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八日 |《世界文学》中那些引领飞升的女性
Women's Day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今天是天下所有女人的节日,我们从《世界文学》中精心挑选了一些描绘、评述或歌赞女性美、智慧、才情、生命和勇气的作品,向撑起半边天的女同胞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作品以节选为主,包含两首诗歌、两则评传、两封书信、两篇短篇小说。其中既有艺术虚构的角色,又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夏帕兹笔下像土地般赐予男人生命的神奇女人,在诗中被安德拉德唤作河流(因为“河离天空更近”)的女子,加尔辛传记里走在阴阳两界之间的迪金森,珍妮·默里传记中走在女权主义前线的沃斯通克拉夫特,因诗才独异而令帕斯捷尔纳克叹服的茨维塔耶娃,因见识卓越而令大江健三郎折服的苏珊·桑塔格,克里玛小说里那个曾点亮集中营少年的内心世界的小姑娘,普列姆昌德小说里那位有着英雄理想和骄傲的贵夫人……
女人的神奇(节选)
【瑞士】莫里斯·夏帕兹作 未鱼译
当你向我俯下身来
我的胳膊将变得优美
你将歇息在我的胸口你将
在我的身上如同一股泉水
如同泉水的歌唱
哦唤醒了水流
及其甜美水面的温柔
我知道你跟土地是那么地相像
你跟它一样带来质朴的礼品
你的身体如同那真正的小麦
你赐予面包
简单但却美好的赠礼
能触摸能看见的赠礼
你给男人覆盖上收获
你就像树上的果实
带来它们的阳光与温柔
而我将把你叫做奶与蜜还有葡萄。
然后来了快乐
你们这四季你们这物体
你们被让与
哦!我真想说神奇啊神奇
女人你是那么美
你的本性显得那么高尚
你滑入爱你的人的臂膀
漫天的阳光顿时丧尽
现在是黑夜那清新的寂静
应该在你的心中寻找夏天
寻找一切
我没有别的愿望我只是想说
神奇啊神奇
谁将说黑夜?谁将说夏天?
女人啊这就是夜
潮湿而新鲜就如割过了草的牧场
比枝叶的顶梢还更甘美
无人能纺无人能织的顶梢
黑暗浓浓密如麻
你穿着的将只有你自身
她始终哟始终是个女友
我所爱的也正是她
她踏着孩童的步子前来
岩洞与河流的姑娘
哦透彻哦阴暗
浓密而茂盛的夜
智慧显现在其中
那黑色的埃及
蒙面而又神秘的面貌。
莫里斯·夏帕兹(Maurice Chappaz,1916—),瑞士法语作家,从小就喜爱诗歌,写了不少诗歌习作。他的作品,无论是自由诗,还是散文、小说。都充满着激情,形象奇特神秘,语言丰富怪诞。他不仅大量使用民间口语,如行话、咖啡馆中的切口、军队中粗俗的俚语,而且广泛吸取现代科技、宗教、神话、巫术等方面的词汇。《女人的神奇》(La Merveille de femme)译自诗集《夜的翠绿》(1945,载于1980年在弗维出版的《莫里斯·夏帕兹诗歌集》)。
选自《世界文学》2000年第3期手与果实(节选)
【葡萄牙】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作 姚风译
一
只有你的手带来果实。
只有它们摘除眼睛的忧伤
和白杨树的忧伤,
白杨树负载着阴影,充满了水。
只有你的手才是
悬缀在我手指间的星辰。
——哦,它们属于我的灵魂,
它们是花向着我的秘密盛开。
六
我没有歌唱只因我在梦中。
我歌唱只因你是真实的。
我歌唱你熟透的眸光,
你纯洁的微笑,
你动物般的纯真。
我歌唱只因我是人。
如果我不歌唱,我只是
一头健康的动物,
在你没有酒的葡萄园里
快乐地酩酊。
我歌唱只因爱情使然。
只因草已在你动人的臂弯里成熟。
只因我的身体颤栗不已
为看见你赤裸而流汗的手臂。
八
为你我种出了玫瑰。
为你我给玫瑰以芬芳。
为你我撕开了溪流。
为你我给石榴以火的颜色。
为你我把月亮升上天空。
为你我让松林变得如此青翠。
为你我让一个身体躺在地上,
像野兽一样打开。
十八
多么湍急,你的身体是一条河
淹没了我的身体
如果我倾听,我听到你的涛声
而我,却没有发出短促的音节
我画下的你一个个动作
破浪而来,完整而纯洁,
因此,河流是我给你的名字,
河离天空更近。
二十一
如果可以,我今天就给你戴上
玫瑰的皇冠,我选白玫瑰和绿叶
它们年青如你,如我的快乐。
大地上,诗句逐渐绽放,
我的心,没有玫瑰可以馈赠;
我的眼睛里的水在上升,
合上眼帘吧,别再哭泣。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1923—2005)被公认为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抒情诗人,2002年获得卡蒙斯文学奖,这是葡萄牙语文学中的最高奖项。他的诗歌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
