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年70家 ▎峥嵘岁月 “建证”中建七局华丽转身

朱燕芳 柒轩 建筑杂志社 2021-05-01


郑大一附院郑东新区医院


67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支建造劲旅在沈阳应运而生。


67载岁月征程,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中国变革同频共振,将自己对城市的敬意融入到每一座建筑中。


他们就是伴随着共和国风雨成长、持续为建筑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奉献着“大智慧”与“大力量”的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七局)。


67载征程  “建证”华丽转身

中建七局67年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不忘初心的传承史,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一部催人奋进的发展史,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自有记录以来,中建七局的合同额及利润总额增长了千余倍,营业额增长了5000余倍,施工足迹遍布祖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11个国家,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百强企业第四位,


位列河南省建筑企业第一位,先后荣获100余项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及詹天佑大奖,1000余项国家级专利和工法,实现了从“谋发展”到“大发展”、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从“系统领先”到“行业领先”的华丽转身。


二十一支队官兵在唐山抢险救灾

承建上海标志性建筑—中苏友好大厦


回望走过的67年历程,中建七局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改革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目前,中建七局党委现有下属二级单位党组织25个,党支部500余个,党员总数8000余名。中建七局党委获评“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建七局始终将“锐意进取、创新求变”作为发展理念。部队集体改编后,中建七局按照“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经营策略,承揽建造了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中原地区建筑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坚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从“一房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型升级,从单一生产经营向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相结合转型,从“单一建房”向“综合建城”发展模式升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回海外市场,相继在11个国家落地13项目,让中建七局“建设专家、城建伙伴、共赢典范”的品牌形象熠熠生辉。

 

铁肩担道  铸就红色基因

中建七局的红色基因起源可以追溯到1952年。


这一年,中建七局前身——东北工程管理局第二建筑公司五处在沈阳正式成立,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中,为新中国初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承建世茂南京河西 G11 项目,建筑高度 300 米


1955年冬,奉命承建“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渤海造船厂,靠手抬肩扛,和铁锨、瓦刀、小推车等一些简单的工具,提前完成了40栋宿舍楼,12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


1965年,由五处演变来的渤海工程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抽调3200名精兵强将,义不容辞地跨越千里,奔赴祖国大西南重镇—重庆,开始了新的国防建设任务!


1966年8月1日,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兵种——基本建设工程兵宣告成立。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下,建工部第二工程局被整编为基建工程兵二十一支队。


1969年7月,二十一支队二〇三团十连战士徐育太在四川“支左”时突遇山洪暴发,为抢救老百姓的耕牛,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70年5月,二〇三团一营在七机部064基地明月江大桥施工中,遭遇山洪暴发,薛永发、大学生李永军、随军老工人顾兴芝等5名同志被无情的洪水吞没。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这一身军装一穿就是17年。奔西南、进鄂豫、赴冀中,唐山救灾……他们南征北战,餐风露宿,用赤胆忠诚和优良作风赢得了“钢铁部队”“全优工程团”“第一流的基建队伍、建四化的光荣尖兵”等荣誉称号。


67年的时空流转,变化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血脉基因。如今的中建七局始终不忘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让党组织成为支撑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破浪前行  驶向新的彼岸

时光如刀,镌刻奋斗历程;梦想如炬,照亮前行方向。


1983年秋,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基建工程兵由军转企。同年9月23日,二十一支队改编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隶属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1984年初冬,中建七局中标了河南财经学院12个单项工程、3.3万平方米的建筑安装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招生的壮举,不仅打响了中建七局品牌,还极大鼓舞了员工士气。


1984年,位于福州市的三公司承建的福建省外贸中心工程一炮打响,成为福建省当时最有名气的“大字号”工程。


靠着敢打硬仗、勇于拼搏的钢铁意志,中建七局这支由曾经的基建工程兵组成的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红海拼杀,终于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


1997年8月,为了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建七局总部挥师北上,从南阳搬迁到省会郑州。


2009年,中建七局抢抓中国建筑A股成功上市机遇,变全民所有制为有限公司,搭建起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架构,确立了“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内部管理优化升级”的战略路线。


2008年7月14日,中建七局与周口市签订了“四桥一路三馆项目BT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相继落地周口市贾鲁河大桥、沙颍河大桥、艺术中心、气象服务中心、五一路、体育场、八一路桥等重点项目。


投资建设郑州南四环项目


2010年起,主导推动了中国建筑与河南省先后三次战略合作签约,投资计划2000亿元,目前已经全部落地,成为河南打好“新型城镇化牌”的中流砥柱。


2012年,启动了郑州经开区16.77平方公里、南阳新区6.53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实现了由“造楼”到“建城”的华美蝶变。发展征程中,中建七局人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清晰—房屋建筑立七局,丰富的施工经验让中建七局成为房屋建筑施工领域的“常青树”;基础设施兴七局,一个个超百亿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一个个精品民生工程,见证了中建七局作为基础设施领域“尖兵”的荣誉;轨道交通时代,从北京到厦门,从郑州到青岛,从长沙到福州,中建七局施展着“蛟龙入地”的宏图抱负;海外业务亮七局,短短两年时间,中建七局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落地项目13个。


