年IP,这是很早就定下的吗?小红书:对,第一届就定了,我们想留一些品牌资产。不说长远,至少先做一个三年的IP。因为说实话,没有一蹴而就,只有不断迭代才能有不错的成绩,否则很快就会消失。做项目跟做人一样,只有不断地做才能发现哪里还能缝补补,哪里下次还能做得更好。(此处需要一个烟头表情)第一届我们原本很贪心,希望把“可买”植进去,但后来觉得一次只能做清楚一件事情。所以第一届,我们先让这个IP立住,先让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再慢慢做加法。第二届、第三届就开始尝试线上直播。第三届第一次尝试有人讲解,等于有人带你看一场能看懂的时装秀,还可以在直播间里面看、聊、买,这样比前两届更有互动性。第三届开放了“边看边聊边买”的云端直播秀场
当然这次质感是有瑕疵的,我也不能乱夸,肯定有改进的空间。数英:是不是“大家的春晚”把直播跑通了之后,这次直播也有延用?小红书:对,这次有拿“大家的春晚”的经验来做,毕竟我们也是做“大家的春晚”出来的,就是看能不能复用一部分后台观看的模式。当然,人力财力跟时间成本不一样,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小红书做项目,每做一个都要拿着上一个的learning,再去下一个里面实验,看能不能再往下迭代。我们每次都得延续和迭代,延续和迭代。2. 内核的迭代,放大每个人的独特
数英:这次第三届的内核,“放大每个人的独特”,是怎么定下来的?
小红书:也是因为做了一波小调研。同时一届一届,都会看用户的真实留言,发现第一届他们是从第三者的旁观者视角,说时尚就是要自信,要怎样;第二届也是我们跟大家强调,时尚要多元,在这里你能找到每一个参考。这一次我们就想把话筒交给你自己,你觉得时尚是什么样,那就是什么样。就像最开始说的,时尚本来就不是要追求某一个风格,而是自己充分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尚见解,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小红书在里面的价值,就是放大每个人的独特。监控视角的海报也因此而来,
表达“识别和放大小时髦”
时髦奶奶拍摄中
“放大每个人的独特”是业务语言。依然,小红书找到了小TEAM,用创意语言为它加分。数英:这次“小时髦就很时髦”的主张,提炼过程是怎样的?怎么理解小红书说的“放大每个人的独特”?小TEAM:有时候还挺理解客户的一个点,在于我们觉得,人说话是有界限的,所以要不断去理解背后他们想要说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说出这一句而不是那一句。也可以在聊的过程中,让客户把究竟想表达什么梳理清楚。(另一边,野羊:经常会被他们炮轰三连问,没有想清楚的话,你就接不上话。他们会问你,“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定这个目标?目标后面为什么这么做?”很多个为什么,小TEAM之十万个为什么)小TEAM:就是两届时装周过去了以后,大家都知道它很“好玩”,“好买”在后面,所以现在要往前一步,聚焦到小红书上面的独特设计。我们就不断地品“独特设计”,品小红书上面的品牌,他们推荐这些品牌的理由,然后感受出来,这种独特不是高大上的时髦,而是很贴心的设计。就感觉时髦没有那么累,每个人只要把自己身上一点小小的独特表达出来,可能今天穿了一个衬衣,加个腰带,很日常的小心思就很时髦,不是那种距离人很远、很端着的时尚。数英:一个题外问题。我会觉得人人都可以美、人人都可以时髦,这种主张表达的价值多元会带来价值虚无。这个时候你无从判断到底怎样是美的,怎样是时髦的。小TEAM:对,人人都可以时髦,这是大的,是虚无的。但“小时髦就很时髦”,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个具体的路径,你去感受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去寻找你想要的东西。这就不虚无。就像我们这几天在说Happy Socks,它最大的消费群体是中年男性。为什么中年男性爱穿这么花的袜子?因为每天他们身上很难穿出什么花,都是颜色很深的衣服。他们就在袜子上有一点属于自己的个性表达。就是人生好多道理都可以放到大的哲理和总结里面去,但是你往下落实的时候,其实很扎实。所有东西肯定都可以总结成大的话,你愿意去再去琢磨它,再去品它,再找到它的路径。大的话肯定是成立的,但是找到支撑点就不虚无。小TEAM:第三届确实没有第一届好写。其实第一届特别好写,你只要有那种小小的想要被喜欢的状态,就很容易写出来。第三届我们一直在追求准确性,小时髦是什么样子?写的过程中都会觉得,这是第一届讲的,这是第二届讲的,就都不对。邀请一件单品能搭出两身的大家
邀请用心看有在用心打扮的大家
邀请知道在小红书买东西的大家
……其实三届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变,还是讲大家的时髦,只是侧重点有变化。三届我们都写了一些“欢迎/邀请怎样的大家”。第一届的“大家”是普通人,
第二届“大家时髦靠大家”讲的是对穿衣服这件事有一些小问题,想要求助别人的那些大家;
这一届是想让每一个大家能感受到自己身上有什么独特的点。邀请不知道怎么穿像大人的大家
邀请重要场合总没衣服穿的大家
邀请希望跟另一半更搭的大家
……“第一届:大家时装周,让大家起码时髦一周(邀请的是所有对时髦感兴趣的大家)↓第二届:大家时髦靠大家(邀请的是所有在时髦这件事上会遇到问题的大家)↓第三届:小时髦就很时髦(邀请的是对时髦有自己见解的大家)客户这个团队蛮成熟的,很多人做第二次、做第三次都已经疲惫了,在重复一些东西,但是你们应该也能感觉到这个项目的前进。这方面他们做得还挺好的。3. 最后,小红书怎么评估一个项目的效果?
