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家长谈 | 托举燕园梦,不负家国情
全文共3638字,阅读约需12分钟
关键词:未名家长谈
编者按
从牙牙学语到独当一面,从踉跄学步到勇往直前,他们对你的爱与期待始终不曾改变。伏案的深夜有人为你点灯,疲惫的瞬间有人默默支撑,沮丧的泪水有人为你擦去,迷茫的青春有人为你引航,千言万语凝聚成温暖的目光,注视着你点滴的成长,目送着你追梦的背影。在这里,与我们聆听家长经验,读北大人的成长故事,见证“爱的教育”,守护心灵港湾。
学生姓名:罗笛晓
毕业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去年暑假,突如其来的疫情异常凶猛,但武汉的天空似乎一直是湛蓝的,正如我们雀跃的心情。记得6月25日高考查分,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和孩子爸爸欢呼起来并叫醒孩子,孩子睡眼惺忪,一脸的淡然。也许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回望来时路,苍苍横翠微。每一个时间的节点上,我清晰地看到他跋涉奋斗的背影,还有我们共同走过的那一帧帧时光剪影。这些倾情陪伴的温馨时光、默默耕耘的青春姿态以及沟通改变的智慧,托举起孩子和我们整个家庭的燕园梦,奏响了家庭教育最和谐动人的乐章。
陪伴成长:不喧哗,自有声
为人父母,孩子充满稚气的一声呼唤,曾唤起我们多少温暖的爱意;孩子无知无畏犯下的错误,也曾让我们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守望孩子长大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多一些智慧,多一些陪伴。
有一种陪伴,延伸了孩子生活的半径,增长了孩子生活的阅历,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新奇多彩以及他与这个世界的息息相关。记得有段时间很忙,但我们还是会抽出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走进烟火人间。观察麻雀啄食的过程,去动物园看孔雀开屏,与天地万物对话,和他一起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带孩子去看电影、话剧和大马戏,和他一起讨论情节和人物,一起感受剧场的动感魅力,领悟精彩演出背后的血与泪。最难忘的是在周末观看孩子踢足球,接他回家的路上,我扮演他忠实的粉丝,听他讲解和同学们一起踢过的球,精彩纷呈的香蕉球或者是啼笑皆非的乌龙球……
在这样的陪伴中,孩子的内心也慢慢丰盈起来了。陪伴就是用家长的肩膀托举孩子,让孩子看到广阔无垠的世界。我们相信一个眼中有美、心中有远方的孩子,他的人生定会如蓝天一般广阔!
有一种陪伴,润物细无声,是无声的教育,更是平等的对话与无声的引领。心理学中的“镜子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家庭生活里,我们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行动引导他,为人处世的“执事敬,与人忠”,工作时的心系一处、惜时如金等。父母的躬身师范,对孩子就是最有力的鞭策与引领。
高三期间孩子回家住宿,我特别珍惜这样难得的时光,陪伴的过程也成为我们母子之间共同的温暖记忆。精心准备一碗热汤,在等孩子回来的空闲里读一读近期的好文与评论,为我们的聊天时光储备鲜活的素材,年度热词、珠峰登顶、敦煌文化、中国精神等都会出现在我们的交流中,有时候我们会各执一词展开争论,在这样的碰撞中我们都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走进孩子的世界,化身各种角色,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很喜欢读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文章《目送》,里面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远离父母的过程,所以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短暂时光吧!如果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从未参与他们的生活,从未走进他们的内心,那么孩子的未来无论多么成功,也会有永远的缺失。
锻造“软实力”:求木长,必固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德行、品性、意志、心态和习惯,这些就是孩子成长的“根本”和“泉源”。与主阵地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这个大后方的重要职责就在于让孩子成为人格健全丰富的人,让他们热爱读书、勇于探索、与人为善、遵纪守法、有家国情怀……如果说才华是一个人的硬实力,而这些则是助力孩子走得更远的软实力。
追求卓越,让优秀成为习惯。演绎好自己的角色,相信做好自己、被别人需要,才会有自我实现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一直是我工作生活的信条。孩子受到我们的影响,也自觉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学习追求精益求精,做事要做到极致,时时优秀,事事优秀,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这种习惯让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保持着持久的学习动力与超强的学习能力。
静心阅读,打造丰富的心灵城堡。读书,读人,读世界。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家里的藏书也比较多,在家里孩子总能与书不期而遇,当然这里面也有我的匠心安排。孩子小时候,我常鼓励孩子用绘声绘色的方式将书中内容唱出来或演出来,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有时也会将书中的场景搬到生活中来,推陈出新或者加工改造,孩子也常常沉浸在书籍世界的悲欢离合中,乐而忘忧。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孩子的见识和境界才能够远超同龄人。
