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聪:智能汽车、后视镜的数据取证及车载互联系统的安全管控

冯聪 司法兰亭会 2022-10-02

 (感谢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丰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韩国强题字)


冯聪(1980- ),男,警务技术副高职称,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数据取证。

来自公众号“电子物证”。特别感谢冯警官授权“司法兰亭会”推送。


第一篇: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电子数据取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正进入“互联网+汽车”的融合新阶段。各种智能汽车正在通过智能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智能汽车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网安部门涉及案件及事故的智能汽车取证的工作需求也就日趋清晰。
一、智能汽车取证的相关背景
智能汽车(Intelligent Vehicles)是指新型电池驱动汽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云计算、现代传感、信息融合、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2017年预测,未来十年全球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将爆炸式增长, 2030年美国半数汽车将为电动车型;又据广汽研究院等国内机构预测, 2030年我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可能达到8000万辆,其中15%-25%是接入车联网并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智能汽车不仅以自动驾驶的方式提供交通运输的功能,还是透过网络与各式电子装置互连沟通的新型人工智能产物。
智能汽车与车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电子数据取证应运而生,继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汽车在未来将成为第三大类电子数据取证介质,其实质上就是利用计算机取证的方法、原理及作业规范,提取手机存储在智能汽车各种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各类的案件侦查和事故调查将出现各种智能汽车取证的业务需求,业界各方亟待在该课题上做足技术储备。
二、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电子数据取证的内容
当前智能汽车中包含最丰富高价值的数据模块应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车载操作系统,智能汽车(以特斯拉汽车为例)的电子数据取证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探索。
(一)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驾驶员可以将智能手机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进行同步,实现多媒体影音、免提电话、收发短信和电邮、上网、使用各种社交应用程序等功能,因此是智能汽车取证的重点。
图1、2、3:特斯拉汽车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功能界面
(二)车载通讯系统
智能汽车的车载通讯系统可使车辆接入互联网成为移动上网智能终端,实现车联网的功能。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一是车载WIFI模块,通过连接外部的WIFI热点接入网络,常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所安装APP应用程序的升级;二是车载4G通讯模块,通过插在车上的4G物联网SIM卡接入网络,常用于实时路况导航和浏览网上信息。

