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和·十年|潘丽莉:从医馆客服走向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

潘丽莉 同有三和基金会 2022-09-24



编者按:在2021年12月8日同有三和迎来创立十周年之时,我们于此期间推出系列文章,选登多位同有三和友人、善东、医师、学员及员工的来稿,听听他们讲述自己与同有三和的故事。

作者简介


潘丽莉

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员工,大学主修经贸英语专业。2012年本科毕业后加入同有三和中医,先后从事客服、行政等工作。入职近十年来,深受诸位师长指点关怀,耳濡目染中医教育传承,感恩珍惜之心日盛。2021年,参与三和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建设等相关工作,现担任教务秘书一职。



2012年10月的某日,当我走进同有三和所在地南宁桃源饭店的大门,走向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时,接下来的十年,我们从未分离,相伴成长。


三和,细致如她,是我青春的记录者;呵护如她,是我家庭的守护者;师友如她,是我前行的引路者。当然,在这十年,我亦见证了她的跋涉、坚守和成长。



一、

走出校门,进入三和


来三和,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初次面试时的场景至今难忘:建筑内古朴的木质装修风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大夫们温文尔雅,说话一个个轻声细语,做事显得从容不迫;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种淡雅、宁静、淳朴的感觉……那是我对三和的第一印象。身处这个环境,不知怎的,自己浮躁的心也顿时变得安定下来。虽然那会儿一时不明其因,但隐约觉得她有些与众不同。


顺利通过面试后,我被安排在客服部工作。客服工作繁而杂,需要面面俱到,是一个非常磨炼人的岗位,这对那时还涉世未深的一个女孩来说,难免在开始时磕磕绊绊。因为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我的领导——媛媛姐就像知心姐姐一样,不仅在做人做事方面随时给予指点,生活上也非常照顾我,让刚踏入社会的自己感到非常温暖且安心。同事们对我的一次次宽容、鼓励和帮衬,虽已十年,但如今也历历在目。


三和无小事”,团队的气质与作风,已经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当中。面对每件事情自己都秉持着一丝不苟、负责到底的态度,几年下来,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


2019年,对我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部门里的两个伙伴与行政部的少媚,三人同时休产假,整个门诊部行政人力吃紧。身为老员工,我责无旁贷,既要保证客服部的日常工作,同时又肩负起行政的重任。


人只有在压力下才会获得快速成长,接踵而来的又是一个大考——负责南宁同有三和医药有限公司的具体筹办事项。从注册营业执照、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质量认证,到验收、完成整改材料、发证,其中历经多次申报资料收集、填写、盖章、打印材料、跑办证大厅送检等层层环节,在花费四个多月的时间后,终于顺利拿到全部法定手续。这一年下来,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锤炼和拓展,在这成长进步的背后,要感谢领导、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



二、

接触中医理念,领略神奇疗效


在三和,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成长与中医理念的熏陶,更重要的是我和家人朋友都受益于中医、享用中医。平日家人有个头疼脑热,总是第一时间来三和找大夫,有他们的保驾护航,让我可以在目前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非常安心地工作。这其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颇深。


那是在2013年,当时刚进三和不久,对中医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有一天,我先生外出淋雨,回家后发烧至39℃。烧那么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上往医院跑,医生说有轻度肺炎,输液、打针轮番上阵。然而折腾了好几天,花了将近一千块钱,但烧就是退不下来,非常让人担心。后来实在没招了,我把他带到三和找罗远势大夫看诊,开了两付麻黄汤,记得大概二十多元。医嘱每两小时喝一次,让患者保持微微出汗,另外可以煮点米汤与药轮着喝……那天喝下去一付后,出了汗,当晚烧就逐渐退了,人也舒服了很多。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内心深处被中医如此迅速的疗效所深深震撼!这也打破了以往对其“仅能用于调理,效果慢”等固有印象。从此,先生也继我之后成为了三和的铁粉。


第二件事发生在我怀孕初期,回想起来,那段应该是迄今为止我人生中过得最灰暗的时光。当时检查出HCG、孕酮等指标不是很理想,加之有出血的情况,医生说有可能是胚胎质量不好,建议自然生化……这番话,让一直沉浸在准备迎接新生命到来喜悦中的我,瞬间心情跌到谷底。黄靖大夫得知情况后,鼓励我不要轻言放弃,她笃定地说:“不用太担心,我治过指标比你更差的,最后还是顺利生下来了。”听了她的话,心里升起一丝希望和安慰感。李绘娟大夫也主动为我做五行针灸,并安慰道:“放心吧,三和有这么多大夫护着你们母子,一定会没事的!”后来,甚至刘力红老师也亲自给我开了方子。


在三和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奇迹发生:指标正常了,血也止住了,整个孕期得以平稳度过。宝宝顺利出生后,我激动得发信息给诸位大夫报喜道谢,他们回复说:“不用客气,我们都是三和人。”当看见这些祝福的一瞬间,我热泪盈眶,仿佛生产时的痛楚都一扫而光,心中洋溢着身为这个大家庭一员的满满的幸福与温暖。非常感恩三和的大夫们,在我最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本人以力量和面对困难的勇气。现在宝宝已经四岁半了,在三和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着。


能进入这里工作,是我的幸运;能遇到这么多的好中医,是我和家人的福气。



三、

来自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的新责任


这些年,在她的呵护、教导与指引下,自身不仅得到成长,并有了对做好这份事业的新目标和新责任。参与三和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下文简称“经研分院”)的相关事项,就是我在三和进一步深入到中医传承事业内的新的重要工作。


2021年9月,我投入到经研分院的建设等相关工作中来,担任教务秘书一职。在这个新岗位上,跟大夫们的接触更为密切。他们平日里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门诊、备课、线上线下授课当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有时候甚至还利用休息时间或停诊专心进行备课。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恪尽职守、臻于至善的精神,让我对“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的同有三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此默默用心,努力实践,就是希望可以把中医传承下去,让更多人都能享用中医。


虽然我不是一名大夫,但既然站在了经研分院的工作岗位上,就先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边学习边努力,希望自己也能为中医的传承贡献一分热、发一分光。


在诸位老师、领导和同事们的指点帮助下,有幸参与到经典中医临床研修分院工作中的笔者本人(二排右一)


过去的十年对我来说,在这里获得的不止是一份工作,还得到了除小家之外另一个融洽且温暖的大家庭。身在其中,不论谁有困难,大家都互帮互助,为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去努力奋斗。


我的青春十年在这里生根、绽放,有太多道不尽的感动和回忆。希望接下来的十年能有更多进步成长,继续为我们的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与全体同事共创下一个三和精彩十年!




为生民立性命
为往圣继绝学
↓↓↓

相关阅读


三和·十年|赵江滨:略谈对讲学的感受

三和·十年|杨俊基:让中医穿上这个时代的新装

三和·十年|王婷:在直面病患生死中理解医者的意义

三和·十年 | 钱虎:得遇三位恩师,收获人生大宝

三和·十年 | 霍云龙:影响一生的不期而遇

三和·十年|吴心立:身心重铸,理自得之

三和·十年 | 罗远势:与师心相应,跟随三和共成长

三和·十年 | 牟典淑:从中药师到中医师,我的十六载中医追梦之路

三和·十年 | 周易:我的三和旅程,见证生命之美


作者:潘丽莉

策划:老才

审稿:黄靖 赵江滨

编发:小学僧

图片:同有三和


点“在看”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