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村发现 103期:长沙的龙王庙与文昌阁

志大少爷 2020-09-09


去年八月的一天,得知长沙开福寺西边的新河老街上发现了一个龙王庙。在城里的大量古建筑被破坏的今天能看见一处古建筑已属不易。这是开福寺西侧的新河老街门楼,这里已经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拆迁地带,原来的大多数老房子已经拆迁完毕。


这座龙王庙座东向西,孤零零地竖立在一片瓦砾堆中。



目前龙王庙保留下来的就是这个主殿前后两进和北边的配殿。


龙王庙是全青砖、小青瓦的结构,两边硬山顶,人字封火墙,比较典型的晚清建筑风格。


从老街看到的龙王庙。


龙王庙的正门。


封火墙上的灰塑花。


造型独特的翘角。


这是庙内的天井。


手印砖。


这是大殿内部,天花板的龙骨架还未拆除。



北侧墙上原来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嵌在墙内。好在这块碑几乎没有磨损,字迹非常清晰,我试着把这段文字抄录如下:

“盖闻壮殿崔巍足媲观瞻之美,珠宫轮奂先征神趾之庥,长邑北门外新河为 敕封昭佑少白龙王之老庙,历年既久,庙宇倾颓,地方人等戴德甚深,遂鸠集同人广为劝募,自光绪丙戌(1886年)岁起,经营两载,庙宇始克落成,而香火之费仍阙如也,嗣自本年经蔡观察国桢信善好公续捐香火费百竿,虽权获一朝之盛,究难为悠久之垂,如是同人公相商议,量力劝捐百余金,于饶家巷东茅园置田壹庄并庄屋壹所,冯家码头官萝壹担,既可隆香烟于弗替,尤可生利赖于无涯,所谓 莫为之前有美勿彰,莫为之后难盛勿传,斯事适逢神人共幸,爰磡诸石俾垂永久焉,今将各善户捐费芳名胪列于后……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季春月谷旦刊”。

以上可能有字词和断句方面的错误,希望大家指正!

(图片来自@üv )


这块碑介绍了这座庙原来是“敕封昭佑少白龙王之老庙”,但老庙建于何时并未提及。龙王信仰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非常常见的,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也是非常受古代百姓欢迎的神,它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民间各地的一种习俗。《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少白龙王就是其中之一。古人还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职司一方水旱丰歉。因此,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与土地庙一样,随处可见。如遇久旱不雨,一方乡民必先到龙王庙祭祀求雨,如龙王还没有显灵,则把它的神像抬出来,在烈日下暴晒,直到天降大雨为止。像这个少白龙王就是长沙湘江河段的龙王。

(图片来自@üv )


后来不知道是盗贼还是KFS光顾了这里,把这块碑从墙上挖下来,摔成几块,现在残碑被当地文管部门收好了。

(图片来自@üv )


正殿的这个梁架上原来有两个做成小狮子的座斗,是用来放匾额的,出于保护的目的也被取下来妥善保存了起来。

(图片来自@üv )

(图片来自@üv )

(图片来自@üv )


在正殿和前门之间有一个过厅,上面还有木制八角藻井。


正殿的屋檐下有卷棚。


正殿前的天井里的墙壁上还有两个圆形的红色灰塑造型。


门上有一个“洞”字。


前门内侧还发现了这个“正中”的匾额和一小段石拱门遗迹。


在观察正殿的屋顶梁架的时候隐约发现脊檩上好像有字。


通过拍照处理后才看见上面的字,“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岁季秋谷旦捐建”。这句话正好与石碑上的内容相互佐证,这个庙是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上梁的,距今130年。