选自《世界文学》2017年第2期
艾米莉·迪金森小传
【法国】克里斯蒂安·加尔辛作 袁伟译
足不出户,通体一身白衣。
一幢大宅,褐色砖墙,楼上一间卧室甚宽敞。她活在那儿,死在那儿,庄园地界外,几乎从未涉足。环顾四周:一处花园,树木参天;一间客厅,阴暗、清凉;钢琴一架,书籍整齐码放。她说平生所爱乃孤僻严苛之人——其身寒彻入髓,任火再烈也暖不过来。或者他们给她这种感觉,仿佛其天灵盖突然被揭开去。她说这是她仅有的两个法子,来判断是否可以入诗。
她的伴侣是西天落日、山丘、池塘,还有和她一般高的狗一条。
战争是一身泥浆的士兵要一束花,带到前线去。世界是树影婆娑、莺歌燕舞的花园——一座迷你花园,拂晓之气大凶。让我们手拉手吧,她说,这样,莺啼燕语时,咱们人人都在。她爱上一个牧师——已婚带一女。四月里一天,就在草木发芽前,他去了。一腔悲楚,她对狗狗诉说,对风中摇曳的树,对纸上千钧之笔触。还爱过一个法官。也去了。最后她只爱了上帝——一虫之身见之,一草摇曳见之,千摇百曳,朝生暮死也。
时光令其惊悚。但凡不解之谜,无不令其惊悚。罩在阴阳两界的阴影下,她步履蹒跚,走在崎岖模糊的界线上,端看死亡积跬步,泄入生命里。
设想一幅画面:她拿指尖梳理知更鸟的羽毛,鸟儿惊悸未定。她抚摸其胸——耶稣用他受难之血浸染之胸。正当此刻,一只蜜蜂飞来,撞上玻璃窗。她抬头,赶紧去开窗。活着太吓人,她说,倏忽人去了。
百合、天芥菜、虎眼万年青是她养护的花。在她手里,花不会死。俗称印第安人长烟斗的花乃是其最爱——白色、茂密,叶瓣透明,根茎光滑。她写的是:信札、诗歌。她觉得写信就是写诗。一回事儿。同样的话——在说、在说。信丰赡、诗晶莹,其间昆虫涌动,风去风来,百鸟啁啾,葬礼频出,点点滴滴洒满了露水。每一篇都是打了霜冻的草一株。
也许,她人就在你眼前:一头棕发,甚红,扎一束发带。有人说她不够雅致。喜欢蜜蜂、蝗虫、白睡莲,爱听鸟动林木雀扫枝叶。有人说她身上自带一道奇异柔和之光,不时就从这哀婉的眼神里溢出。
行事还急切,呼吸有点短促。
心中常念耶稣受难,念其垂危时血染鸟之前胸。一如耶稣,她点亮所爱之人的心;一如耶稣,她心中燃了一团火,令有时靠近她的三三两两虚脱。
其父:空间一顿,其后某日消匿无痕。
之后,其母仿佛一团毛絮,自其指间滑落,风起絮飞,飞入那狂飙——她称之为“无垠”。永恒何所似,她不知,但觉在身体周围弥漫开,仿佛大海。日常居家,一部分时间投入写作;另一部分,也不少,用来给家人做面包:白色、厚实,有股淡淡的腐殖土气味。
每每想象自己死去。耳畔或起声响,蓝色的,断断续续,像微醉半酣的丽蝇。或有什么倒下来,有人惊呼急叫,有东西翻倒,一只箱子,几块板子。房屋周围一片沉寂。囧。
来来往往,都是神情肃穆。或有一场对话——也许吧。直到青苔蔓上我们的唇——
没了——我们的名——
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加尔辛(Christian Garcin,1959—)十分多产,自1993年发表处女作《小传》(Vidas)以来,已出版作品四十多种,涉及小说、诗歌、游记、随笔等多个文学体裁。虽然加尔辛的写作在体裁、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不断突破自己,但是仍有一些精神内核可以将作家前后期的作品连贯起来:加尔辛在作品中总是试图摆脱时空或异质文化的障碍,表达出人类在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中所共同体会到的痛苦、抗争和求索。
选自《世界文学》2019年第4期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评传(节选)
【英国】珍妮·默里作 周颖译
选自《世界文学》2018年第3期
致茨维塔耶娃(节选)
【俄国】帕斯捷尔纳克作 刘文飞译