中建七局,犹如皇冠上的明珠,经过风雨洗礼,愈发璀璨夺目。


创新驱动  坚守绿色发展

35年来,中建七局坚持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创新,突破一个个发展瓶颈,始终保持企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在不少人眼里,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不高。在中建七局,这个观点被颠覆: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又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系中建系统第三家;主编了《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等国家及行业标准8项,参编《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10项,平均每天都有一个专利诞生。


山西祁临高速公路,中段素有“地质病害博物馆”之称,由于积极推广新技术,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许漯特大桥,号称石武客专高铁“第一跨”,下面是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施工时掉下一粒石子就相当于一颗子弹,在运行中的京广铁路上架起了单跨100米的大桥;江苏淮安钢结构跨运河管道大桥,在一侧岸把桥造好,采用拖船拖住一端,而另一端在轨道上滑移把跨150米、高50米、重800吨的桥浮拖移动安装到位,创下华夏科技奖……


中建七局的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对经营战略的坚守——《中建七局“3+5年”(2008-2015)战略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将七局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投融资建造一体化企业”“建筑行业高端项目总承包商”“核心经营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综合开发商”“中国建筑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骨干力量”的战略愿景。


进入“十三五”,中建七局人又创造性提出了“三商一体、平台发展;创新驱动、快速致胜”的发展理念,联动“建设服务商、投资开发商、城建运营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致力成为“核心经营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建设综合产业集团”。


总投资 185 亿元建设郑州滨河国际新城


中原地区第一个预制装配式项目——中建七局观湖国际一期项目14#楼,获“河南省2017年度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中建七局新密、巩义、闽清三个装配式工厂已经全面投产,年产能近40万立方米,可满足23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由中建七局承建的安徽省淮北矿业办公中心等多项绿色施工成果获得国家级绿色示范工程奖,武汉阿海珐变压器厂、厦门国际汇金中心等项目获得美国绿色建筑LEED认证……遍布全国各地的绿色建造精品,已让“绿色七局、智能七局和建筑工业化七局”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牢记使命  书写浩然担当

以共赢共享为基石,推动企业发展更有温度,中建七局大笔如椽书写着“共和国长子”的浩然担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建七局人再次像当年驰援唐山一样,迅速加入到援建灾区的队列,源源不断为灾区提供无私帮助。


2010年8月14日凌晨,汹涌的洪水无情地扫荡了汶川映秀镇。凌晨4时10分,中建七局援建映秀项目部炊事员胡功模起床做饭发现洪水后,顾不上叫醒自己的老伴,抢先唤醒项目部的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朱贺被叫醒后,


立即组织大家迅速撤离;材料主管汪晓鸿为叫醒同事耽误了最佳逃生时机,被洪水冲走,与死神搏斗了8个小时才获救;质检员张文福,在汹涌的洪水中用双手把妻子托出险境后,又冒着生命危险跑回去救援他人;刚参加工作的郭玉坤掉入深水坑,一双手硬是把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总工程师李文兴,在逃生的最佳时刻却跑向办公室,想抢出存有重要工程资料的电脑……


滔滔洪水吞噬了李文兴、曾世勇等28位鲜活的生命,但他们留下的是“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李文兴被中组部追授“防汛抗洪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项目部被国资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福建省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


在海外,中建七局树立全球责任观念,实行属地化管理,大量安置当地人员就业,为当地捐建学校,为外籍员工配备专职随队医生。他们为巴基斯坦PKM项目外籍员工罗山·阿里患心脏病的妻子捐款80万卢比,得到了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的点赞,成为续写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一段佳话。


对社会,中建七局积极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捐资建设周口市东新区幼儿园,向郑州市、安阳市捐赠公交车,每年承建200多万平米安置房项目,将政府的“民生工程”建成老百姓的“放心工程”。对员工,坚持以人为本,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平时送“温馨”,构建和谐“家园”。


出处 / 2019年第16期《建筑》

精彩文章回顾


专题 ▎“70年70家”7月开栏了!预告:中国新兴建设

话题 ▎“租也美好”佛山实践

关注 ▎2019年我国建筑业发展前景透析

话题 ▎如何盘活农村闲置住房资源

行业 ▎垃圾分类的“密云模式”

企业 ▎江海筑梦 岁月如歌 ——写在南通四建集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专题 ▎垃圾分类各细分流程的难点与分选技术痛点初探

资讯 ▎解决城市停车难题的法治路径

观点 ▎结果负责制下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总包模式

行业 ▎新时代背景下的我国住房发展规划思考

人物 ▎师傅,我们好想您!——追记中建二局第七届“十佳职业道德模范”徐鸿志



订阅热线 010-58933728 

合作热线 010-58934865  13001291530

投稿热线

《城乡建设》010-58934506  cxjs1956@126.com  

《建筑》010-58934867   jianzhu1954@126.com

欢迎投稿 / 订阅杂志 / 合作推广


 建筑杂志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