勇于尝试,跳出人生的舒适区。走向生活、涵养情怀、培养能力、经世致用,这也是我们共同锻造“软实力”的途径。我们鼓励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军运会、交通疏导、迎接新生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这是一个年轻人走向独立成熟的必经之路。高中阶段,孩子参加了北大的暑期学堂和寒假学堂,在这两次活动中,孩子主动积极地走近北大,感悟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云上体验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多元的文化气息,认真聆听各学科专家们的讲座。他在自己心中播下了考入北京大学的梦想,逐渐清晰自己想要探索的专业领域。这就是软实力产生的积极效应。
袁隆平说,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我们要做一粒好种子,只有我们的身体、心灵、思想健康了,我们的事业才会根深叶茂。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当他具备了这些受益终生的软实力,他的人生就是一棵充满可能的树。
共情共鸣:因为懂得,所以温暖
孩子的成长之路,绝非一马平川的坦途,学习的压力、竞争的残酷、自我的要求,常会让孩子陷入疲惫不堪或烦躁沮丧之中。这个时候,我们会格外关注他的情绪动态,和孩子的情感心理状态同频共振,真正做到和孩子“共情”。共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理解,是和孩子同悲伤共喜乐,是对孩子内心伤痛的柔软的呵护与关切,也是家长与孩子心与心之间的默契与呼应。共情更能触动孩子的心弦,它的底色是温暖的。
中考后孩子通过了高中信息学竞赛的入围考试,但后来没有进入竞赛班,期中考试前申请停课备战NOIP联赛,结果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奖次,那次期中考试也没有考出好成绩。那段时间他夹在竞赛和高考的纠结中,既疲惫又茫然。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在华师一的激烈竞争中能一路绿灯,但孩子也会有他的边界和低谷期,他也需要理解抚慰和调整疗伤啊!既然我们希望他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中都能保持坚韧的姿态,一路向前,我就必须蹲下来,和他站在一起,切身体会孩子的不易,和孩子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共情、懂得才是真正的爱。
那次周末我们接他回家,路上不谈竞赛不谈成绩,我们放他喜欢的歌,做他爱吃的饭菜迎接他,和他聊些有趣的话题,包括讲笑话。后来他慢慢释然,主动分析了自己没考好的原因。他说,“妈妈,我不会丧失信心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没有考好”,我当时觉得特别的欣慰,特意写下一段文字通过QQ与孩子分享,截图如下:
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身上一方面充满了无限可能,但是同时他也不可能事事优秀无所不能。以共情的教育艺术,体察孩子的喜怒哀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和失败,就能找到孩子进步和成长的突破口,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
成长路上多困境,多一些尊重、理解、关注与等待,要相信孩子内心自我觉醒的力量远远超过父母的指责说教。在孩子压力重重的时候,我会现身说法用自己走出舒适区的经历来激励他;或者化身为临时的教练与歌手,鼓励他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为他唱一首儿时的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这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交流,总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与信任!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父母的共情与信任,相信再大的困难,孩子也不会怕,他会带上这份理解与支持所催生的力量,调整自己,开始新的征程!
“删除人生中的任何一个片段,我都不可能成为现在的自己。”芥川龙之介如是说。人生的每一个成长的阶段都值得珍惜与回味。过去的时光里,孩子曾是手把红旗的弄潮儿,他用智慧与汗水,老师用孜孜不倦的教诲、家长用永恒的爱与陪伴,我们共同托举起孩子的高光时刻,让未名湖的潋滟波光柔柔地流进我们的心中。北大,从孩子拥有梦想的那一刻起,就与他的青春密不可分,就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希望北大“永在巅峰”的精神永远在他的血脉里流淌。
有梦于心,向光而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愿亲爱的儿子清零过去,再度出发。“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用青春去拥抱星辰大海,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投身于你钟爱的科研领域。“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闪亮!
文字 | 罗笛晓家长,内容有修改
美编 | 黄选平
图片 | 付晚枫、蔡翔宇
审校 | 陈一格
年度人物
备考锦囊
备考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