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数据报告 | 文化程度与缓刑适用——基于故意伤害罪的实证分析(上)

小包公 司法兰亭会 2021-09-17

倡导对法律人的人文关怀,促进法律人的新知新方法。

电子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侦查,网络安全,个人信息权利;法医、物证、生化、DNA等鉴定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侦查学等对刑事程序的分析;公检法内部管理;证据法、程序法新进展;复杂经济案件、新型案件、宪法案件;偶尔涉及其他。

(感谢安尧题字)






文化程度与缓刑适用之大数据报告

——基于故意伤害罪的实证分析(上)



在司法审判中,罪犯自身的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裁量,其中包括罪犯的性别、籍贯、年龄、学历、社会经历、职业等影响量刑的因素。而罪犯的学历对刑罚存在何种影响,尤其是学历不同的罪犯,在适用缓刑时存在何种不同或差异,值得探讨。为解决这一司法问题,以故意伤害罪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文化程度和缓刑适用之间的关系。暂拟的主要问题: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最易/最难获得缓刑?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实刑刑期和缓刑刑期之比最低/高?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缓刑率提高最大?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实刑刑期和缓刑刑期之比值增幅最大?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的缓刑实惠最多?




01PART样本来源与统计方案

(一)样本来源

本文中的样本主要从“小包公”案例库中获得,以“故意伤害罪”“缓刑”“学历”(将学历按照“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学历”“本科”“研究生”对得到的样本进行细化统计;需要注意的是,下文提到的“大学文化”文化程度,属于判决书原文中的表述,其没有被划分为“本科”中,故本文也将其作为文化程度的一个维度进行分析),和“2010-2019年”为关键词,统计故意伤害罪适用缓刑的单人单罪名案件共为511470件;其中,适用缓刑的被告人数为130243人,占比25%(见图1)。同时,对上述不同学历样本的人群,还统计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和实刑刑期数据,以及适用缓刑的案件数和缓刑刑期数据,由此了解缓刑适用比率和缓刑适用的严厉程度。

(二)统计方案

为了将上述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表,从2010-2019年故意伤害罪适用缓刑的案件中获得“哪种文化程度的人,最易/最难获得缓刑;“哪种文化程度的人,实刑刑期和缓刑刑期之比最低/等问题的实证结论,本文设置了如下表格:






学历影响缓刑适用的数据统计分析02PART

(一)样本整体情况分析

在2010年-2019年十年间,以关键词统计得到的故意伤害罪案件共511470件,其中适用缓刑案件为130243件,占故意伤害罪案件总数量的比率为25%。其中2014-2016年中适用缓刑的案例数量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量最多;2014年,适用缓刑的案件数量为20398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量为30360件,缓刑率为67.19%;2015年,适用缓刑的案件数量为15875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量为24606件,缓刑率为64.52%;2016年,适用缓刑的案件数量为18935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量为30424件,缓刑率为62.24%(见表6与图2,为精细可视化,文中运用了表与柱状两种形式)。从表中可见,样本中的故意伤害罪如果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则平均适用缓刑的概率为63.85%。



(二)样本具体情况透析

文化程度与缓刑适用之间究竟呈现何种情状,下文将以年份作为维度,以期从大数据中获得真实的文化程度与缓刑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程度案例数和缓刑案例数不吻合之处,属正常现象,主要是因为有的案例中没有文化程度的表述,可能造成的遗漏现象。


1.不同学历之罪犯获得缓刑的难易比对

缓刑率为被判处缓刑的案件数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比值,以表示获得缓刑的难易程度。

下面对2010-2019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与缓刑案件罪犯的文化程度关系逐年进行分析。为了加深对故意伤害案件适用缓刑的印象,本文采取“由近及远”的方式,即首先从2019年开始分析数据体现的实证结论。

