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雪莉:法律职业群体间不信任的原因何在,如何改善?【兰亭法共体评论三十二】

王雪莉 司法兰亭会 2022-10-02

点上方蓝字,得更多精彩。


感谢天津市行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副会长王雪莉的审定和授权。



尊敬的各位教授、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我们都是法律人,大家上午好!说句实话,我本人是第一次参加这一系列性论坛。这次接到了朱老师的邀请,我欣然前来。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名刑辩律师。在很多场合,我都骄傲地讲我是一名刑辩律师,而且是一名专做刑事辩护的专业律师。在十年内,非刑事案件我没有做过,完成了刑事专业化的转型。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大家都知道,在很多时候,必须是理性的。但认识我的又都知道,生活中的我,更多一些感性。既然多了一些感性,我就在这里发表一些感想。

真得是很高兴,我们律师界常说,我们律师的春天就要到来了。我想说,对我们律师,不仅是春天到来了,而且是夏天也来了。看到会场里这么多人,我们非常温馨、也非常温暖,尤其还有初夏的阳光照进来,真得是很感动。

我的第二个感想,和海波律师的分享是一样的,要为今天的论坛点赞。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也有来自北京、浙江、江苏的学者大咖们。

虽然我们的论坛不是很大,但意义非常深远。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顾这次论坛,都会觉得我们没有辜负各界对我们法律人的期望,因为我们探讨了一个极为重大的话题。

言归正传,法律共同体的建设,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现在法共体的执业现状是怎么样的。作为一名多年身处一线的律师,我觉得,现在的现状真得不是很乐观。

对此,我想细说两点:

第一,我们法共体的认同感,还是缺失的。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包括我们律师,彼此间的认同感还不足。谈到认同感,首先是我们的职业追求,这一点我想都没有任何问题,大家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有共同的职业理想和共同的职业操守,但司法实践中,我们对各自的角色定位,包括彼此的尊重、彼此的理解,还是有缺失的。

最高检、最高法等五部门联合发文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这些职业保障的推进举措,让我们感受到了希望。不可否认,这两年来,我们的法治环境有所改善。“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刑辩一线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公检法对律师的尊重、认同和理解,有了不少的提高。

但因为角色不一样,我还是想说,在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律师的地位。只有律师地位真正提升了,有了良好的辩护、良好的发言,得到了公检法的尊重和认同,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冤假错案。这也是最高法、最高检领导,在各种讲话中提到的。

第二点的感受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在个案中,尤其缺少互相的信任和信赖。虽然我们的大前提都是一样的,都不否认这些法律职业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

但在个案中,并不排除法院、检察院对律师存在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也可以理解。这么多年以来,刑事诉讼的结构是“三角形”关系,要求控辩是对抗的,而对抗就容易产生对立。

司法实践中,确实也有对立的情况发生。那我们怎么解决这种对抗?我觉得,这就需我们把这种对抗变成一种友好和尊重。需要界分的是,对抗的是案件本身,而不是个人,更不是职业群体。

所以,我们应当特别留意彼此关系在个案中的改善,能相互信任、尊重和理解。这样,我们对共同体建设,就可以有很美好的期待,我们的关系,将会有更好的改善。

在今天,我更想提两个想法:

想法之一是,我们法共体该怎么构建,该怎么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本轮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是,审判中心主义改革。这是司法改革以来最重大的一项举措,说明以审判为中心,法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给律师业发展提供了最良性和最好的契机。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律师是不是要拉关系。我发自内心的讲,十几年办的那么多的案件,不是靠关系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刑事案件、大案、要案。

外国有一句谚语:“每一个大的案件,都有一位伟大律师的推动和一位伟大法官的精心研究”。任何一个伟大案件的判决,都是法官用心写出来的。

所以,在各种场合,我都会说,每个案件都不能靠关系解决,一定要靠法律来推动。而且,靠法律来推动,律师就会有良好的提升。因此,我们律师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当我们的专业化能力提升了,公检法对我们的认可度,将会更加提高。这也就是我对“靠什么来建设法共体”问题的回答。

第二个想法,我想谈谈从员额制改革想到的。法官要配法官助理,检察官要配检察官助理,但我们律师往往是单打独斗的,势单力薄,效果可能并没有发挥到最佳。

因此,我们也应当借鉴这一思路和做法,让律师走向团队化发展。这样,更能够保证每一个案件的质量,对每一个当事人负责。

因此,我现在主要致力于了律师团队化工作。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因为,我觉得我做的更多的是法律的传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挥了更大的价值。让法律知识更广的传播,这就是我现阶段的美好愿望和主要工作。

最后,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交流,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多年之后回顾今天,会有美好的回忆。

作         者:王雪莉,天津市行通律师事务所主任。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三八红旗手,天津市法学会诉讼法学分会副会长,天津市律协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主任,天津电视台常年嘉宾,天津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中国律师法学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府法律顾问,天津市南开区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委员,入选《中国优秀律师辩护实录》之“当代中国刑辩大律师”。

天津市行通律师事务所

天津市著名律师——王雪莉律师领衔创建的专业化优秀团队,旨在践行“行维权之道,通正义之门”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企业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近十年的发展、沉淀,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及全心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已成为京津冀有影响、有品质的著名品牌。

多年来,行通广纳全国优秀人才,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高端平台。团队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现有人数90余人,业务主任、副主任均在国内重点大学从事教学、学术工作,兼具理论和实践优势。行通执业律师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法学院,具有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理论功底扎实、综合素质优秀。更有数名律师曾拥有多年法院、检察院工作经验,实践经验丰富。

针对于天津经济活跃、企业经营范围广泛、商务模式复杂等一系列特点,培养出一批擅长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律师团队。而且每位团队成员在兼顾均衡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知识特点及兴趣,专攻特别业务领域,这样,保证了团队的专业服务能满足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

可为客户提供企业设立、改制重组、合并分立、投资、股权收并购,公司解散、清算、增资、减资、公司知识、工商注册,各类商务合同的起草、审查、修改,劳动人事,特许经营,知识产权等各类法律服务。而且,特别注重“防患未然,解决已然”的服务理念,与众多中小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大》、《城市快报》、《人生与伴侣》等广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先后对行通律师办理的案件进行了专题报道。


录音整理:史    瑞,南开大学法学院2015级法律硕士。

内容编辑:朱桐辉,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近期内容:

仇小娟:用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录音整理:张小桂,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南开法学硕士)

李    杰:员额、履职保障、责任制改革的真意在于“让法官更象法官、法院更象法院”

孔德峰:法共体形成需要哪“三重要素”?

兰亭法共体、司法管理评论目录更新(20170224)


倡导对法律人的人文关怀,促进法律共同体理性沟通。

文人雅士,司法贤达,尽兴而来,赏雪煮茶,问道论法,或和或闲……欢迎关注司法兰亭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