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开放日演讲 | 张海霞、吕帆:来北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张海霞,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国际iCAN联盟主席,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吕帆,艺术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电视台副台长,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学生朗诵与主持艺术团指导教师。为央视《朗读者》、优酷《博物派》撰稿。曾获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星光奖、全国高校出版社图书奖一等奖、北京大学青年岗位标兵等奖项。


张海霞:


亲爱的同学们,看到下面这张照片我想很多同学一定想到了自己第一次来到北大校门口的情景,兴冲冲的你被可爱的北大保安拦下问了三个哲学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那时候你一定被问晕了:北大连保安都这么厉害啊!


同时一定很好奇:


这里面都是些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在北大上学到底是什么情况?


今天,我们就是来给你讲讲这个神秘的院子的人和事的。



我是来自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教授张海霞,不过我可不是你们心目中想象的那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说话文绉绉”的老教授,我是一个坚持每天跑步五公里的跑步达人。平时在校园里跑步,跟同学们一起跑,他们总是嫌我跑得慢。不过跑步就是人生,它不是一场短跑,比赛谁跑得快。它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谁跑得长跑得远。我就是一个人生的马拉松跑者,我跑得很远。这张照片就是我去南极科考时跑步的照片,在那里我跟企鹅赛跑,我可比企鹅跑得快多啦!



不过我不仅是跑得远,我还跑得很高,这张照片就是我去珠峰大本营的时候跑步的照片,在海拔5300米的高原上我又跑又跳。那一刻,我真的“高反”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完全喘不上气来,还好我带着氧气瓶。就在我吸氧的那一刹那,我忽然感悟到:这种严重的高原反应其实和我初入北大时的感觉很像。不瞒各位,我刚到北大的时候心理真的是严重高反。一看周围的朋友圈,都是牛人林立、高山仰止,仿佛是从地平线一下子到了海拔6000米的人才高原。那时候真的跟高原反应一样:压力山大、喘不上气来。周围的人牛到什么地步?我们先来看看我的搭档吧。



这位是吕帆老师!长得帅不说,还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博士,北大新闻中心的老师,电视台的副台长,北大各类重大活动的“金牌”主持。更厉害的是他业余时间给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写稿,那些让你落泪的语句多数出自他的手笔。


有请吕帆老师!



吕帆: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新闻中心的吕帆。张老师刚说的“朋友圈”我特别有同感。以前我跟李思思一起主持活动的时候,她给我带来的是物理碾压,因为她实在是长得太高了。每次和她主持完活动,我颈椎都疼,但更可怕的是精神层面的。


我和海霞老师在北大合开了一门课,是讲公共表达的,所以我们设计了不少表达游戏。有一次,元培学院请我给大一新生的首次班会做“破冰”,我就请大家围坐一圈先做个自我介绍。一个男生特别自信地站起来:“我是某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奖第二名,谢谢大家!”哇,掌声雷动!可掌声还没结束,旁边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站起来:“我是那个第一……”这就是北大,一个“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地方,也是中国培养优秀人才最多的大学!




张海霞:


这可不是我们身在北大就自吹自擂,有数字为证。


2018年12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庆祝大会,表彰在改革开放40年里各行各业的杰出贡献人才,也称改革先锋,全国一共100人,其中北大独占11人,这其中有北大的3名在校老师和8名杰出校友,占全国的11%!



第一位就是“国产土专家一号”于敏,他在北大经历了本科到研究生的七年完整教育,是两弹一星核心专家团队里唯一一个没有出国的人。他独立提出的氢弹于敏构型是中国人的骄傲!


另外一位是我的同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教授王选。他发明的激光照排系统实现了华文出版“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创业先锋李彦宏等……念着这些如雷贯耳的校友的名字,真是感到骄傲,更为北大感到骄傲。


01


吕帆:


亲爱的同学们,我和张老师今天就是来欢迎你们的。希望下一个四十年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在这样的光荣榜上看到你的名字。


你可能会说:老师,他们都太厉害了,我怎么可能?我是谁?我感觉自己离他们太远了,我现在连花骨朵都算不上呢……




张海霞


别着急,让我们先看这张照片。2000年9月1日,数学学院的6位新生在未名湖边照了一张合影,六个青涩的面孔,六个踌躇满志的少年。17年后,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报道:2017年世界科学突破奖数学新视界获奖者——张伟、恽之伟,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许晨阳。不仅这三位同学成为了霸榜国内外学术大奖的学术明星,照片中的这六位少年,在17年后都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数学系正教授。而这三位获奖的超新星则在2018年书写了另外一个神话:许晨阳、恽之伟、张伟,2018年受邀加盟麻省理工学院MIT,成了MIT数学系无敌的“XYZ组合”。18年前在未名湖畔的同窗情谊继续在查尔斯河畔演绎!这大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张照片也成了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的经典纪念。


看看这几位入学时的青涩,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你?



