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生三胎,你们可真会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羽财经 Author 关不羽
前不久,中国银行江西分行的一款“生育消费贷款”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因为正值开放三胎政策出台,而且这款消费贷确实涵盖了三胎生育,因此很多网友称之为“三胎贷”。
不过,根据相关宣传资料的信息显示,借贷资格并不仅限于三胎。一胎家庭最高可申请10万元,二胎家庭最高可申请20万元,三胎家庭最高可申请30万元贷款,具体以实际审批金额为主;产品最高期限3年;1年期年化利率4.85%、1-3年期年化利率5.4%。
应该承认,银行官方命名的“生育消费贷款”比“三胎贷”更准确。
生育确实会带来家庭消费的增加,这是合理合法的消费项目,银行为之设计针对性的消费贷款似也无可厚非。可是,这种合理性仅仅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的有效性颇为可疑。
“贷款生娃”的观念太“超前”了,大众未必会接受。如果是为了提高生育意愿推出这款“生育消费贷款”,恐怕是很难让人期待效果——既没有利率优惠,贷款期限也仅为三年。
对富裕家庭而言,这点钱不痛不痒,在众多金融资源中没有优势。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10到30万三年还本付息的负担不轻,稍有差池就会陷入借新还旧的债务陷阱。生育消费贷高不成、低不就的设计定位,十分尴尬。
第一胎10万、二胎20万、三胎30万的递增设计看似“队形整齐”,却经不起推敲。多孩家庭成倍增加的主要支出是养育支出,而不是生育的直接费用,生第三胎并不比第一胎多花三倍的钱。
如果递增设计的意图是覆盖多孩家庭成倍增加的养育支出,那么三年周期显然太短了,与其说是“三胎贷”,还不如说是“奶粉贷”了。
就算是“奶粉贷”,相关银行准备如何保证生育消费贷专款专用呢?审核贷款申请人的奶粉发票吗?生育相关的消费支出庞杂琐碎,根本不可能对贷款用途进行跟踪,“专款专用”是无法保障的。
更为重要的是,既然把刚刚放开的三胎生育纳入了贷款的范围,设计者是否测算过到底有多少二胎家庭会升级到三胎?新政策推出后生育意愿变化的趋势尚不明朗,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未跟进,银行推出这样的消费贷并不明智。
显然,这款“生育消费贷”是把很普通的消费贷款包装成“生育消费贷款”,并没有针对生育消费特殊性的专门设计,更没有政策倾斜、资金扶助,急于推出确有蹭热度之嫌,是近年来“XX贷”泛滥的思维惯性。
近年银行推出的“XX贷”业务眼花缭乱,此前的“彩礼贷”、“坟墓贷”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消费贷金额虽然不大,但也不能这样“拿到碗里都是菜”。消费贷业务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已形成了规范的业务模式把控风险。
这些“XX贷”无非是巧立名目放贷,尤其是其中的信贷,监管机制形同虚设。“XX贷”名义上是严格的专款专用,形式上有申请人的资质审核,但是在业绩驱动下,风险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由于各家银行的贷款记录信息共享不充分,借贷者向多家银行申请“XX贷”的现象非常普遍。更有一些银行从业人员为了提高个人贷款任业绩,对贷款者虚造贷款用途、甚至伪造流水、收入证明、圈保、互保……成了正常现象,甚至暗中相助。
内外合谋的配合下,胆大者可以聚少成多套现数百万、上千万,成了流向资本市场的滚滚热钱。其中的金融风险不可小觑。
理论上讲,监管部门可以对“XX贷”资金的真实流向进行全面监管,但是庞大的业务量、业务成本决定了,监管不可能做到巨细无遗,只能抓大放小,寄希望于“重罚之下都是懦夫”的监管逻辑。然而,和银行业绩激励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比,“重罚”也不可能大炮打苍蝇。
因此,巧立名目、违规发放“XX贷”蔚然成风难以遏制。
尤其是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货币发行量激增,银行的资金池暴涨,开闸放水的“放贷冲动”更为强烈,让五花八门“XX贷”有愈演愈烈之势。比起早些年滥发信用卡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既然如此,与其放任“XX贷”化整为零地到处作妖,还不如以个人(家庭)综合消费贷款的方式整合打包。不要再强调实际上管不了的“专款专用”,而是严格以房产等抵押物的“硬门槛”控制贷款风险。这是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做到的。
至于消费贷是用来生孩子也好,付彩礼也罢,由借贷人自行安排。尽管这样做避免不了套现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热钱的副作用,但是至少可以做到有效控制银行消费贷渠道“放水”的规模和风险,不失为亡羊补牢、降低风险的现实选择。如此,各家银行的个贷部门也不必再挖空心思搞什么“XX贷”的名目了。
至于所谓“三胎贷”,也许设计意图是好的,也许没有多大的风险和危害。但是,提高生育意愿、降低多孩家庭的经济压力,需要的是有效的政策配套,而不是“借钱生孩子”的金融“创新”。
延伸阅读
00后“辞职信”火了 ,说出无数打工人的心声,老板看后也无奈
长按观看关注
视频号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