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江滨 | 经典里的夏日养生智慧(上)

赵江滨 同有三和基金会 2022-09-24



编者按:若问如何安度夏天,好像是个小问题,夏天生活多简单,从吃饭喝水到穿衣起居,简单至极吧?不了解不是也过得挺好吗?果真是这样吗?认真起来,好像夏天确实是感冒、腹泻等小毛小病多发的时节。还有脾气莫名就大起来了。其实,古人早就在《黄帝内经》等经典中有忠告在先,只是大部分人无缘了解,更少有人联系现实生活解说得有力、生动又顺耳。


去年7月赵江滨医师应邀在“同有健康家园”主题公益活动上,给南宁本地市民做了一场夏季养护主题的分享,内容丰富,他从如何理解天地气候变化规律,了解先人养生智慧,洞悉起居饮食习俗的背后,等等,告诉我们安度夏季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件事。为利益更广大读者,我们整理后,计划分为三篇发表,本文是第一篇。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炎热的夏天人适宜到哪里?


我先结合《黄帝内经》条文跟大家介绍一下夏季的天地自然规律。《黄帝内经》中总结夏三月的特点是“蕃秀”,意为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开始开花结果,进行繁殖了,这就是所谓蕃秀。


“天地气交”,我们经常说夏天雷雨多,有很多强对流天气。中医的表达就是天地气交,“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水气向上蒸腾为云,云下降为雨,夏天这个升降的过程比较频繁。


天地气交是件好事,天地一气交下一场雨就很舒服,人也很爽;但是天地气交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大的气象的变化,甚至灾害,比如暴风雨、洪涝灾害……所以说夏天不宜出远门,尤其不宜去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夏天要往哪里走?古人讲要往山上走,尤其是农历六月,临近小暑大暑这两个节气的时候。


按十二消息卦这个时候应该是天山遁,遁就是逃、藏的意思。就是说这个月人要藏起来,要往哪儿藏呢?要往天上藏,要往山上藏,在山上可能就不容易受到洪涝灾害,而且比较凉爽,这是古人的生活智慧。所以古人讲究避暑,清代的皇帝夏天要去承德避暑山庄。




为什么夏天这么炎热?


“万物华实”,夏天我们讲万物蕃秀,蕃秀了以后就华实,瓜啊果啊就容易长出来了。我记得小时候在北方,前段时间芒种、夏至的时候正好是割麦子的时候,一割麦子,桃啊杏啊李啊什么都出来了,还有西瓜,这些果不一定是秋天才出来,夏天就出来了。你看在南宁也是这样,前段时间是荔枝、芒果,现在快到龙眼了吧,这就是万物华实。


这些瓜果最丰盛的时候是夏天,万物把它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你说能凭空长出一个西瓜吗?凭空长不出来的,它一定要消耗能量的,夏天能长出这么多东西,实际上就是万物把它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


可见,夏天的第一个状态就是所有的万物,既包括人,也包括植物、动物,以及天地,万物把能量都释放出来,西瓜也结西瓜了,芒果也结芒果了,那我们人呢?人是不是也在释放?不是说你拒绝释放,你就不释放的,这是天地的原则,所有的能量都呈现释放的状态。




恰到好处地出汗就是“冬病夏治”


为什么说人也是在释放状态呢?夏天大家有没有出很多汗?是不是觉得比以往更容易疲劳?夏天更容易疲劳,胃口也不好了,所以人的能量处在释放状态。


因此说,夏天反而是人最空虚的时候。外面看着好像到处都是火热之象,到处都是能量释放的状态,但是这时候也往往是内部最空虚的时候。


因应这一时令特点,我们就要做好两方面的措施。第一个是夏天要出汗。这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我们要释放一下能量,所以要出一点汗,使身体里面郁藏的寒气排出来,这是冬病夏治。所以我给夏天定的第一个养生原则就是见一点太阳,出一点汗,不能暗无天日,整天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里面,要去外面接受一下自然的汗蒸。


什么时候出去呢?早上或者傍晚出去,会凉快一点;中午大太阳的时候一般不要出门。要见一点太阳,还要出一点汗,这样就符合天道了,符合了夏天的养生原则。但注意不要大汗淋漓的,尤其是老年人,因为气血都不充足了,再出这么多汗就容易虚脱,容易中暑。




喝茶有讲究:尽量不喝凉茶


两广地区凉茶天下闻名,我建议大家夏天一般不要喝凉茶。我们刚刚说了,夏天能量释放得很大,但身体内部是空虚的,所以吃东西一定要温。


为什么老百姓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呢?夏天人要吃点温性的东西,就像扶阳茶。它采用一些温性的药食两用本草,一方面可以化湿,另外一方面可以解表,可以散寒。同时,以普洱茶做茶基,普洱(熟普)本身就有温的作用。有人研究熟普,说熟普自成小世界,它里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微生物循环,所以相对就好很多。好的六堡、熟普,喝了以后肠胃是很暖、很舒服的。我们刚刚讲夏天要出点汗,喝扶阳茶就正好,尤其是我们现在的人,一天下来不见太阳也不出汗,那就更要喝点扶阳茶。


另外,刚才大家品尝到了我们医馆医生用苏叶、生姜等煮的一款茶饮,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简便廉验的夏天自制养生茶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在家里面做。配料包括紫苏、生姜、陈皮,然后放点红糖,就是这些很简单的食物材料,既能散一点寒,又可以祛湿,味道不像扶阳茶那么浓。如果我们家里有大人小孩喝不了扶阳茶,觉得药味太重,喝了就睡不着,可以试试自制这款养生茶。


提醒大家,不要觉得夏天就应该煲点金银花、菊花,你越喝可能湿气越重。因为你内里是空虚的,喝这些很凉的东西下去,肠胃就容易受不了,它带来的不是舒服而是难受,因为本来身体里面的能量就不够,它们又把你的能量泄掉了。




推荐两款时令汤品


第一款是同有三和一年一度的夏至汤。我们知道,一年有24个节气,冬天有冬至,夏天有夏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这两个节气是一年里面阴阳转换的最重要的时机。夏至是夏三月中最重要的节气。这时候人体要做一个很大的转折,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玉林人夏至那一天要吃荔枝、吃狗肉。当然现在讲吃狗肉不好,但是大家可以吃羊肉,是吧?



第二款是一道健脾利湿的茶饮,我们三和人内部就叫它“健脾利湿茶”,它用了沙参、玉竹、党参等一些很平和、平淡的药材,适合平补,里面又有茯苓、白芷等一些化湿解暑的东西。如果大家想喝凉茶就喝这个吧,可能这也不能叫凉茶了,药材味道又不是很浓,味道还比较可口,炖汤也可以,放点糖熬成甜品也可以。(未完待续)


赵江滨医师简介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跟随刘力红教授学习中医及中国文化十余年,致力于钦安卢氏医学与黄帝内针的理论、临床研究。现任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教研组负责人,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医疗部主任。





为生民立性命
为往圣继绝学
↓↓↓

相关阅读



三和·十年|赵江滨:略谈对讲学的感受


赵江滨 | 略谈中医教育传承的书院模式及其探索


赵江滨医师 | 浅谈黄帝内针对六经辨证思维的裨益


妇科病诊治一定要重视太阴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七)


调经种子的两个关键:经期宜通,经后宜补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六)


想要孕育健康宝宝,务必记住这三点 | 青年中医赵江滨自述成长之路(五)


作者:赵江滨

图片:摄图网

排版:Lily

审核:黄靖、赵江滨、同有三和中医·学术部

编发:小学僧


点“在看”为“中医药文化发展”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