2019

2019年故意伤害罪适用缓刑的案件共计11731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9.01%。其中,罪犯文化程度为大学文化、大专、本科的,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案件被告共计894人,共有652个被告被判处缓刑,平均缓刑适用率高达73.02%,说明大学文化文化程度的罪犯最易获得缓刑;罪犯文化程度为文盲的,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缓刑适用率为54.04%,占比最低,从表7中可以看到,文盲文化程度的罪犯最难获得缓刑,学历从文盲到大学文化,在总体上而言,文化水平越高,缓刑率越高,即获得缓刑越容易;反之,文化水平越低,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初步表明文化程度与适用缓刑呈正相关关系。

2018

2018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26945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20.69%。在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的案件中,被判处缓刑的被告所呈现的规律与2019年一致,再一次表明大学(包括本科、大专以及大学文化)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缓刑的概率更大,文盲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缓刑概率较低。此外,从图4可见,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总体上,文化水平越高,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反之,文化水平越低,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7

2017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30816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23.66%。在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的案件中,被判处缓刑的被告所呈现的规律与2019年一致,进一步表明大学(包括本科、大专以及大学文化)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缓刑的概率更大,文盲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缓刑概率较低。此外,从下图可见,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总体上,文化水平越高,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反之,文化水平越低,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6

2016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18935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14.54%。罪犯文化程度为研究生的适用缓刑案件数量较少,仅为5件,占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缓刑适用率为50.00%,总体上,除研究生外,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文化水平越高,适用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适用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5

2015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15875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12.19%。从下文可见,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总体上而言,文化水平越高,适用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适用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4

2014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20398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15.66%。研究生学历的被告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其适用缓刑的比例高达77.78%,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总体上来说,文化水平越高,适用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适用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3

2013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4512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3.46%。研究生学历的被告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中,因为只有1个案件,被告被判处缓刑的概率有100%。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总体上来说,文化水平越高,适用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适用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2

2012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718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0.55%。罪犯文化程度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案件数量仅为1件,但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也仅为1件,因而适用缓刑率为100%。罪犯文化程度为大学文化的缓刑率虽然最低,适用缓刑案件数量为3件,但大学文化程度的罪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仅为5件,因而适用缓刑率为60%,虽然适用缓刑率并不总是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缓刑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011

2011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272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0.21%。罪犯文化程度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案件数量仅为2件,但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也仅为2件,因而适用缓刑率为100%。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文化水平越高,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2010年

2010年故意伤害罪缓刑案件共41件,占总适用缓刑案件数量的比率为0.03%。

其中罪犯文化程度为中专的案件数量仅为4件,但其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也仅为4件,因而适用缓刑率为100%。从文盲到大学文化,文化水平越高,适用缓刑率越高,获得缓刑越容易;文化水平越低,适用缓刑率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


基本实证结论:

从上述2010年-2019年故意伤害罪刑事案件中适用缓刑案件与罪犯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逐年分析,罪犯获得缓刑难易程度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获得缓刑越易;文化程度越低,获得缓刑越困难。但应当注意的是,某学历层次的罪犯适用缓刑的案件数量多,并不一定代表该学历的罪犯获得适用缓刑较为容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高导致,例如,2010年-2019年,罪犯学历为初中的,适用缓刑的案件数量在该年份中最多,但此时,相对应的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案件数也多,此时的缓刑率则并不高,反映了该学历犯罪适用缓刑较为困难。


可见,“好好学习”,此言不虚啊!

那么: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实刑刑期和缓刑刑期之比最低/高呢?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缓刑率提高最大呢?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实刑刑期和缓刑刑期之比值增幅最大呢?

哪种文化程度的罪犯,获得的缓刑实惠最多呢?

敬请期待下期推文。


欢迎入群交流!(群满加客服微信:bwcyxbg)


以下点击可读:
朱桐辉、张旭华:再论远程勘验中取证要受搜查、扣押的程序规制
尚权资讯 丨“名家讲堂”第十场,朱桐辉讲授《电子证据的取证规范和质证要点》回顾
朱桐辉:远程勘验还取证,还是勘验吗?| 衡宁法律公开课全课程回看
毛立新、胡佼松:正常索要高利贷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从涉黑案成功拿掉敲诈勒索罪谈起

完整版 | 朱桐辉、王玉晴:电子数据取证的正当程序规制——《公安电子数据取证规则》评析


编辑:南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秦泽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