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贺嘉丽:启明星
全文共4457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编者按
七月的离歌尚在耳畔,九月的燕园便迎来了她的又一次相遇。天下英才齐聚未名湖畔,为常为新的北大注入无穷的活力。博雅塔下宜聆教,大师身旁好读书,初入燕园的学子将在这片园子里书写属于他们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属于他们的“未名新语”。
姓名: 贺嘉丽
毕业中学: 北师大燕化附中
录取院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启明星
献给我的父母,你们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
战国庄周有云:“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鹏欲高飞,尚且需要凭借风力,吾辈欲展翅翱翔,亦更需有所凭借。我是一块女娲丢弃的顽石,需高僧点化方能变为通灵宝玉。求学十余载,正是我的父母,用他们的双臂托举我更上一层楼。可以说,他们的独特教育理念是我成长中当之无愧的灯塔和加速器。
我的父母,他们是熟谙“循序渐进”之法的驯鹰人。
幼子学步,先学爬,其次会走,最后学跑。在不同学习阶段,我的父母对我有不同教育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于学生而言,学习乃第一要务。小学一至三年级,只要我一放学回家,我的母亲总关闭客厅电视,搬一条板凳到我的小书桌旁,监督我写作业。往左一斜是撇,往右一拉是捺,写字需一笔一划认认真真,横平竖直。若是我浮躁了,字歪歪扭扭写丑了,母亲总让我擦了重写。写完后她还要检查作业,写错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心思躁动不安,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这于我简直是一种“折磨”。总不能把笔一丢,书本一推,大喊“我不写作业了!”随即潇潇洒洒去愉快玩耍,深陷游戏玩具的诱惑漩涡吧?“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去玩”和“学就踏踏实实心无旁骛,玩就痛痛快快酣畅淋漓”是父母的不变信条。于是,对我这个懒懒散散好逸恶劳的“泼猴”而言,小书桌就是五指山,山顶上,我父母的如炬慧眼,可一直盯着我呢。
到四年级以后,我已习惯将学习放在首位,并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发觉,学习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索然无味。这是一扇雕花绣门,连接着由优美文句,奇妙数字,可爱字母组成的绚烂缤纷世界。母亲不再搬一把椅子盯着我写作业,检查作业的任务也从母亲肩头转移到我自己身上。不过,每逢周末,母亲还要听写书上的英语单词和语文词组。一方面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一方面监督我,使我学习上不敢有所松懈。
如果说,父母在小学时期对我严格,旨在培养我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中学阶段,则更注重培养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像一只父母羽翼庇佑下度过无忧童年的雏鹰,现在,要狠狠心将我推下陡峭山崖,让我自己在下坠中展开羽翼,学习飞翔。从悬崖顶跌落的过程中,我有过惧怕眼底深渊的慌乱,有过羽翼未满造成的不自信。照搬小学时的学习方法并未得到成效,于是我开始自主摸索。课堂注重效率,课下温故而知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辅以父母助我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成绩一点点进步,拔高,直到摘取名列前茅的荣耀——我展开我稚拙却坚定的翅膀,飞向更高更远的天际。
我的父母是天边的朝霞,浮在湛蓝海面之上,环绕他们周身的美丽由多年积累的知识铸就,他们也是我追寻的目标。当初的严厉亦或“放养”,饱含他们浓浓的爱与期盼。如今,这都是我的感激对象。正是这一阶段一阶段的教育,一步步将我从弱不禁风小树苗培养成独当一面大橡树啊!