“提督衔江南福山镇总镇陈海鹏等监修”。经过文史专家们的考证,这个陈海鹏就是当年新河一带鼎鼎大名的“养鸭将军”陈海鹏。


陈海鹏,字程初,清善化县河西望城坡(今长沙市岳麓区)人。其祖先是大名鼎鼎的义宁陈氏,与陈宝箴同宗。宋以前从江西都昌迁往湖南,始祖是陈朝禅祎,唐时授武安节度使,镇潭州(今长沙),封威烈将军。晚清末年,湘军将领陈海鹏在开福寺前新河养鸭,并请来郭嵩焘、王闿运等湖湘著名文人诗酒饮宴,流传下“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的文坛佳话。陈海鹏喜交友,光绪二十年(1886),与著名爱国诗僧八指头陀(1851—1911,即释敬安,湘潭县杨嘉桥镇银湖塘人)、王闿运、郭嵩焘、笠云、肖云爵等在长沙碧浪湖组建碧湖诗社。居住于开福寺时,在与碧浪湖相通的新河水域养鸭成群。他养的鸭,体肥肉嫩,经其大厨烹制后的鸭馔,每供宾客,多所赞美,以至时人有“欲吃新河鸭,先交陈海鹏”之戏语。此事目前所知,最早见于《傅熊湘集》所载《陈伯弢》一文中。郭嵩焘、王闿运等湖湘著名文人就吃了他不少鸭子。尤其有趣的是,王闿运不但吃了陈海鹏养的鸭子,陈海鹏的儿子继续养鸭,他还继续去吃。当然,也不能全白吃,陈海鹏于1905年病逝长沙后,王闿运留下一副挽联:威镇湖湘五十年,晚得幽闲,同邦共享和平福;每陪禊钦重三节,而今寂寞,秋月空悬碧浪亭。以前我没太注意,就连开福寺的门楼上“古开福寺”的石匾也是陈海鹏所题。


光绪十七年(1891年),陈海鹏题“古开福寺”横额,与韩书一并勒石。


那天刚好来了一个老爹爹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起了他所了解的这个龙王庙。原来他就是新河老街上出生的,从小看着这个龙王庙长大。老人告诉我们龙王庙还有个戏台,就在老街对面的新河小学里,他以前就是在那所小学上的学。每年龙王过生日的时候,戏台上会有演出。戏台边有棵老樟树,当地人称为“夫妻树”,这棵老樟树从树根处就分为两股,犹如两树合抱。如今这棵树还在。以前龙王庙里还驻有当地民间消防队,可能也是希望龙王能降水灭火吧?


今年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带领他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一起,动用了一些高科技设备为龙王庙的进一步保护做测绘和体检。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见龙王庙的新面貌!


我忽然想起在2012年我还去过长沙湘春门外的文昌阁街89号的长沙文昌阁的遗址。


这里是古代长沙县学宫建筑群--文昌阁组群(民间俗称文昌庙)的花厅,始建于明朝万历辛亥年(1611年),现存建筑为清朝同治十一(1872年)年修复,距今已有145年历史。现仅存正殿和西侧殿,侧殿里的石碑和南侧外墙上的巨大的蝙蝠浮雕,以及正殿东侧外墙上的红漆遗迹证明它曾经的辉煌。


这是花厅内部,全是木结构。


在一位胡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家里,原来在他家的墙上还有一块汉白玉石碑。


过了一年,我们又造访了他家,这次他用红油漆把碑上的字全部描了一遍,终于把全文看清楚了:“钦加道衔署理湖南长沙府事沅州府正堂加 二级军功随带加一级记录十四次童为晓谕事:照得省城北关外,向有文昌古阁。咸丰壬子(任按:即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兵燹(指太平军攻打长沙事),经士绅倡捐修复。兹奉宪谕,于阁侧重修社稷坛。因基地逼仄,难以盖造官厅,每逢办祭,无憩息更衣之所。查阁中右侧,原有花厅。与众绅商议,于办祭之时暂行借用,一俟祭毕,仍归阁中管理。特恐日久相沿,书差人等辄指为官厅,致启争端。除札长沙县立案外,合行出示,勒石晓谕,为此示仰办事书差人等知悉。凡遇祭期,预先知会阁中首事,借花厅应用,不得指称官庙。其铺设什物等件,均系由官自行料理,不得妄向阁中取唤。阁中门片窗格,以及陈设器皿,莳栽花木,均不得稍有损坏。至花厅楼上侍奉帝君神像,办事人等尤宜肃静,不得扰攘喧哗致干查究。其各凛遵毋违。特示。右仰通知。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日立”。上述文字均来自@任大猛 兄的整理。


长沙在1938年曾遭遇文夕大火的浩劫,城南基本被毁,城北还残留了少量建筑,所以我们还能在开福区的地面上看见这两处珍贵的建筑文物。我们生活在当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磨灭了太多历史的记忆,所以我们更应该为这些古建筑的保护而宣传呼吁!


本篇文章部分文字来自红网卢欣老师的《湘军将领陈海鹏的朋友圈:既有铁血征战 也有诗歌美食》和网易的网络文章,并有@刘三爹 、@任大猛 等老师的热心指教,深表感谢!


这是航拍的龙王庙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27scfsk6&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阅读:

善化县学宫寻踪

望城坡古驿道

访长沙白马庙

何绍基墓

陕西忠义官弁兵夫合墓

长沙刘氏节孝坊

三百年玉和酱园

探访马楚国常丰县城古城墙

探访东沙古井

左宗棠墓游记

曾国藩墓游记

望城的乌龟亭  

长沙的观音港和霞凝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