图4:特斯拉的车载SIM卡安装位置

(三)实现车联网的车载操作系统
车载操作系统电子数据通常存储在俗称为“行车电脑”的ECU电子控制单元中,主要包括车辆基本信息数据(VIN号码、车辆序列号)、APP(浏览器、微信)、各类媒体文件(音视频等)、用户行为数据(通话记录、通讯录)、导航定位信息(GPS历史)、车辆事件(网络连接、USB连接记录、车门开关记录)等。驾驶员可从中查看交通地图、路况介绍、交通信息、办公社交、治安服务、娱乐服务等。通过车载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用户不仅可以了解交通信息、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确认当前位置,还可以与家中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及时了解家中的电器运转情况、安全情况以及客人来访情况。
车载操作系统可存储导航途径地点、保存的地理位置、MP3文件、连接过的外接设备、邮件信息、手机短信、手机通话记录、建立的播放列表、手机同步用户数据、车辆的VIN号码、车辆的出厂序列号、用户声音档案等有用户数据。
图5、6:特斯拉的车载操作系统所显示的电池状态、剩余里程、车门开关、空调温控、轮胎状态等行车信息
车载操作系统中保存的汽车碰撞数据EDR(Event DataRecorder),是车载操作系统其中的一个控制模块,它不间断地采集车辆内相关传感器的信息,如行驶速度、制动减速度、油门踏板开度、安全带状况等。采集到的信息以一定的速率被刷新,一旦EDR监测、判断到有碰撞发生,则会触发存储介质写入事发前后的数据,从而将碰撞前后的整个过程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而且数据一经写入即被锁死,不可擦除和更改。
三、智能汽车的取证方向
(一)对与智能汽车同步的智能手机的取证
现时车载操作系统机器应用程序可以让手机通过数据线或蓝牙连接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因此对已经与智能汽车建立数据同步的智能手机进行手机取证分析,是较为快捷简要的智能汽车取证方向。操作方法可参照《法庭科学电子物证手机检验技术规范》、《移动终端取证检验方法》等标准方法。
(二)对智能汽车中控台所示数据及其存储介质的取证
提取收集智能汽车中控台所示电子数据内容的方式主要有:
1、手动记录(Manual):利用拍照、录像或勘查笔录记录等方式对数据内容进行记录。
2、逻辑提取(Logical):使用车载的有线和无线接口,提取车载系统存储介质中的可导出的电子数据。
3、文件系统提取(File System):使用逻辑提取的方法提取车载系统的系统目录文件。
4、非入侵式物理获取:在不需要拆卸的情况下,对车载系统存储介质内容进行物理获取。
5、入侵式物理获取:在可以拆卸的情况下,对车载系统存储介质进行物理获取(JTAG)。
6、芯片获取(Chip-off):对车载系统存储介质芯片进行移除和读取。
7、微读获取(MicroRead)使用高功率显微镜对车载系统存储器信息进行物理读取。
(三)智能汽车电子数据取证的分析思路方向
通过对提取收集车载电子数据,智能汽车电子数据取证分析的主要围绕六个方向开展分析:一是将特定车辆与特定地理位置及日期时间关联起来;二是确定特定车辆的行车路线日期和时间;三是确定特定日期及时间人与车的关系;四是识别用户的通话记录、联系人及上网行为等;五是判断车门开闭事件,确定用户在特定日期进出车辆;六是建立与车辆有关的时间轴分析。
四、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电子数据的应用意义
(一)智能汽车取证是智能手机取证的有力补充
现时智能手机的加密方式日趋严密,而智能汽车通过同步所得的数据则不像智能手机般通过硬件加密,有的数据内容甚至可以直接在中控台看到,因此研究智能汽车电子数据取证是智能手机取证的有力补充。
(二)智能汽车取证能还原事故或涉案车辆的行车轨迹
智能汽车电子数据取证可还原车辆行车轨迹,对交通事故调查和刑事案件侦查提供直接支撑。例如2017年5月于广州市二沙岛发生的捷豹跑车失控坠江案中,网安部门对打捞起的车载行车记录仪实施取证,恢复事发行车录像以提供直接佐证。
(三)鉴定自动驾驶乃至黑客入侵汽车系统等主客观事实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已发生数起交通事故,一方面,事故成因需要综合电子数据、痕迹检验等鉴定来定性(如2016年1月的全国首例“自动驾驶交通事故死亡”案,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发生一起特斯拉汽车追尾道路清扫车的车毁人亡事故,交警认定驾驶特斯拉的死者高某负主要责任,但死者高某的父亲拿着认定事发时特斯拉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鉴定意见,状告特斯拉公司导致自己儿子身亡);另一方面,汽车智能驾驶与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是否足够安全、如何防范黑客入侵汽车系统等问题不但引发了汽车行业反思,还提醒着网安部门要前瞻预防今后可能会出现黑客入侵控制智能汽车系统实施盗窃甚至谋杀的案件,必须为此类案件的电子数据鉴定做好技术储备。


第二篇:智能后视镜的电子数据取证实践

在我国的汽车用品市场中,行车记录仪早已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标配车载设备,车主们为了预防碰瓷、纠纷存证、旅途拍摄等目的,普遍在车上安装了能循环摄录行车过程影像的行车记录仪。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行车记录仪已从最初仅有摄录功能的摄像机形态,发展为集合影像摄录、动态导航、4G上网、蓝牙电话、AI声控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后视镜形态。

智能后视镜,通常是指具有与智能手机同类的操作系统、支持自行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IFI或者4G网络来实现无线上网的智能化汽车后视镜。1台智能后视镜就集合了7种车载设备的功能于一身,即“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导航仪+电子狗+倒车影像+MP4播放器+WIFI路由器+蓝牙免提电话”。

