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府井的旧石器晚期遗址,为什么会在12米之下?

雕刻师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自1921年,时任段祺瑞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发现仰韶遗址以来,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今年是中国考古界现代考古100周年纪念,之所以叫现代考古100周年纪念,主要在两点,一是搞地质的安特生把现代考古学方法引入中国;二是西方现代考古学与之前中国古代的“金石学”,在理念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俺不才,曾经写过几篇小文,讨论过这些问题,例如:

1. 《我喜欢瑞典,因为有个家伙叫安特生,跟中国历史颇有缘分》(2017年,新浪博客)
2. 《历史,中国百年考古的六大成就和三大遗憾》(今年,微信公号)
3. 《百年,1921都发生了什么?》(今年,微信公号)

今早一起床,就阅读了李超荣先生写的回忆录《中国考古百年 |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古人类遗址发现记》,虽然我们家住在长安街的最东头,通州东六环的边上,这么多年,只看过一次东方广场地下的旧石器人类陈列室,那时候,我对考古学还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路过好奇的瞅了几眼而已。

如今看李超荣先生的回忆录,感受就颇为深刻了。今天从两个关键数据说起,一个是2万年以前,一个是地下12米
一、 5000年前,北京是什么样子?
记得从前在地质课上,老师讲过7000年前的北京地区,就像现在的江南,河流湖泊纵横、水系很发达,而今天北京仅有很少几条河流,仅有靠人工维持的几片湿地了。每一位长江中下游的人,都应该想到,你们现在所处的青山绿水环境,北京在7000年前也曾经幸福的拥有过。
我在文章《沧海与桑田之轮回:最近2万年气候变化和古代遗址聚落》中,描述了中国东海岸在距今5000年-距今7000年期间的海岸线,如上图,底图是从一篇研究古代地质地理论文上扣下来的,我只是费劲吧唧的填上了那个年代新石器中晚期的考古遗址作为旁证。图上的蓝色曲线,就是那个时代的海岸线,很遗憾,华北东部、整个山东(除了泰山山脉)、绝大部分的华东地区,都被海水淹没了。这个现象叫海侵。幸运的是浙江井头山、田螺山等早期良渚遗址以及更早的河姆渡遗址,都在海边上,那时候的古人,大约有2千年的看海模式
那个年代,北京中部、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海中。平谷、顺义、昌平、怀柔、房山和门头沟等山区在海边上。在这之前,还没有遭受海侵,就是我们地质课老师所讲的北京河流湖泊纵横、一派江南风光的景象。
二、王府井的旧石器遗址,为什么会在12米之下呢?
我在文章《看图,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政治学的年代都是什么关系》、《地质、地貌、地理和气候轮回之黄土高原》和《中华文明和深度游之地质、地理、历史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小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考古学年代、地质学年代之间一些很有趣的关联因素,例如,距离我们最近的地质学年代的第四纪更新世结束、全新世开始与考古学年代的旧石器结束、新石器开始,有着年代上的高度重合;而它们的高度重合又与气候变化高度重合,这个重合点、也叫转变的时间点大约发生在距今1.8万年-1.6万年之间。

在此(距今大约1.8万年)之前,是我们知道的地质学年代第四纪之次末冰期,也是我们所知道的最近200多万年以来,地球上最寒冷的时代,那时候海平面平均下降了100多米,有些地方被专家们认定下降了140米。
这张图,比较清晰的表达了那个时代大陆海岸线的位置(黄线),与前面的图片相比,海岸线向东延伸了很远。整个渤海、黄海、几乎整个东海、南海北部都是陆地,那时候的古人要去台湾的二舅家溜达几天,腿儿着就行。

文章开头所讲的帝都王府井之东方广场那个地下12米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就是发生在距今2万年之前,之后,随着地球气温的逐步回暖,海平面也慢慢的升高,海水缓慢的向西已经淹没了天津、廊坊、通州等地,王府井所在的地方变成了大海边,再之后,海水继续向内陆海侵,古人不断的向西、向北的高地撤离。王府井这处古代遗址就被海水淹没了,至少2千年的浅海沉积和海退之后的陆地河流沉积,叠加在一起,就有了上世纪90年代开发东方广场时,所发现的地下12米深的旧石器晚期的古人遗址。

更多阅读....
1. 可怕的公路”板板“
2. 恒大,企业困境转型的反面教材
3. 陕北,4000多年前,曾经是鱼米之乡
4. 碳排放的成本,如何消化和传导?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