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 | 逻辑导论:生长和变动着的概念
全文共3526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编者按
教授简介
哲学教育
逻辑导论
陈波教授对“逻辑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是:
逻辑学涉及思想之间的过渡、变换和迁移;这种过渡、变换和迁移要遵循一定的次序、结构、程序、方法和规则;这种过渡、变换和迁移常常以推理和论证的形式出现;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论证常常是多种推理形式的综合运用。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没有超出前提,其前提的真能够确保结论的真,因而是必然性推理;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前提,其前提的真不能确保结论的真,因而是或然性推理;研究演绎推理的逻辑叫做“演绎逻辑”,研究归纳推理的逻辑叫做“归纳逻辑”。
推理由前提和结论组成,它们都是一个个句子或命题;对句子或命题有三种不同的分析策略,由此导致三种不同的逻辑:
第一种:把单个句子或命题作为不再分析的整体,用命题联结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像“非p”、“p并且q”、“p或者q”、“如果p则q”、“p当且仅当q”这样的复合命题,然后研究复合命题的逻辑性质以及复合命题与简单命题之间、复合命题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由此得到“命题逻辑”。
第二种:进入句子或命题的内部,将其分解为主词、谓词、系词和量词,由此形成像“所有S都是P”、“有些S是P”这样的直言命题,然后研究直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由此得到“词项逻辑”。
第三种:同样进入句子或命题的内部,但不是将其分析为主谓式命题,而是将其区分为个体词、谓词、量词等成份,可以同时表达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和多重量化,然后研究这种量化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推理关系,由此得到“谓词逻辑”。
在逻辑导论课中,陈波教授在对逻辑学做轮廓型勾画之后,着重讲授四种逻辑: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
在逻辑导论课中,他特别强调“思维四律”作为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同一律不允许随意混淆和偷换概念、命题和论题等,要求确保思维的确定性;矛盾律不允许思维中有自相矛盾,要求确保思维的一致性;排中律不允许同时否定两个自相矛盾的命题p和非p,要求确保思维的明确性;充足理由律不允许对所主张的观点不给出逻辑上充足的理由,要求确保思维的论证性……这些规律给出了理性思维的定义性条件和构成性条件。
可以这样说,逻辑学要求我们从清楚明确的问题和概念出发,按程序操作,按规则办事,一步一步来。
逻辑学是这样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讲道理,告诉人们如何去讲道理,告诉人们如何去识别他人(有时候包括我们自己)是如何地不讲道理,并如何去反驳这种不讲道理。因此,逻辑学是对于理性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逻辑导论课的口号是:学习逻辑学,做一个明白事理的人。
在教授《逻辑导论》的这些年里,陈波老师有两点最深刻的体会。首先打动他的是北大学生的智慧以及对知识挑战性的追求,“给北大学生上课,如果你讲得跟白开水一样没有什么内容,那这个课是开不下去的——学生这学期学完了,得了个好分数他可能还骂你:‘这课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给北大学生上课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越是这样才越能吸引好的学生。”
还有一点则是与学生间的互动,“它把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把他从一个听众变成了一个思考者。”陈波老师在北大教课时一定会与学生互动,让他们上来做题、与学生讨论,并会营造出一种宽容的气氛,尊重学生。“我们的学生以前提问题都很胆怯,生怕说错了,生怕被别人笑话。其实没有这样的问题,没有stupid question只有stupid answer——老师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带来压力。所以西方大学里面教师的口头禅就是“good question”——不管他觉得你是不是stupid。老这样说,学生就会得到一种正反馈,以后问问题就不害怕了——教学工作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通识教育
陈波老师是这样理解通识教育的,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里面要完成两个转变:第一,他在中学里面学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就要对整个知识构图有一个完整的视野,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些部分有比较专深的理解;另一个转变是在大学之前,他其实只是一个孩子,而进入大学之后,他要变成一个独立的成熟的年轻人。在大学里我们要促成这样一个转变。所以大学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知识教育,一个是人格培养。并且人格培养并不是独立于知识教育,而是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塑造人格。
具体到通识教育,在大学里你会看到很多人,他们本科的专业、他们学的东西进入社会后就改变了。因此我觉得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必须具有可迁移性,它不再是那些具体的技能性的知识,而是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的知识。这种基础性理论性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这样,他就能对自然科学最基础的东西有些了解,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也得到一些基本训练。然后他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比别的方面有更专业一点的知识,这样就够了。通识教育要教授的实际上也就是那些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或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它们具有最大的可迁移性,你不管做什么都是用得着的,都可以被转化为某种见识、眼光、能力。
具体到《逻辑导论》来谈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逻辑学带有很强的技术性,但是它所教给你的是怎么去思考问题,怎样从清楚明确的概念与问题出发,按照给定的推理规则一步一步往下走,而构造无缝隙的推理。我们在自然语言里,在日常中所进行的推理很多是有缝隙的;而经过逻辑训练,就可以清楚明白地思考,严格地论证。即便发现出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查找出来。而这样一种训练,无论你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无论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做什么事情,它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选修《逻辑导论》课程的学生中文理兼有的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