目前,汽车工业已进入“互联网+汽车”的融合新阶段,作为物联网终端的一种,智能后视镜比普通的行车记录仪更高端、更先进、更智能,今后必将广泛普及。智能后视镜安装有操作系统,能插入4G上网卡,俨然就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附以AI人工智能,司机可声控其各种功能而无需动手操作;再加上ADAS主动安全技术,预判行驶轨迹以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智能后视镜这种车载智能终端能使各种汽车变成接入“车联网”(物联网的细分)中的智能汽车。而对于警方来说,智能后视镜中存储的电子数据能为调查刑事案件或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因此今后对应的取证需求必将日益增多。

图1:智能后视镜

一、智能后视镜软硬件配置及功能特点

智能后视镜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样,都有CPU、内存、触控屏幕、内置电池、高清摄像头等硬件,其软硬件配置及功能还有以下特点:

(一)操作系统

智能后视镜安装有定制版的安卓操作系统,其操作界面专门根据后视镜的位置和大小进行设计,安装有导航、音乐等软件,理论上其功能及扩展性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无异,但具体所能运行软件的数量和空间取决于其硬件配置高低。

(二)4G及WIFI上网模块

智能后视镜带有4G和WIFI模块,可通过插入4G物联上网卡或连接WIFI热点进行联网。使各种汽车无论新旧,只要装上智能后视镜就能成为物联网中的智能移动上网终端。插入4G上网卡后,智能后视镜还能设置为开放的WIFI热点,为车上乘客提供上网流量。

图2:智能后视镜的上网卡及存储卡插卡槽位置

(三)GPS定位模块

智能后视镜中的GPS定位模块不仅能导航软件提供定位信息,还能通过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实现行车照片加入位置信息、自动记录熄火停车的位置、远程定位车辆位置等功能。

(四)AI声控模块

智能后视镜内置了基于AI人工智能的声控模块,以语音助手的形式与驾驶人进行交互,使驾驶人在双手不离方向盘的情况下,就能通过语音指令操控智能后视镜中的导航、行车摄录、音乐播放、拨打电话等功能,还能与语音助手对话闲聊。

(五)ADAS模块

智能后视镜内置的ADAS(主动安全驾驶辅助系统)模块,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结合车辆行驶数据,运算与分析事故风险,从而提前警示驾驶人潜在的危险。

(六)电台调频发射模块

为了能让无法通过蓝牙或音频口播放音乐的旧款汽车听到音乐,智能后视镜可通过调频发射模块,将网上或内置存储卡中的音乐通过电台频率信号发出,使旧款汽车都能以接收FM信号的方式听到音乐等音频内容。

(七)蓝牙免提电话模块

智能后视镜可通过蓝牙与驾驶人的智能手机进行同步,能将手机中的通讯录下载到智能后视镜中,实现声控拨号、免提接听等手机通讯功能。

二、智能后视镜中应注意取证的电子数据

电子物证所存储的电子数据内容决定着取证工作的方向,智能后视镜中应关注并相应取证的电子数据主要存储于以下位置:

(一)操作系统数据

1、所登录的系统账号名称。即该智能后视镜厂家品牌的云平台账号名称,该数据可以关联出同平台上其他的物联网智能设备的情况。

2、WIFI热点信息。即该智能后视镜所连接过的WIFI热点名称及其密码、该智能后视镜设置为WIFI热点的名称及密码。

3、蓝牙免提电话数据。主要有已下载到智能后视镜中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等。

4、行车数据信息。主要是智能后视镜所记录的上一次车辆启停的行驶时间及里程、总的行驶时间及里程(该数据取决于智能后视镜通电启动的时间,可能与实际行驶情况存在差异)。