小红书:以前可能是数字的逻辑,就是说ROI,但很多时候好的东西用ROI是算不清楚的,你咋算呢?所以我们现在核心看用户真正在讨论什么,真正的体感是什么。不是看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因为每一个数字背后,可能都有很多人在跟你交互。
小红书:很简单,直接看笔记的评论。大部分评论都是正儿八经跟你聊这件事情,而不是像水军一样刷,你就能知道是好的。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发问卷,定量和定性的形式去看有效认知。问对这个活动的满意度,知不知道这个活动是小红书的,知不知道它传递了什么概念。通过问用户来为项目定性,到底是好还是坏。小红书:用户普遍反映线下参与感很好,氛围也很好,但是好感度会随着迁移到线上以后,有个明显的下降,线上就会差一些。因为毕竟是隔着屏幕看,线下活动又很考验在场感受,加上线上直播有一些瑕疵,导致好感度会下降。也会给我们提出中肯的评论,说整体是好的,但有些衣服还是买不下手,直播的颜色不是很好看等等,都会有一些客观的评价。这一次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在认可活动的情况下,知道小红书能买,这两个是排在第一第二的指标。其他有些干预项,但这两个已经挤进了前三。站外的话,会看其他平台在我们没有做投放的情况下,有多少自来水。其他不会看,因为数据都能刷出来。我们会被数据牵引,但不会围绕数据去做项目。如果围绕数据做项目的话,我们就不会做大家时装周了。“【访谈结束了,说说我们的想法】
在与小红书的对谈中,有三条项目经验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知道,从头开始培育用户心智是一个长期过程,先有共鸣再谈其他,“先有感情才能听得进后面的话”,所以开始就很明确,至少要做一个三年IP。从好玩到好买,慢慢做加法。
● 也因为知道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一个项目只能完成一个目标,所以扎实地做,会取舍、不贪心、有遗憾能接受;
● 因为看重社区用户的有效自传播,而不是数据逻辑驱动、“把广告硬塞给别人”,所以一切动作都会提前考虑能不能传出去。这带来了很多突破传统的做法,也塑造出小红书的特色。
“做打动人心的东西,能帮你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
!彩蛋时间 !
小TEAM的风格怪谈
数英:如果别人说“这个一看就是小TEAM做的”,你们觉得这是好还是不好的评价?小六:我觉得挺好的。因为有风格,客户能快速看到我们,同时也能让客户的客户快速看到他们。客户找我们,也是看到我们这个风格里面,有可以满足他们现在想表达的内容。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广告公司的风格会盖过客户,我们都只不过是客户风格的一个侧面。小六:就是刚刚说到的,再小的事情都会认真去做,都会想做它的必要性。我觉得我们所有特点都是在这个逻辑下诞生的。宋巍:有很多内在的逻辑,对,逻辑。然后又要有一点幽默。小六:胆小也是我们的风格。就不喜欢骗人,不会想一些不扎实的东西,因为怕闯祸,怕这个东西没做好或者怎样,被怪罪下来。(?)小六:幽默,幽默就像脑筋急转弯。因为广告或者创意本来就是在解决问题,你不能死盯着这个问题,有时候就承认你解决不了,可能会冒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说解决不了就诞生了,是说我们诚实地看待那个事情的时候,幽默就诞生了。宋巍:比方说“去洗手间也不全是为了上洗手间”,其实没有幽默。在我们这,它只是把我们心里的话诚实地说了出来。这个地方就是有个垃圾桶,你怎么办?你只能说这是“时髦废物”,就是必须用一个方法化解它。小六:没有,自然而然地出来这样的结果。有时候我们聊出来,大家都觉得哈哈哈好开心啊,这时候就想要赶快把它弄出来。有的人可能习惯了严肃解决问题,或者我们也是严肃。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是看你习惯怎么去解决问题。倒不是一定为了搞笑或者为了什么,还是因为这个问题被顺带着解决了,难道不值得笑一笑吗?筹备第二届大家时装周的某一天,
小红书与小TEAM的对话
于是现场就真的有了:
采访:Ruonan、倩倩
撰文:Ruonan
【往期回顾】
1.Keep能上市,每一块奖牌都功不可没
5.抖音年度品牌洞察:见证真实的力量
这就是数英:
这里聚合世界及中国500强企业优秀营销人才,共同探讨创意进化、品牌增长、商业力量与企业间合作;这里聚合国际与本土一流广告代理商,发布即时动态、分享优质案例、进行人才招聘;这里聚合业界资深作者,以全面视角洞悉行业生态,创作有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