02


吕帆:


当然,你可能会说:老师,这些同学真的都很厉害,他们知道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所以都很成功。可是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我学什么专业好呢?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在北大该选什么专业?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未来社会如何定义精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想,未来的社会一定是需要拥有“结构洞”思维的人,要能在不同的学科中“打洞”,具有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如果你希望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北大就是你的最佳选择。她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有非常全面的学科设置。“医塔湖图”就是说北大有医学部、博雅塔、未名湖和亚洲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



张海霞:


这里我正好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叫陈哲,他2008年硕士毕业于微电子专业,这是他的硕士论文题目,吕老师,您能否念一下:


《激光退火SiC薄膜在MEMS中的应用研究》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十分拗口又特别专业的研究题目,让陈哲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他一直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创业,标准理工男的道路。没想到今年3月26日——著名诗人海子逝世30周年的日子,他来看望我,并带来了一本他的新书《海子抒情诗全集》(点评典藏版)。他竟然在繁忙无比的创业工作中用六年的业余时间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写出了这本几百页的海子短诗点评。现在这个本书是陈哲公司馈赠嘉宾的最佳礼品。


毕业于北大法律系的海子成了闻名世界的诗人。时空跨越30年,毕业于北大微电子的陈哲又成了最会写诗的创业者。这是一个多么美妙而神奇的组合啊!这就是北大的学生,不管学文还是学理,都有机会成为融会贯通的创新人才。



那你可能会问:老师,陈哲跟谁学的?这写诗的能力肯定不是跟你学的吧。


陈哲做实验是跟我学的,但写诗真的不是。我的文学水平很一般,不过北大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你可以跟各行各业的大师去学习。


03



吕帆:


这是哲学系杨立华教授。大一时我听了他的“中国古代思想世界”,就直接报了哲学双学位。有一次,杨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停下来问大家:同学们,什么是儒家?大家各抒己见:为学、精进、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入世,等等。杨老师说“都对”,但他这两天有个新的想法,“儒家,是让自己成为别人温暖的所在”。当时年纪小,似懂非懂。后来长大了、工作了,我觉得杨老师这句话真是好。我见过一些台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台下却不能知行合一的人,甚至有些就是打着儒家幌子的骗子,这些人,我不可能认可他是儒家,因为没有做到杨老师讲的儒者的前提:成为一个温暖别人的人。




张海霞:


这一位是我们信息学院的陈江老师,因为自己说喜欢发呆,所以就成了学生口中大名鼎鼎的“呆呆”老师。他跟我一起开创新课,讲得很有趣。这是他开的另外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电竞。他的电竞课可不是教打游戏噢。他是带领同学们揭开电子游戏的神秘面纱:电子游戏是怎么设计出来?采取了哪些手段让它这么好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能做哪些好玩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课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04


张海霞:


在北大,这样的好老师真的很多很多。当然,你可能会说:老师,我上课已经上得够多了。我不想一直上课,想结识一些朋友一起玩,在北大我能够跟谁玩儿呢?




吕帆:


我相信这是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好不容易到大学了,肯定要交交朋友、玩玩社团。北大社团数量是全国高校之首,具体有多少大家可以猜猜,提供一个信息做参考:我们每学期的社团招新被叫做“百团大战”。从三角地这头走到那头,立马就变刺猬了,身上插满了招新海报。据不完全统计,大一新生第一年平均会加入5-6个社团,因为都太有吸引力了。



北大社团的丰富性会突破你的想象力,比如这个很奇葩的社团,叫“起床协会”。干嘛的呢?叫你起床。每天一大早同学们就要在群里打卡,没起床的大家轮流给他打电话,睡懒觉三次,直接除名!


当然,在社团里你不光会收获爱情、友情,你可能也会遇到共事同行的事业伙伴。比如“ofo”,你可以发现几位创始人的学科背景其实是很有意思的。CEO戴威是光华的研究生,跟创业有些关系。但里面有一位张巳丁同学是考古专业的,怎么也跑来做自行车的创业项目了?这就是北大的魅力所在:这几位同学都是自行车协会的会员,这个项目就是他们在骑行中聊着聊着逐渐成型的。你看,骑个自行车都能变成炙手可热的创业者,这就是北大的社团文化——未名湖是个自由的海洋。


05


张海霞:


太好了,北大这个园子真的是个神奇的园子。你可能会问:老师,北大真好,可是我现在真的很迷茫,我既憧憬未来,又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办?到底该向着哪个方向努力?



其实,你不需要着急确定自己的志向。在北大,每个同学都像是这展翅高飞的鸟儿,具有无限的可能


在这里,你可能会爱上科研,成为一名科学家,像屠呦呦先生一样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改变世界。



在这里,你可能会立志去做一个人民的公仆,像毕鹏同学一样骑着毛驴走遍每一个边疆的农家在基层岗位上书写一段青春年华。我是在2018年底去新疆的南疆做招生宣讲时遇到毕鹏同学的,他专程从工作的塔县请假过来看望母校的老师,当时我在讲座中背了一段话,没想到毕鹏同学在下面哭得稀里哗啦,下来他激动地跟我说:张老师,我当年就是背着这段话从北大出发的!这段话出自2008年林毅夫先生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很巧,毕鹏和吕帆都是那一届的毕业生。



吕帆: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张海霞:


这就是北大人的梦想,在每个北大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引领着他走向天涯!




吕帆:

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北大,这就传说中的燕园,它并不神秘,但是它时时刻刻都在创造奇迹!


张海霞/吕帆

亲爱的同学们,燕园欢迎你,欢迎来北大成为更好的自己!




北大开放日演讲 | 车浩:在北大法学院成为一个正义的演奏家


北大录取通知书开始寄出啦!(7月17日更新)


资讯 | 北京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协议


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请查收!|京师新韵,1898来函


视频 | 北大信科,来了!


家长经验 | 北大教授张海霞:做个沉得住气的家长



相关阅读



编辑:安天源

美编:雷来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