(二)应用程序数据

1、导航软件的搜索历史。驾驶人曾用导航软件(如高德地图)搜索导航目的地的历史列表,能印证车辆行驶轨迹。

2、网络电台的收听记录。驾驶人的收听网络电台(如喜马拉雅FM)的喜好习惯。

3、云音乐的播放记录。驾驶人在音乐应用程序(如酷我音乐、虾米音乐)中最近播放的歌曲列表。

4、语音助手收到的指令记录。驾驶人向AI语音助手(如小爱同学)发出的询问天气、是否限行等语音指令记录。该类型电子数据储存与否,取决于功能设置中是否开启保存语音指令记录,大部分品牌的智能后视镜默认不保存语音指令记录。

(三)影音图像数据

主要指存储在智能后视镜外接存储卡中的行车过程视频、照片(若为打点照片还含有定位信息)。而行车过程视频均采用循环录制方式,与各类监控录像机同理,录满回滚删除的视频数据可恢复的几率较小。

(四)与智能后视镜同步的手机端数据

智能后视镜可提供相应的手机端应用程序,车主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同步并获取智能后视镜中的数据信息,实现远程车辆定位、发送手机端当前位置、下载行车影像、行驶轨迹记录(地图显示)查看等功能。

图3:智能手机联网连接智能后视镜的应用程序界面

三、智能后视镜的电子数据取证方法

(一)对智能后视镜本体的的取证

由于智能后视镜安装的操作系统主要为定制版的安卓系统(如MAIOS等),因此对其本体的电子数据取证可参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取证步骤,通过MicroUSB或TypeC数据线连接其本体上的数据接口,使用手机取证设备提取数据。如遇到数据无法导出、无法识别智能后视镜等情况,可以使用拍照方式进行固定。其操作方法可参照《法庭科学电子物证手机检验技术规范》(GA/T 1069-2013)、《移动终端取证检验方法》(GA/T 1170-2014)等标准方法。

(二)对智能后视镜中存储卡的取证

智能后视镜中的存储卡主要用于存储多媒体文件,类型主要有行车过程影像及照片、用户下载保存的音频或视频。对该存储卡可参照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取证分析步骤,将存储卡拆出,通过写保护设备接入取证工作站,提取现存和恢复已删除的多媒体文件数据。从智能后视镜存储卡中提取和恢复的照片,应进一步提取分析其图片源数据Exif内容,获取Exif信息中记录的拍照时间、照片GPS经纬度等辅助信息。其操作方法可参照《数字化设备证据数据发现提取固定方法》(GA/T756-2008)等标准方法。

(三)对与智能后视镜同步过的智能手机的取证

智能后视镜都有对应的手机端控制应用程序,安装与驾驶人持有的智能手机中,该程序可以实现将手机中的通讯录同步到后视镜中、从后视镜下载录像或照片到手机上、用手机远程定位后视镜(即车辆位置)等功能。对与智能后视镜同步过的智能手机,可对应提取其中同步应用程序的电子数据,即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并使用手机取证设备提取数据。如遇到无法导出数据的情况,可以使用拍照方式进行固定。其操作方法可参照《法庭科学电子物证手机检验技术规范》(GA/T 1069-2013)、《移动终端取证检验方法》(GA/T 1170-2014)等标准方法。

四、提取智能后视镜电子数据的应用意义

(一)可作为事故判定的依据

交警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已普遍将行车记录影像作为判定依据,而在一些涉及交通肇事、重大事故、危险驾驶等案件中,均可以对智能后视镜(或行车记录仪)进行取证,提取及恢复案发前后的录像及照片,以作为处置判定的依据。警方应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以便更好地配合交警部门开展工作。

(二)可作为视频侦查的延伸

智能后视镜及新款的行车记录仪都内置了电池,在汽车熄火断电时还会自动录制一段时间(有的智能后视镜还会在停车熄火时自动拍摄一张照片发到驾驶人手机上,以便寻车)。这类的视频和照片应纳入警方图侦工作中“社会视频”范围,如能通过电子数据取证的方法进行提取收集,则可起到延伸扩展相应管控资源的效果。