我的父母,他们是奖惩分明的判官。
令我所最为自豪之物,往往不是幼儿园的大红花,不是家中墙面上贴挂的奖状,也不是被日日拂拭,一尘不染的奖杯,而是我父母的奖励与鼓舞。通常以精神奖励为主。一句含笑的温柔表扬:“不错不错,有进步!”或者“做得很棒!继续努力!”就可以让我兴奋很久。这种表扬很多时候并不因为我取得理想成绩。对他人礼貌相待,不失分寸,或者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洗洗刷刷,或者善待流浪小动物,投喂吃食——这些点点滴滴都能获得称赞。赞扬我时,他们眼中的闪闪光芒灿若繁星,这点亮了我的世界,令我明白我是父母永远的珍宝,他们以我为荣,以我身上的善良正直为傲。这是我的自信之源。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学堂里的戒尺,想必是缠绕不少顽皮孩童学生时代的噩梦。我的父母惩罚我不用戒尺,不求疼痛——通常是面壁思过。先不论学习方面,如若态度恶劣顶撞长辈,恶意糟蹋粮食,毁坏饭菜,或者拿同学的先天缺陷开玩笑,起侮辱性外号——等着吧,这些时候,面壁思过的老先生就找上门来了。十分钟,二十分钟,那无辜墙壁惨白一张脸,圆圆吊灯大睁一双眼,自然不会,也不敢替我求情。这十几二十分钟不是用来发呆或者恐慌的。面壁完了,到父母面前思过。父母问:“错哪了?”如果我没有确确实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然给不出满意回答。那么,接着面壁。
如果是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第一次仅是口头教育。要是同一错误——比如我小时候丢三落四和粗心大意的坏毛病——一而再再而三犯错,吃一堑不长一智,这时候要写检讨书。我还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检讨书,面对一张大白纸,断断续续好不容易挤出的几行字,像一叠皱皱巴巴的干瘪咸菜。很快被打回来,错别字和病句全被圈出来。悔过态度暂且得到认可,不过书面材料还要重写。在我改错字和病句的间隙,我也暗暗下定决心坚决改正。细节决定成败,错误虽小,若任之自流,这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很可能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变成影响我一生的“罪魁祸首”。巨堤溃于蚁穴,父母的惩诫教会我严谨对待每一件事。
我的父母,时而是站在我身后为我热烈鼓掌的“忠实粉丝”,时而是站在我面前“翻阅案卷”的铁面无私黑脸“包公”。无论他们在我身前还是身后,他们都是漆黑无月的夜晚,驻守在海边的明亮灯塔,为我这艘在波涛汹涌海面上航行的船儿指明方向,助我乘风破浪,杨帆远航。
我的父母,他们是“言传”与“身教”两手抓的导师。
《我的母亲》中,新文化运动的领军者胡适,他的刚强母亲,以身示范教育他,让胡适懂得什么事该做也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亦不能做。我的父母也是如此。父母的床头柜上,总会有几本摞得整整齐齐的书籍。父母爱书,三毛,余秋雨,于永正,是他们睡前的访客,梦中的伴侣。相比纸质书籍,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只能在“冷宫”里哀鸣了。
有了父母以身作则,我又岂敢造次?父母的阅读在家中形成良好阅读氛围,也潜移默化助我步入书籍殿堂。抱起的玩具又放下,儿时的我随手抽取一本书,“也傍桑阴学种瓜”,模仿父母的样子半懂不懂看起来。那时的我还更偏好绘本,连环画。等长大一些,识字多了,也慢慢找些感兴趣的古代神话,儿童文学书。“曾经沧海难为水”,看得多了,见识过优质文章,对到手书籍也就慢慢挑剔起来,曾感兴趣过的大部头无营养书籍不再入我“法眼”,尘封在箱底。再后来,则不断被曹雪芹、雨果的大格局所震撼,沉迷名家作品无法自拔。
家中书柜里满满当当一排排书,多为中外名著,古今演义,“无书可读”的可能性自然被早早扼杀在摇篮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硬皮的,软皮的,精装的,简装的,每本书都是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少女,只有翻开扉页,与一行行群蚁排衙的文字亲近,方能揭开她们的神秘面纱,邀她们摆动裙裾,共舞一曲。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于父母而言,同样能称为营养品的,还有一壶清茶。古人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而今,我的父亲爱品茶,爱藏茶,整个冰箱里的茶叶都是他的战利品。他爱泡茶,茶盘是一方舞台,公道杯,盖碗,紫砂壶轮番引吭高歌。父亲爱研究茶,一部《茶经》,翻得书页蜷起,由内而外也散发茶的清香。父亲常将茶杯口凑到我面前,闻完后让我猜这是绿红青白黄黑哪种茶。
我本是不爱茶的。淡茶无味,浓茶苦涩。不如甜美蜜糖,浓稠果汁。如果说这些饮品是城市中的摩登大厦,茶更似山野间的朴素茅屋,日夜与星辰作伴,春夏以雨露洗尘。但我敢说,任凭谁,在我家待久了,日日见父母泡茶品茶,也会主动去嗅,那缭绕鼻尖如水袖轻舞的清香;也会主动去尝,那澄澈剔透带着芽色的茶汤。
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亦处处有“身教”。“提前半小时”是父母恪守的时间定律,为外出办事留出足够时间,事事不耽误,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今日事今日毕”,宁愿在家里加班加点也不拖延任何事务。“早睡早起”,已成生活习惯,良好作息保证工作学习时的饱满精神。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我,教育我。他们在家中创造的书香气息,温文尔雅的诗文气质,塑造我的秉性,培养我的阅读习惯。父亲在家中创造的那缕幽幽茶香,是茶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它浸润全身心,提升涵养。他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传承予我,是我处理事务时的行为标杆。
