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假博士聊天分辨法

毕导 语言生活研究 2021-09-20


博士真不真,聊天全知道!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你说过的话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高手聊天,只需要简单交流几句就能聊出对方的真实水平。一个发了3篇Nature的巨巨和一个课后习题都要看参考答案的辣鸡,其谈吐和气质显然是不一样的。


正统博士通常说话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说话中英夹杂。


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在聊天时突然插一个英文单词,很容易给人一种平白无故装逼的印象,招人反感。但是博士在学术交流当中有时候不得不夹带英文,这并不是装逼,而是生活的日常。



科研中有的单词很难恰当翻译。比如教授课后布置了一个project,你翻成工程?计划?任务?都不准确。


Project一般指一个需要和同学组队分工看文献写报告做成果讲PPT的大作业。但如果你和同学说:“我们老师布置了一个需要和同学组队分工看文献写报告做成果讲PPT的大作业,你要不和我组队?”你是找不到人和你组队的


像这样的约定俗成的固定说法还有很多。比如博士发文章一般说发paper;讲PPT报告一般说做presentation;学术会议的口头报告叫讲oral,站墙报叫做poster;在《科学》上发了文章会说发了篇science,避免人家去CCTV找你参加《走近科学》。


能恰当运用英文的博士一看就是学术圈里的老江湖,但如果乱用英文的话就会暴露水博的属性,我举几个例子:


高级博士:下午我有group meeting

智博士afternoon我要去组里撕逼


高级博士:明天我有个assignment要due

智博士:tomorrow我有one作业要交


高级博士:给我看看你的data

智博士let me look look你的数据


高级博士:这个session结束后我们先coffee break

智博士:This分会场over了咱们喝个咖啡休息一会


高级博士:最近PNAS的IF升得挺快

智博士:Recently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影响因子go up up


总之,聊天时的英文夹杂情况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博士是否地道,大家不妨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一下。


2、互相有独特的称呼。


博士之间通常拥有独特的称呼,这也是表明他们高贵身份的方式。比如材料界被引最高的男人杨培东,博士生们提到他时一般称呼Peidong Yang或者PD Yang。


这是因为理工科发paper一般不去知网,而去国外期刊,署名按英文名字和姓倒过来这种称呼方式不仅是遵循期刊的习惯,更是表达了对大佬学术地位的尊重。


像我的好朋友蔡达理,我们在谈科研时都叫他Dali Cai。这种看似浮夸吹捧的叫法,其实抒发了我们对他发paper的崇拜和鼓励。

此外,教授们的牛逼title帽子常常是博士们望梅止渴的对象,比如院士、长江、杰青、千人、优青……因此在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还会根据对方的学术成果来称呼对方为某院士或者某长江之类的。


比如王师兄是学术大牛,影响因子好几十,我们就会尊他一句王院士;潘同学发了几篇普通paper,我们就叫他潘长江;张同学只发在一般的刊物上那就只能叫张青千…以此类推...


当然这只是博士相互之间的调侃,寄托了美好的祝愿,就和女生们会以刘昊然的宠妃或者是王俊凯的正宫自居一样。虽然这个阶层的划分听上去好像宫斗戏...



3、有专用的缩写暗号。


缩写,是饭圈文化中史诗一般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圈内人的暗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反侦察性,广泛应用于爆料明星的八卦上,但其实在博士圈,也有这样的缩写文化。


青年教师——青椒;

博士后——博后;

第一作者——一作;

细胞、自然、科学——CNS;

影响因子——IF;


最近网上比较流行缩写是KKP,意为看(K)看(K)paper(P)。但博士用得很少,一般都是沙雕网友给别人的论文查重时用的,不能作为博士判断标准。


4、 攀比组内条件。


博士生评价一个课题组的福利好坏,主要看老板性格好不好、工资高不高以及出国开会的机会多不多。这三点也都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真博士还是假博士。


比如在一般人眼中,push的反义词是pull,但只有真正的博士才知道,老板push的反义词是nice


你还可以问他的工资,真正博士的工资不会超过两千五。超过两千五的肯定在跟着导师搞横向项目赚大钱,这是每天憋自然基金本子的博士们所不齿的。


博士们还会攀比参加学术会议,毕竟这是难得的公费旅游机会。而会议的地点就决定了其牛逼程度。一般来说地方市<北京市<国际大都市,比如纽约国际膜分离大会听起来就比亦庄研讨会要牛逼一些。


如果参加了国际大会,博士们往往会忍不住告诉他人,以此暗示自己的学术水平是足以拉到世界级的大平台交流的。但又不能直接说出来,否则吹嘘的痕迹会略显严重。举个例子:


字面表达:香山EWM会议之后的晚饭在白家大院,那里的表演很棒

实际意思:老子被邀请去了国际膜工程会议,之后还在人均500块的地方吃了饭


总之就是去了什么学术会议不直接说,但会貌似不经意间提一下会议的周边,比如茶歇、饮品,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见识。


本文摘自公众号“毕导”推文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博士?


特别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