(三)可作为侦办案件的证据

警方在办理刑事案件提取收集涉案电子数据时,应充分考虑犯罪过程是否涉及使用车辆,进而关注到涉案车辆安装的智能后视镜或行车记录仪是否记录了与案件有关的电子数据(例如某些具备车内环境录音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异地流窜的作案车辆上安装的行车记录仪),办案民警可结合案情来研判是否应将智能后视镜作为电子物证,办理扣押并送检实施取证。

结语:智能后视镜的电子数据取证方法可参照手机和存储介质存储取证方法来实施,总体的技术难度并不大。而基层民警对智能后视镜这种电子物证的了解有待加深,电子物证检验人员也应当为今后的取证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1.《智能汽车及车联网电子数据取证探索》,《广州公安科技》2018年第1期,冯聪

2.《车辆取证指南》,“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公众号。


第三篇: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网络安全管控及执法探析

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的普及应用将使每辆汽车成为车联网终端,搭载该系统的汽车所存储和传输的电子数据数量及内容将不逊于手机和电脑。通过对当前业界主流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技术特点进行研究梳理,整合车企资源并争取其支持配合,将有助于公安机关在新兴领域依法行使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卫、涉网案件调查执法、收集提取涉案电子数据等职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智能车载互联系统 车联网 网络安全
随着车联网技术及车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成为了车主上网及控制汽车的信息载体,其提供的路线导航、行车记录、远程遥控、车辆定位、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语音控制、免提通话、车载热点、上网连接、蓝牙音乐等功能,依托车载4G模块接入车联网(物联网的细分)产生数据交互,获得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使车辆成为类似智能手机般拥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汽车”。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已将发展智能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计划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督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完成,“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新一代车用无线网络(5G-V2X)基本满足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到2030年,中国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全民共享“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社会。
我国有长春、广州、上海、重庆等“汽车城”,辖内车企众多,汽车产业发达,属地公安机关在该新兴领域的网络安全管控和执法有独到的本地优势。对日益凸显的汽车联网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和涉案汽车的调查取证实战需求,网安部门应主动行使保卫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涉网案件调查执法、收集提取涉案电子数据等职能,争取车企在技术和机制上支持配合,依法开展等级保护、电子取证、案件调查等工作,积极有效应对网络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切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工作切入点
(一)等级保护制度
2018年6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牵头组织“车联网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研讨会”,旨在更好的针对车联网落实《网络安全法》关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规定,为下一步部署开展车联网等保工作打下基础。车联网相关系统属于国家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范畴,网安部门应指导和督促本地车企对各自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依法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完善车载数据安全技术,以保障系统健康发展和信息网络安全。
(二)电子数据取证
智能车载互联系统与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架构相似、系出同门,系统中存储了导航轨迹、通话记录、配对设备等重要电子数据,可反映车辆去向、车主通联、乘客名称等行为事实。据预测,“智能汽车”将继电脑和手机之后,成为第三大类电子物证。公安机关今后必将在刑事案件侦查和交通事故调查中,面临各种涉案车辆的电子数据取证的业务需求,网安部门应争取各大车企的支持配合,做好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的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储备。
(三)联系协作机制