我的父母,他们是关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智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礼义忠孝贤,样样不可或缺。孔夫子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父母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要求我遵“孝”,“孝”也是他们所恪守的道德准则之一。每年父母亲回乡,第一件事,便是看望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因为他们知道,陪伴是最贵的珍宝。包下厨房事务,替爷爷奶奶洗碗添茶。一家人围坐沙发,不打麻将,不玩手机,就陪老人拉拉家常,嘘寒问暖。“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的日子红红火火,无病无疾,便是对长辈最好的报答。父母归家日,爷爷奶奶总喜上眉梢,他们愉悦的笑容,淡化积年的老年斑,舒展累月的皱纹。
父母孝顺老人,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教会我也学会了“孝”。少年的我尚无须在学习之余挤时间常回家看看。然而,即使是大雨夜为加班加点的父母送一把伞,或者平时的一盆洗脚水,替父母按摩肩膀,都是甘美蜜糖,甜到父母的心里去,是扫除他们整日疲惫的良药。父母希望我知“孝”,因为人要学会感恩。等我将来为人母,我才能切身体会他们的汗与泪。只有我为将来我的子女做出“孝”的表率,“知孝”的良好家风才能传承下去,如涓涓涌流,绵绵不绝。
中华自古为“礼仪之邦”,知礼,是父母培养我道德的另一个方面。传统优良礼仪与现代之礼都是父母亲教育的重点。先不说逢人见面一句“老师好!”“叔叔阿姨好!”更多细节,如餐桌上“要将‘上座’留给长辈及客人”“不能将筷子竖插在碗里”“不能当众剔牙”“不能在菜盘子里挑挑拣拣”;如人际交往中,“懂得‘礼尚往来’”“见面要微笑”“不能言语粗暴行为鲁莽”等等。
古有诸葛孔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扶携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乃“忠绝”。现如今,既已没有君主值得我们去效忠,“忠”的内涵更多引申为“爱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父母常对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十三亿滴水汇集起来形成波涛汹涌,势不可挡的涛涛海洋——我们的国家。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每日每周必看。为华为举世瞩目的5G成就而自豪,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获得国际认可而骄傲。同时,父母认为,爱国还体现在对本职工作的敬重,在劳动中自我奉献——众人拾柴火焰高,十亿人的奉献汇成不绝燃料,驱动国家的车轮驶向世界前列——父母在平时亦是如此认真对待他们的工作。
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果说健康是“一”,财富也好,权势也罢,都是跟在这个“一”后面的“零”。“零”当然多多益善,然而如果没有“一”牵头,后面跟再多零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父母重视我的体质锻炼,徒步远足,爬山涉水,攀峰越岭,都是周末的常见活动。平时在家,“每人每天至少骑一小时动感单车”,也是家庭锻炼的硬性指标。父母希望我有健康体魄,为将来的事业打拼,也为祖国健康工作,持续奉献。
既为学生,即当以学为重。但学习课本知识决不是生活的全部。十余年漫漫求学路上,父母几乎没有给我报过课外补习班。最好的学习时间在于课堂,最好的拓展时间在于课下。父母不愿过多占用我的课余时间,因为他们希望我能趁此时机,多干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当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去敬老院陪老人,去福利院照看孤儿;多外出郊游,亲近美丽自然,饱览大好河山;多做些感兴趣的事,比如聆听音乐会,弹弹古筝,拨拨吉他。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广泛兴趣,同时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我的父母是阴霾时不惧阻隔钻出云层的旭日,是寒夜里冒着夜露高悬天际的明月,是雨雾中立于门前照耀我心的灯盏。他们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照耀我生命的每个角落,方方面面,无微不至。是他们将我培养成一个立体的,全面的,大写的人!
乌鸦尚知反哺,羊羔犹还跪乳。我是一只顽劣石猴,取经路上必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修炼成佛。我的父母是西方天庭的璀璨灯火,指引我一路西行,永不言弃。我这株嫩草,来日必将报答三春光晖!
未名新语 | 胡踵书:愿每一个默默守望的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相关阅读
文字:贺嘉丽
美编: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