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电动汽车运营服务看,居民小区电力资产无偿转让给供电局,的确乃共赢之举

喜欢考古的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国家电网报图片)

刚才看到国网一款新闻稿,是关于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的,其中的数据分散在新闻稿的不同部位,看完之后,掰手指头一算,貌似可以得到如下初步结论:


假设32亿度电是过去一年的售电量,那么84万个公桩,平均每个公桩每天才卖掉10度电,相当于0.2辆车充电,也就是说差不多5天才有一辆520公里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过来做慢充。由此可见公桩使用率太低了,公桩建设要根据需求,不可大干快上,不可拔苗助长,否则会导致长周期的投资浪费,另外,公桩建设需要认真规划。


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投资肯定是要很谨慎的,但是站在人家国网的角度看,战略似乎比投资更重要。


那么,国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和电动汽车运营的战略是什么呢?新闻稿中透露出来的“目前(国网的)该平台接入公共充电桩已占全国公共桩的88%”,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了我们答案。公桩市场份额还剩下12%,被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运营商瓜分。


站在市场充分竞争的角度看,如果国网再发力公桩共享服务,并向私桩共享领域渗透,估计要不了几年,国网电动汽车运营网络就具有相当的市场垄断地位了。国网在自己的供电区域内,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电价优势服务价格优势规模化经营优势配电网建设和有序充电等深度服务优势、以及大家伙儿都知道的资金优势等等),前几年激动的义无反顾的杀进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民营企业,不知道是不是真正想明白了这一点。


问题来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和充换电运营服务,跟今天要说的居民小区供电资产有什么关系呢?真有,大家知道,居民小区的电力配套建设(高压系统和进入每家每户的低压系统)都是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兴建的,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是,这些配电资产在交房时绝大部分(除了商业配套用电)都已移交了当地供电局,关键还是无偿的。


因为开发商投资的小区配电建设费已经涵盖(房地产开发一级成本科目有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筑安装成本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财务费用)在基础设施费里头了,其中配电资产的成本是按照不同地区从150元每平米-60元每平米核算的。也就是说你买的房子价格里包含了经过分摊的配电建设费。


另外,电力设施维护是一个很专业的活儿,物业公司很难建设和管理自己的电力运维团队,再加上全会社对供电安全性要求之高,开发商又收回了电力建设配套费。所以,很正常的,房地产开发商就把小区居民(一些地区除了商业配套外)用电资产无偿移交给当地供电公司,由当地的供电公司负责居民小区的电力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房地产开发公司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开足马力、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到新的地区攻城拔寨开发新的房地产项目了。


居配电力资产的这种移交,对居民用户也是一个利好,就是省去了中间环节,电力做到了直供直销,不存在中间环节转售电加价的可能。转售电无法避免,转售电的不合理加价在商业领域普遍存在,最近两年发改委能源局在努力清除商业租赁环境下的转售电加价问题,前几天还看到有文章说,有些省的能监办在暗查转售电的不规范问题,已经查出来有1.2元转售电电价的,我笑了,这算啥,根本不需要暗查,转售电胡乱加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们市场的转售电价格是1.6元/度电。


当然,关于居配电力资产移交到当地供电局,当地政府也乐见其成,因为由电力公司负责居民小区的配电运营和维护,有人来兜底,政府也减负了,麻烦事儿少了很多。所以,我们看到过去曾经有很多省份通过文件的形势,规定了房地产开发配套电力设施的单位面积费用以及要求当地供电局来承建这些项目,后来,配电建设市场化来了,发改委明确不得再指定供电局承建(最著名的三不指定,尽管落实起来一直有些个困难),有资格的电力设计和施工企业都可以进来揽活儿了,我和莫师傅就是在后半段进入电力EPC工程市场的。

捎带手儿,嚎一嗓子,我原本不懂强电,莫师傅是行伍出身,但我们都没搞过EPC工程,公司领导赶鸭子上架,我们呢,也是干一行爱一行,不挑肥拣瘦,在EPC工程揽活儿的同时,花了不少力气琢磨电力EPC工程市场里头的各种问题,能力虽然比我们一级建造师冷司机差远了,但要是吹起牛来,还是能扛一阵子没问题。


小区电力资产移交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房地产开发商在电力配套建设时受到供电局技术的一些要求、尽管很多配电项目也都是供电局三产所承接。但是小区年头长了,配电设备(尤其是10kV高压部分)故障率就会越来越高,供电局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维护,也需要对一些配电资产进行大修甚至技改,这里里外外花的都是钱。


山不转水转,看似运维包袱的居民小区配电资产,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似乎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了,例如前头提到的国网电动汽车运营服务,国网或许更有条件与小区物业部门或者居民委员会协商进行小区公桩的建设、似乎也更有条件将小区内的私桩拉入共享化的阵营。

(国家电网报图片)

国网或许可以玩的更多,例如,对于那些在一定时期内闲置率比较高的电动汽车,国网似乎更有条件与车主协商进行,把电动汽车作为储能单元从事电力市场的辅助服务交易,车主还能捎带手挣点茶钱,反正车子闲着也是闲着;再例如,电网公司最有条件实施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有序充电这件事,很有意思,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计划经济,这种计划非常有意义,对车主、对电网公司都是双赢。


或许,等电动汽车的拥有量,未来达到上千万辆数量级或者电动汽车电池容量达到或者超过100度电、尤其是更多的快充桩投放市场时,这种计划经济就必须要实施了,否则配网受不了;配网受不了就意味着电网公司受不了;电网公司受不了,就意味着全体人民受不了。这或许就是Utility企业的共同特征。


老常关于电动汽车、充电桩更多的文章....


电动汽车应急充电服务的潜在风险


电动汽车,能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吗?


抓主要矛盾:电动汽车的问题,主要是电池的问题


从踩出来的路联想到公共充电桩该怎么建?


FAB案例:清华大学智慧充电插座的价值发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