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恶人作恶,圣母辩护,好人沉默,这个世界就好不了

2016-08-03 秋肃 心理分析


圣母们对于恶人的同情是他们对于自己已经不能够同情别人的一种掩饰和伪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合作请后台联系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今年3月27日深夜在四川师范大学的一起恶性杀人案?


有一名叫芦海清的学生,被他的室友滕某「斩首」,身中五十多刀,身首异处,死状惨不忍睹。




然后,按照套路,今年5月,凶手被有关机构鉴定患有抑郁症,对3月27日的违法行为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


在拿到鉴定意见后,芦海清的家属并不认可鉴定结果,表示将重新申请鉴定。8月1日,芦海清的家属芦海强在律师的陪同下向成都市人民检察院递交了《重新鉴定申请书》,检方收下了相关申请材料。


关于凶手滕某到底是不是抑郁症,本公号已经在《扒一扒川师大断头案凶手是什么样的人,让他免死的「抑郁症」又是个什么鬼》一文中予以揭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看一看。


这年头,「杀人——鉴定为精神病——免死」已经成了套路,从2010年药家鑫的「激情杀人」,到2015年的南京宝马车祸司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再到今年川师大断头案凶手的「抑郁症」,有关鉴定机构的专家总是一次次挑战常识与公正。


对于凶手,这帮人始终有着泛滥的、圣母般的同情心。比如药家鑫案中提出「激情杀人」说的李玫瑾,比如南京宝马肇事案中的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比如川师大案中的目前不知名的鉴定机构。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好像总是有利于那帮恶人。


难道真是像古人说的,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圣经云,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在不远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起对杀人凶手滥施同情的案例,它被写入了精神分析大师阿尔诺•格鲁恩的《同情心的丧失》一书中。这件事记载于1994年2月11日的《苏黎世日报》,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77岁的老人从一辆有轨电车上下来,一个正在跟司机说话的男人挡了他的路,于是,这位老人突然拔出了手枪,在两三米外朝这个说话的男人开了四枪后马上逃逸。


四周后,凶手被逮捕,他先是否认开过枪,后来警察在他身上搜出了一把没有许可证的枪,继而在他的住处发现了一个武器库,他这才承认是他开的枪。


然而他辩称,他是因为被那个与司机谈话的人惊吓后才开的枪。


后来,法院开始调查这个案子,负责这个案子的女检察官认为当时这个77岁的老人是处于一种「不能辨别事实」的状况,所以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她说「对侵略性的语言和行为有过激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看一看,是不是有点像当年李玫瑾说药家鑫是「激情杀人」的意思?


这位女检察官,像不像今天所谓的「圣母」?


从格鲁恩记录的这件事来看,圣母确实是不分地域,四海之内,总有人一边无法感知受害者的痛苦,一边为凶手流下深沉而虚伪的泪水。




那么格鲁恩是如何评论这件事的呢?他激愤地写道: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那位女检察官的『同情心』呢?她为什么站在肇事者那边,而不去保护市民呢?他的态度是不是表示了允许每个人都去杀人呢?这种违背我们要求和利益的同情心,让我们对受害者的痛苦不闻不问的同情心,这种否认肇事者会带来致命危险的同情心到底是什么?


那个女检察官肯定没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她把肇事者的杀人行为看作是合理的,从而就忽视了受害者的苦难。她无法感知受害者的痛苦,但却在肇事者的惊吓中发现了他的痛苦。」


他分析道:


这一例子可怕而又典型地说明了一个无法承认自己痛苦的人也就无法感受别人的痛苦。如果她真的能感受他人的痛苦,她就会回忆起她自己的痛苦。正因为她不能这么做,所以她就会对肇事者表面上产生的痛苦产生同情心,而避开受害者真正的痛苦。不允许感受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导致了否认其他人的痛苦。


翻译一下,格鲁恩大师是在说,一个人与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联系,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痛苦,所以也无法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而为了让自己看上去还像个「人」,于是她会假装自己还有同情心,去别人身上发现痛苦。为什么不去真正的受害者身上发现痛苦呢?因为那样,她就必须要面对自己缺乏同情心的事实,而这是不允许的。




说白了,圣母们对于恶人的同情,是他们对于自己已经不能够同情别人的一种掩饰和伪装。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没有同情心的事实,于是通过同情恶人来欺骗自己和他人自己还有同情心。


这就是格鲁恩笔下的女检察官、药家鑫案中的李玫瑾、南京宝马肇事案、川师大断头案中的鉴定机构,以及网络和现实中高姿态的圣母的真面目。


所以可以看到,恶人作恶,圣母辩护,他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配合,创造出一套利于这帮没有同情心的人的游戏规则。这种情况下,如果好人也沉默,或者被孤立,被打击,那么等待所有人的,就是霍布斯笔下一个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


让我们再重读一下格鲁恩的这段话:


如果我们能认清肇事者的真面目,我们就不会同情他们。然后我们也就会发现,我们的同情只能帮助他们开脱他们自己的责任,他们以这种同情来为自己的罪行进行辩护。而真正的同情心不是为了让肇事者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而是要让人们认识到回归人性的道路必须是要面对自己过去所遭受的痛苦。


恶人作恶,圣母辩护,好人沉默,真正的同情心丧失,这个世界就好不了。


出品 | IMP心理(ID:xinli-fenxi)

作者 | 秋肃    

整理 | 安


猜你喜欢





IMP心理公号群上线了

欢迎大家来交流分享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我负责揭穿 你负责看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