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古百年|相信夏朝有文字的同学,请举手!

雕刻师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100周年纪念,为此,我写过几篇小文,抒发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些如下:

1. 历史,中国百年考古的六大成就和三大遗憾

2. 夏朝,源头在哪里?会不会是这样的

3. 百年,1921都发生了什么?

在第1篇小文中,我所讲百年考古的三大遗憾中,有两项与今天的话题有关,一是汉字起源(时间和地点);二是夏朝的源头在哪里?

在第2篇文章中,我介绍了著名考古学家赵芝荃先生(1928年1月-2016年10月24日)苦心研究几十年,是如何在二里头和龙山之间,搭起煤山遗址新砦遗址这两座历史桥梁的。

中午看到了孙庆伟先生的文章《孙庆伟:夏文化探索:态度、方法与证据》,重新勾起了我对汉字起源的思考。孙先生花了比较大的篇幅,讲解了他对历史文献与考古学的关系以及对文史资料“去伪存真”的态度,其中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夏代有没有文字,不能“以不知为不有”,这是世界观和认识论层面的问题。
知识卡片:什么叫“信史”?信史不是指可信的历史,而是指可信的史书或者可信的历史记载,我们的汉字是世界古老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史学家大致说过,稍加培训,一般人都可以认识不少3400年前的殷墟甲骨文,自从殷墟甲骨文开始,中国关于史前历史的记载文献多了去了,丰厚的史料既为研究中国史前历史的考古学提供了珍贵的参照,但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问题,也给考古学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了验证史料的可信程度,每一个考古学的重大课题(例如已经结题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进行中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都要召集一大批各专业的专家,对相关史料做针对性研究,其中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史书所记载的西周第七位君主“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天再旦”是指早上太阳两次亮起的一种日全食天文现象。懿王登基那年发生了天再旦现象,这对确定懿王登基到底是哪一年,提供了天文学家验证的机会,经过天文学家的反复测算,确定懿王登基那年是公元前899年,因为那一年的4月21日,在叫“郑”(今陕西华县一带)的那个地方,早上发生了“天再旦”的天文现象。
一、夏朝有文字吗?
夏朝有文字吗?不管你是否已经举手或者正准备举手,反正我几年前就已经举手了。
2017年,我画了一张汉字演变的图片(上图),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17个文字性符号(考古学家也叫契刻符号)出现在公元前6200年(距今82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到了公元前1400年的殷墟甲骨文时代,就出现了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这期间的时间跨度有4800年之久,这期间汉字都发生了什么?是如何演变的?是渐变还是突变?有人对这些事产生过什么想法,做过什么研究,实施过什么探索吗?

如果按照渐变的模式预测,从距今8200年前贾湖遗址的17个文字性符号(考古学家也称契刻符号),到3400年前的4500个甲骨文文字(文史学家已经识别其中的大约56%),平均每年产生0.9375个汉字,基本上是一年造出一个汉字的速度,按照这样的平均速度,到了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初年,应该有汉字3888个左右,但我认为,实际上没有这么多,因为我更相信,汉字的创造是渐变和阶梯式的混合模式,而阶梯式的突变是主要方式。

为什么会有阶梯式突变呢?记得我们上学时老师讲过,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至今我依然坚信这一点,但我更加相信: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最早不是给劳动人民用的,是给帝王们的统治使用的。因为帝王比人民更有使用文字的需求,而当社会出现重大情况时,对文字的需要更加的迫切。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比如粮食丰收、或者缴获了敌方大量的财物,就需要发明更大的数字来记录这些东西。
2. 得有文字或者类似于文字的东西,记录各部落首领对君王的贡献以及如何进行封赏(或许我们今天所熟悉的KPI or OKR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还得有文字记录帝王的祭祀祭祖、占吉卜凶、问出行、观天象把控农耕节气等重大事项。
3.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帝王们就需要一些新的名词给新的工种来起名字和进行管理。
4. 随着早期国家(不管是古国还是方国)管理层级的延伸,当社会需要更大规模的动员时,靠吼越来越不靠谱了,就需要新的方式。
5. 再例如在水患、旱灾和疫情等大灾面前,也需要更多的词汇来记录和表达灾害的情况以及治理灾害的成果。
6. .....

总之,一旦有以前未曾经历、未曾关注过的大事发生,现有的文字无法记录或者难以表达时,帝王就会要求仓颉们尽快造出新的词儿来。这有点类似于近代的什么尼龙、涤纶、化肥、汽车、自行车、收音机、电子管、计算机、软件、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塑料袋、转基因、雾霾、碳中和....等,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现代重要的不是造字,而是造词,因为字这东西已经足够多了。
二、夏朝的文字在哪里呢?
我坚信,夏朝肯定是有文字的,要不然那么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真不好管理,那么,夏朝的文字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在2017年的昨天写了一篇小文《中国汉字起源是很早还是很晚?》(新浪博客)讨论过类似的话题,比殷墟甲骨文大约还早1800年的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因为刻在粘土泥块上才得以被后人发现。贾湖、双墩、半坡、陶寺等遗址的汉字符号和殷墟成体系的文字系统之所以能被发现,是因为刻在了甲骨和陶器上。所以,夏朝以及夏朝之前的文字(或者文字系统)之所以还没有被发现,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它们,二是它们被书写在不易保存的介质上,或许永远都找不到它们了。
文字的早期是供帝王使用的,也就是说,文字和帝王大概率是“孪生”的,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论飞跃,它告诉我们:找到了文字即找到了王,反过来亦如此。这为我们提供了去寻找早期文字一个重要的方法论。

2017年的今天,我还写了文章《神州大地,在哪能找到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汉字系统》(新浪博客),如上图,我琢磨了有可能找到汉字系统的七个地方,几年过去了,我觉得5和6基本上没戏了,7所代表的良渚区域,应该还有机会。主要的希望还是在1,2,4这三个地方,当然,3的中西部也应该还有机会。当年,我把1的范围画的有点小了,应该往西、往东、往南和东南方向再多画一圈。
三、“天再旦”的科学价值
前面提到的公元前899年周懿王登基那年的“天再旦”,被天文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认定,这件事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借鉴,假设,我们从历史文献中寻找出中国史前历史一些特别的事件记录,然后通过天文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地质学、甚至于树轮测年等方法,加以科学的认定,那么能说明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说明中国史前的重大事件,能如此的被几百年甚至2000年之后的晚商、周、甚至于秦汉的文献中所记载,那么大概率,说明史前是有文字记录流传下来的,如果仅仅靠代代口口相传,很难有如此的精确记录。

举一个现在的例子,如果没有文字和影像记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期、甚至于在哪里举行,甭说再过1000年、2000年,就是再过100年,后人还能精确的记得吗?几乎很难了。关于今天的话题,之前没敢举手的同学们,是不是可以平复一下你激动的小心脏,准备举手了呢?
知识卡片,关于“史前”:大家学习历史或者考古,关于史前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洋人的史前一般是指公元前,中国人的史前一般是指夏朝之前,两者差了大约2000年。那些外语不错的同学们,在和老外讨论有关史前的问题时,一定要很清楚这些差别。

1. 好吧,是时候该说说未来电价会不会上涨了
2. 国网:『网上国网』、『网上电网』、『新能源云』三个系统都是干啥的?
3. 所谓大势,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
4. 岸电,似乎有点黯然神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