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鸡肋朋友:删不掉是有原因的
「 微信里那些删不掉的朋友,
自然有TA存在的理由。」
作者 | 苏迎草
编辑 | 珲哥
我几乎从来不主动加人微信,因为我有一颗玻璃心(个人特质,不喜勿喷),总觉得主动加人家有“攀附”之嫌,这样关系不长久。
而事实上我的感觉的确是被应验了的。就比如,曾经因为上付费课加过一个知名的作家,一个星期后点TA朋友圈,就发现TA把我删了。后来一个同样被该作家删了的朋友劝我:没事啦,别放心上,TA就是这样的风格——不喜欢冗余的关系。
△图片来源:mt.sohu.com
话虽如此,但这种情形真的有点伤自尊——他妹的我也顶天立地大女子一枚,有才有貌有人疼,咋地就成了别人的“冗余”了呢?
后来我也养成了定期清理好友列表的习惯——倒不是学那位作家带有优越感地去“清除冗余”,而就只是因为不熟而已。毕竟朋友圈是个非常容易泄露自己性格和品位的地方,把自己偶尔的小情绪小嗜好小神经暴露在非常不了解的人眼中,感觉还是有点像穿着比基尼在人民广场乱跑。
1
我的微信好友规模,长期维持在500这个量级,大约每两个月清理一次,每次总能清理掉十多个人——都是一些早已忘记在什么场合扫码加的人。
但问题是,每次清理朋友列表,我都会碰到同一个或几个朋友——相当棘手,删也不是,不删也不是。每次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我为什么留到现在?”,然而把TA名片调出来想删的时候,却又犹豫了,并且感受到了一种规律性重复的心路历程——自己当初到底是为什么把这个人留到了现在的考量。
有的,是因为因渐行渐远而破碎的友谊——就比如T,她是我的初中同学,当年我们俩关系还挺好的,直到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俩的生活终于分道扬镳了,从最初的无话不谈到后来半年也说不上一句话。要是一直如此倒也相安无事,可有天,她突然联系我,寒暄两句之后表达了真实意图——原来是找我借钱。她说她老公要做个小手术,急需两万元,但她自己的钱全放在一支理财基金里了,没到期不能卖,所以请我伸出援手。当时我还在读研,就把下一年的学费打给她了,并且嘱咐她八月底按时还钱,不然我九月份没法按时报到——她满口答应了。可到了八月底约定的日子,她仍然没有动静。我有点着急了,给她发信息催,结果她说自己账户出了点情况,容她稍缓两天。两天后再催,她忙不迭地道歉,说钱给孩子报幼儿园用了,再过两天她老公就发工资了,到时一定给我……而此时报到在即,我紧张得好几天没睡好觉。就这样,催到第四次的时候,她终于把我的学费还了回来。这时离开学缴费的死线还有一天,我终于松了口气。
自那之后我们仍旧联络稀疏。前年我生了场病,做了个手术。之后又过了半年,她又突然联系我,仍旧用初中时的语气嘻嘻哈哈,三两句后又说要借钱——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婉拒了。她也没说什么,作为聊天的结束语,她说:“对了,听说你病了,现在没事了吧?”我说是。她又说:“这我就放心了。”我有点不是滋味——生病已经是半年前的事了,之前她从未过问过,连个问候的消息也没有发过,现在说起来,倒像是她在一直操心着我似的——但我又没有借给她钱。
那天夜里临睡前,看到她发了一条状态:“我就这么不让人放心吗??”可能是到处也没借到钱吧。我心里明白,我跟她的友谊,恐怕也就走到这个份儿上了。有点遗憾。但只能随缘。从那以后,我几乎再也没有跟她说过话。
还有几个朋友,关系慢慢是淡下去的,在以年为计的时间单位里,或许是某天偶然打了一通电话发现已经无话可聊,或许是约玩约饭总是约不到,就这样渐渐就不再聊天、不再一起玩耍了。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朋友圈一天发18个小视频晒娃或者叫喊着要攻打南海光复菲律宾,说不定还会变得有点儿面目可憎。
有人说,友谊的褪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它的过程比恋爱的破裂慢得多,也不如家庭成员的疏离那样痛,所以经常在不经意间被忽略,直到某天猝然相逢,发现彼此已经变成了面目模糊的路人,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2
有人研究过,两个人成为朋友,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空间上的亲近性——你们可能是追求迥异、性格悬殊的两个人,在自然状况下顶多也就点头之交,但因为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办公室呆了好多年,因为一些共同的经历而跨越障碍、对彼此产生了依恋。
另外社会学家 Beverley Fehr认为,将一种普通的相识转化为真正的友谊,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增加彼此“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一个渐进的互动的过程——是需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去和对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叙述自己的经历。这同样也是一个小小的试探,试探对方是否愿意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表现就是,TA对你的“自我暴露”是否有所反馈,进而暴露自己。加入你掏心,TA不掏肺,这朋友绝对做不成。
