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杨潇博:千里寻仙不辞远,一生终须入燕园
杨潇博
毕业高中: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寻北大
每一个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心中都住下了一座燕园。
懵懵懂懂之时,便已将“北京大学”挂在了嘴边,似乎自己注定将要来到这千里之外的最高学府。那时的我并不曾知晓“五四运动”下北大学子目光的坚定不移,更不曾听闻“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的振聋发聩,只是冥冥之中有种玄妙的力量,把我往这闪闪发光的殿堂吸引,或许这就是北大独有的魅力吧。
渐加成熟之时,我擦亮稚气初脱的双眸,开始寻找北大对于我的意义。作为一个指弹音乐发烧友,多年以琴为侣,徜徉在弦音的海洋,品赏各路大家横溢才华之作,也熟识了一批炉火纯青的演奏者,在这之中我发现了北大人的身影。北大人独有的气质让我对这位奏者印象深刻,他精准的音色控制力与精湛的乐曲表现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此后,我渐渐熟悉了这样一个令人艳羡的团体——北大人。他们或胸怀世间天地,激荡时代风云;或伫立学术之巅,引领智慧前行;或畅游商业之海,书写商界传奇……他们是自己领域的执牛耳者,出类拔萃,有力的身影改变着世界的格局;他们更是生活的艺术家,追求自由,有趣的灵魂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于是,那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开始日渐明晰,成为一个北大人,成了提上日程表的计划。
历经洗礼之后,我抵达了那个梦里呼唤的彼岸。如同高二那年夏天以营员身份的初访,我内心的喜悦激动丝毫不曾衰减,但唯独变了一件事情,当年好奇的访客已褪去了彼时的顽皮,取而代之的是此时北大人身上写满责任的新衣。“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所园子里的每一栋楼,每一棵树,每一张桌,乃至每一副碗筷,都在时刻提醒着这片土地上每日踏着朝阳汲取知识、追着落日憧憬未来的莘莘学子,我们是北大人,我们享受着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我们同时也担负了旁人难以想象的责任。
右一为杨潇博
上下求索,我终于觅得了属于自己的地方。纵数院之名常常使人丧胆于闻风之后,我也不曾后悔过自己的抉择。数学严谨而深刻的美好,是每一个数院人义无反顾的追求。数院是这样一个干净而纯粹的地方,让我愿意付出时间陶醉于数理逻辑的海洋。也算弥补高中未曾系统学习过学科竞赛的遗憾,满足内心对无穷智慧的向往。太多人被熏心利欲诱惑得迷失了方向,故我不愿将大好年华付诸痴心妄想,喧嚣的尘世总是魅惑众人取巧投机,可我以为还是知识来得有力而踏实。由此,我深知自己来对了地方。
品北大
北方的夜不如南方的温柔,干燥的空气与呼啸的寒风已然做了寻常之客,可我却并不因此感到一丝畏缩与苦痛,我想这大体是因为这园子里的灵气总能给我以温存吧。我在北大,发现了从未领略的风光。
她也许是自然的风致。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黔中秀丽风光滋养我长大,更是令我养成了亲近自然的习惯。初到北大,我便首先把足迹印在了未名湖畔。我是个喜欢摄影的人,总渴盼用镜头记录下生活中点滴的精彩,可未名一地的景,确是怎样也捕捉不尽。无论是夕日里阳光透过林间黄叶的间隙,还是朝阳时湖光抹上晨曦的气韵,总是让我陶醉其中。我常在闲日里探索燕园的纵横小径,她们总能抚慰我心灵的困顿与疲惫。走在燕园的小径,曲径通幽处,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了亭台楼阁花好处,不经意间就是一阵微风穿林抚叶声。我想,这般好景,自然是人造景物望尘莫及的。
杨潇博摄影作品
她亦或是学问的殿堂。
北大,一个连空气中都飘扬着思想与书香的地方。数院的生活,更是每一天都凝聚了沉甸甸的知识。纵然压力与艰辛早已让那所谓“高三的苦”黯然失色,生活仍是充实且美好的。每日沉浸在学问当中,或许有时一连几日困惑不解让自己心神不宁,但加以时日总能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后便是一份满足与喜悦,总会宽慰前几日心灵的疲惫。在疑惑中挣扎之时,我便会寻求舒缓的妙方,由是我走进了图书馆,那是个有趣的地方。只需走到书架上随手拿起一本,我便会忘记暂时的困扰,走进一片新的天地。我喜欢这样自由、闲适的放松之法,不带功利色彩,不刻意追求什么,只是静下心来读一读书中的文字,也便足够了。
她最终还是那进取的向往。
在北大这个群英荟萃、济济一堂的地方,身边人,都不是寻常人。他们或许只靠天赋便可以让我震撼到无以复加,可他们却还要用汗水来让我钦佩到无以言表,诚然,天赋与努力程度在这里已然成了正比。可我却没有丝毫的自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进取的欲望。身边人都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纯粹、干净,让我也在这良好的氛围当中逐渐明晰了自己的方向。可以说,日子过得恰如万物向光生长,所有人都在为了进步去努力,为了目标去奋斗,我又怎么能停滞不前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这便是数院的生活,我想,这也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吧。
惜北大
来到园子已三月又余,品赏过了“一塔湖图”匠心独具的浪漫,亦体尝过了“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襟。燕园这块土地孕育了太多神奇,未名这片海洋也宽慰了太多失意,如今我有幸将足迹留在这里,不胜感激。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四年光阴飞逝如梭,眼下惟一想做的便是珍惜这在燕园的分分秒秒。但愿他日也能 “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到那时,再回首这四年的光阴,能说一句“不负少年时”,也便足够了。
近期精彩回顾:
未名新语 | 朱江彬:北大不仅仅是优秀、历史、遥远的,更是有爱、有温度、有关怀的
编辑:刘威
美编:李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