搭载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的汽车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或无线热点模块连接网络,主流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常采用内置物联卡上网的方式实现百分百网联。从日益多发的涉车案件看出,如何从智能车载互联系统运行产生的位置信息、停车影像、报障信息中发现锁定涉案车辆线索,有赖于健全的网络安全管控机制,公安机关应与相关单位建立起案件联系机制和协作流程。
二、平台及车型
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又称为车载操作系统(AutomotiveOperating System),是管理控制车载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系统,各种上层软件、数据连接都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运行。智能车载互联系统依托车载上网模块获得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持,使车辆成为类似智能手机般拥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汽车”。公安机关要在智能汽车及车联网领域好做网络安全管控及侦查取证执法,应了解掌握各车型品牌不同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特点和架构。常见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平台有黑莓的QNX、谷歌的Android定制版、微软的WindowsCE、基于Linux的定制版。车企通常会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定制的界面并赋予专有的名称,然后标榜为自主研发系统。
(一)QNX平台
QNX平台出自北美著名手机厂商黑莓公司,是嵌入式系统市场的领军者,2017年占有智能车载互联系统领域75%的份额。市面上主流汽车品牌超过230种车型使用或曾经使用QNX平台,品牌包括奥迪、奔驰、宝马、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克莱斯勒、菲亚特、福特、现代、捷豹、吉普、迷你、三菱、保时捷、双龙、大众等。
1、奥迪MMI系统。该系统以仪表台综合屏幕+传统的中央屏幕的双屏设计,实现分屏显示及并行操作。两个主屏幕各自有独立的系统级芯片,用同一套QNX内核驱动。
2、宝马iDrive系统。该系统从2001年推出后使用至今,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集合了多种资讯和驾驶辅助功能,依托车身内置烧号型3G上网模块,形成庞大的“互联驾驶”系统。该系统的换代版为ConnectedDrive系统,已搭载在新款宝马7系,前座的数字仪表板和中央信息娱乐屏幕为QNX内核,在后座配有三星Android平板电脑。
3、沃尔沃Sensus系统。该系统于2014年推出,主要有“智能在线(Sensus Connect)”和“随车管家(Volvo On Call)”两大核心功能,主打语音控制、远程控制、远程人工服务。
4、奔驰Mercedes Me系统。该系统发布于2016年,突出的特色功能为可通过手机微信扫描车载屏幕二维码绑定“我的车(中国专属)服务”,在导航的基础上提供周边详细的餐饮、天气等服务信息,自动关联含有NFC、车载热点等多项网络功能。
5、通用OnStar(安吉星)系统。该系统为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等通用品牌汽车的专属配置,采用无线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向汽车提供无线服务,可一键联系OnStar客户中心,就有客户顾问实时全程语音帮车主解惑。
6、福特Sync3系统。福特的Sync3系列系统弃用了前两代采用的Windows CE平台,能充分发挥QNX的核心功能,配以最新的硬件,整体运行快速易用。
(二)Android(安卓)平台
谷歌公司的Android平台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了80%,该平台正在凭借开源的优势将手机市场的战略复制到汽车市场,其在智能车载互联份额也不断增多,特别是在强调智能互联功能的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上的采用率较高。相关品牌有广汽传祺、北汽、比亚迪、上汽荣威、吉利、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小鹏、蔚来等。
1、广汽传祺In-Joy系统。该系统已发展到第三代,其宗旨是用极简的UI控制全车功能以简化用车过程,将会推广到传祺全系产品中去。而如传祺GS8等车型已标配内置4G物联卡,实现手机远程控制车辆。
2、北汽Darwin系统。北汽“达尔文”系统广泛搭载在北汽新能源汽车上,目前该系统通过车联网拥有22万用户合共200TB数据。该系统据称将借助百度Apollo系统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未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3、比亚迪DiLink系统。该系统配合比亚迪云服务,打造智能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及生态服务。比亚迪号称是全球唯一同时获得安卓和芯片厂商开发授权的车企,可深度开发定制手机遥控车辆、实时查看车况、一键寻车等各种车载应用。
4、吉利GKUI系统。吉利“吉客智能生态系统”于2018年3月发布,今后将广泛搭载于吉利多款车型,功能亮点为通过与京东平台的合作,将汽车与近千种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实现如车上购物、停车场自动扣费等功能。
5、东风日产“智行+”系统。据称这是主流合资车企中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其与科大讯飞联合打造智能语音控制功能,提供高德的车载全时导航功能。
6、本田Connect系统。该系统自2012年采用Android4.2.2平台并搭载在本田雅阁车型后便无换代升级,系统信息操作界面已显落后且缓慢。另外,本田A级车搭载的Display Audio系统,主打手机互联,但功能比较单一,智能化稍显缺乏。