但友谊建立之后,还需要进行维护,方式不外以下几种:
持续的互动,进行自我暴露;持续地共同经历事件、体验相似的感受、交换看法、互相拜访、尽心尽力帮助对方打发时间。
提供社会支持和忠诚。朋友需要我们从社会角色、喜好等方面接受并支持他们,同时也需要保持忠诚——所以中学时期老从这个小圈子跨到那个小圈子的女生最终会被所有人排斥。另外保持忠诚也意味着,你可以不欣赏、不赞同朋友的选择甚至提出意见,但在基本层面需要对朋友的选择给予尊重。对对方而言,这种接受与支持也是相互的。
提供必要的紧急援助,但轻易不要牵扯经济利益。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谈钱真的伤感情,这也包括,不要跟特别亲密的朋友一起创业、合伙——最终一定会变成,因为大家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撕破脸,连朋友都做不成。
△图片来源:hjenglish.com
如果不能做到上述几点,朋友之间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友谊就走向瓦解。
3
从个人的角度看,原来很好的朋友最后疏远了,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你和朋友走上了不同的成长之路。 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塑造的。你和朋友一旦脱离你们曾经共享的空间——比如那间教室、那间办公室,之后就会面对不同的人生情境:有人去企业锻炼,有人回炉深造,有人早早结婚带了娃,每个人都在成长,不断转换三观、社会角色、身份认同,对于世界的理解力也出现了差异,慢慢地就会在聊天时“接不上话”。
共同的经历少了,相互的依恋会变得稀薄。这一点跟上一点有些关系:你和朋友分道扬镳之后,新共同经历没有增加,旧的记忆却在不断被忘却。朋友关系里比较尴尬的情况莫过于,在叙旧的场合兴奋地跟某位老朋友提起小时候一起干过什么事,对方一脸茫然——你会发现,同一段回忆对我们并非同等重要。比如小C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心情愉悦,所有的事记得一清二楚,但他的同学小D学习不好,整天不快乐,长大后他的大脑就选择性地把这段不快乐的日子忘得一干二净,C和D也就再也没有话好说——因为“共通的意义空间”缩小了。
时空与精力的限制。友谊需要维护,需要不断制造“共同经历”,这和恋爱十分类似——但友情又不像爱情那样是一种排他性的必需品,它很容易被替代。在新的际遇中,你很可能遇到跟你更相似、更接近的人,会建立更稳固的关系,慢慢忽略掉你需要费力维持的老朋友。更何况,现代人这么忙,一天恨不得分身着过,唾手可得的友谊当然更具吸引力,需要维护的友谊则不得不被扔在一边了。
4
因此,那些多年不联系的朋友的名字,在微信列表里会变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很多人删了也就删了,也有人最终还是选择留下他们,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虽然不联络了,但你们还是处于同一关系网的节点。以我为例,就算我不再跟初中同学T说话,我可能还要和初中同学A、B、C……说话,而T与A、B、C的关系可能不像跟我这么疏离。为了维持整张“初中同学”关系网的完整,我还是应该保持与T的联络渠道。
人生路漫漫,说不定还有相互帮忙或者再次重逢的时候呢——做人,还是要留有余地。
喂,你过去借出去的钱或者发出去的红包收回来没呢?——开个玩笑。
人生走上了殊途,但观看他者的生活,是自己人生规划很好的参照系,能够提醒我们走了多远、走得快了还是慢了、正了还是偏了——假如你和你的“鸡肋”老友们还没有相互屏蔽朋友圈的话。
△图片来源:yuntoo.com
而对于那些只有一面之缘、连共同经历都没有多少的“鸡肋朋友”来说,也别急着删掉他们——首先看下,他们是不是个有趣的人,值不值得深入交往;其次,就算是傻逼也留着——时刻提醒自己世界物种的多样性,不要妄自尊大,防止自己掉进同类的“回音室”。最不济,哪怕是出于特别功利的需求呢——说不定哪天你出于生存需要,要把朋友圈作为大型广告位——这时候当然reach的人越多越好。鸡肋老友也是可以转化为潜在客户的。
5
最后,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不但删不掉人,还喜欢在微信微博上悄悄关心前任和前任的女朋友/老婆/老公/男朋友的生活的(鉴于我是女性异性恋我主要关注前任和他们的女朋友/老婆们)?
可谁想到她们竟然也很争气地天天发东西。对我也真是莫大的讽(ai)刺(hu)唉。[捂脸]
△封图来源:mt.sohu.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