7、小鹏汽车系统。作为广州本地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提出“电动、智能、网联”理念,其系统界面及功能与特斯拉有相似的用户体验,有自动泊车、召唤模式(即在无司机状态下用手机遥控车辆前后位移)等特色功能,未来将分阶段实现车与智能设备、车与云、车与环境的互联。
(三)Windows平台
微软的车载版Windows平台由来已久,最具代表性的WinCE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曾于2000年至2010年间广泛应用于后期加装“车机”上(车辆改装的中控系统)。随着Android进军车载系统市场,该平台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缩水。但WinCE平台有多年的市场积累,产品技术指标相当成熟。其对硬件指标要求较低、稳定性强,在受限于成本的低端配置硬件条件下,WinCE运行稳定性与速度都相当不错,适合搭载于后期加装的“车机”设备中。但其主要满足的是导航及娱乐功能,连接车联网的智能互联程度不高。因此不展开叙述。
(四)Linux平台
开源的Linux平台以高效性和灵活性著称,其程序结构偏重与可靠性和网络设计,使其普及范围较小且开发难度偏大,但随着车联网、ADAS(高级驾驶辅助)对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安全性要求的提高,Linux能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该平台代表有:
1、特斯拉汽车。号称“汽车界的苹果”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为了避免受制于谷歌,其车载系统采用了Linux而非Android平台。出于对自动驾驶、钥匙挪车等特色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较高要求,特斯拉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团队打造了一套基于Linux的封装式智能车载互联系统。
2、丰田等品牌。丰田由于不同意Android平台的使用者存取与信息策略,已与马自达、标致、雪铁龙、斯巴鲁等车企组成SmartDeviceLink联盟,研发能让车厂与供应商享有共同标准的专属车载系统。其中丰田准备以Automotive Grade Linux平台架构全新车载系统,以避免出现被Android平台垄断的情况。
三、实践与建议
(一)加强网安管控
对于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及其车联网应用,公安机关可根据《网络安全法》关于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规定,要求相关车企履行等级保护备案职责,定期开展等级测评工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为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提供网络支持的运营商,相关车联网物联卡纳入实名制管控范围,网安部门可按照相关的管控规定及联络渠道,专门面向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数据支撑业务建立联系机制和协作流程。
(二)对接本地车企
对于汽车产业发达的城市(如广州,拥有广汽传祺、小鹏汽车、北汽、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品牌车企),辖内车企大都有生产搭载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的车型。属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可逐一与其对接,通过定期走访建立联系,寻求本地车企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在电子取证取证技术支持、特定数据内容查询、依法开展等保测评等工作中争取主动,切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三)开展科研项目
在当前国家强化科技创新研究的工作背景下,结合《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和《智慧新警务规划概要》要求,公安机关可从自身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开展针对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实施电子数据取证课题的科研项目,研发能实现收集提取涉案的车联网电子数据的技术方法和专业设备,探索应对今后日益增多的智能汽车取证需求之法,利用信息化创新方式解决调查取证工作遇到的技术难题。
(四)结合案例实践
公安机关可在案件交流和侦查培训中,让侦查员全面清晰掌握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功能特点、数据内容、系统结构等知识,然后平时办理的大量案件中,使侦查员有意识地留意涉及智能汽车、车联网的案情,进而凭借对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的理解,争取从一批成功的案例中,总结积累案例经验并提炼出相关侦查取证技战法。
参考文献:

《Thestate of the car computer: Forget horsepower, we want megahertz!》,国外科技博客“Ars Technica”


(拍照: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崇杰)


以下点击可读:

王生虎法医 | 质证法医鉴定的三大方面:死亡时间、病历检材、攻击性损伤

朱佳蔚 | 东野圭吾小说《圣女的救济》看侦查偏见及消解

迪力亚:加缪《思索死刑》引发的对中国死刑的再思索

韩旭教授 | 三评盘锦警方有无管辖权的程序法适用:一个全民法治教育的极好案例

质证电子数据成功典型案例首发 | 艾行利:运用电子证据规则成功助力不起诉

兰亭电子证据与网络法讲坛 | 第一期: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姚晓杰等11人破坏计算机系统案所涉取证、证明问题研讨


编辑 | 南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王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