1926年6月5日,莫斯科衷心感谢你所做的一切。(请你把我忘却一段时间,忘却两周,但别超过一个月。我如此请求的原因是这样的。我这些天里生活无章,充斥着琐事和忙乱。我本应该比前些日子更多、更严肃地同你谈谈。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已散见在你的前几封信中。可此事现在还不能做。顺便提一句,我至今还没有对里尔克的祝福表达谢意。但这件事,和关于施密特的写作、和阅读〔真正的阅读〕你的作品以及与你交谈一样,都不得不搁置一下。也许,我算错了日期,但所有这一切都很快就可能做到。)现在我连能与你的大幅照片独处的地方都没有,当我在弟弟和弟媳的房间里工作(他俩有半日出门上班)的时候,只能与你的小照片呆在一起。可我暂时还不想谈论照片,因为我此刻能说的,远比我想说的要少。一整天,我手中捧着的是《山之诗》和《克雷索洛夫》。我热心地把两部长诗读给阿霞听,出于那同样一种不属于自己的原因。这两部长诗我一下子就读完了。在这种在你看来不能容许的、不大可能做到的阅读中,我感到,在结构奇妙、紧凑的《克雷索洛夫》中,有一些在诗歌创作上新颖的、异乎寻常的独到之处。这些地方如此突出,以至于在重读它们时,我将必得对创新之定义略加思索,思索它们那种难以捉摸的创新,风格的创新,对于这种创新,语言中似乎没有现成的词,不得不去寻找新词。不过请你暂且认为,我什么也没对你说。正是这一次,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在你面前显得成熟、认真。阿霞更喜欢《山之诗》(超过《结局之诗》)。初读时我便推崇《克雷索洛夫》,无论如何,我推崇作品中我一时还说不出所以然的那一个方面。……初看,事情就是这样。一个人正在因看到一帧小照片而乐不可支、精神振作时,突然又得到一帧大照片。一个人正在因一部长诗中的某些地方而喜不自禁,突然又得到了两部长诗。黄金之雨洒向他的头顶,发际闪烁着黄金的雨滴,他对着源泉说:等着吧,明天我将向你致谢。无论你受了多大的诱惑,想见到大致如此的这一幕,无论形象有多逼真,请驱走这与真实毫不相像的主观幻想吧。最好还是不折不扣地履行我的请求:把我忘掉一个月。看上帝份上,你别发怒。而且,我已准备忍受来自你的极端做法。我十分坚持自己的希望,以至于准备重新开始一切。我曾想在这次通信的间歇中给你寄去已写就一半的《施密特》和《超越屏障》以及其他一些零碎的小东西,可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在我尚未重新开始与你交谈之前,关于这些作品请你别对我写一个字。但我又不想让各种补充意见包围《施密特》,所以在它尚未完稿之前,干脆不寄。同时,整个计划的价值也在下降。出现一些局部的偶合:茶碟(写大海),长诗中的许多用语、韵脚等等。非常想尽快地安顿好家庭,好一人留下,重新着手工作。加快进度的机会确已错过,可有什么办法。我害怕城里的夏天——闷热,尘土,失眠,别人容易传染的卑劣行为的突然出现;受苦的念头(无形的痛苦)。即使能利用无数邀请中的一个,我又怕因对精力恢复而产生的各种新的感受表示感激而喘不过气来,精力的恢复眼下绝不会出现,定当在数年之后。我怕恋爱,怕自由。此刻我不能。我手中的东西,我并非随意握着,似为了把它弃置一边。我将更敏捷地抓住这个年头,亦即——不恰当的比喻——暂且还被钉在这个窗台前,钉在开销巨大而报酬不佳的工作台前。春天曾有过一个坚决的冲刺。我从被迫轻视冉尼娅、你、我自己和(一个多么愚蠢的序列)整个世界的圈子里挣脱出来。让人苦恼的,是那散布委屈和怨诉的虚假的复归。我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迷惘,当工作成为日常生活中唯一纯粹的、绝对的内容时,日常生活中便充斥着那种迷惘。你认为,就算这很痛苦,但却正常。我不这么认为。
致苏珊·桑塔格(节选)
【日本】大江健三郎作 金哲会译
敬爱的苏珊•桑塔格女士:我在纽约遇见的女记者对我说,您已经战胜了难以治愈的疾病,并且显得非常坚强。作为您多年来的读者,我也在分享着她的喜悦。记者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您的《火山恋人》,另一本则是《与苏珊•桑塔格的对话》。听说,这两本书都将出版日译本。我完全可以理解,《火山恋人》这部出色地描绘了新女性形象的历史小说,为什么会贏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同时,我也从中领略了您那自由自在的叙述口吻。您把对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的毁灭性破坏,与庞贝城遭火山灰埋没的那些超越历史的情景重叠起来,使得您的想象力之网的网眼更具有一种现实感。另外,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就“苏珊•桑塔格神话”而对您提出了难以应付的提问,您却将其化解成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幽默和笑谈。从中我还发现,您正在将续写“初期的巨型怪兽”所显现出的经验与“被重大灾难的形象所魅惑”融合到了一起。在我的脑海里,您那张想象力之网的网眼,又多了一种鲜明的成分。连日来,这个国家的报纸也一直在登载有关北约集团对南斯拉夫的空袭和科索沃出现大量难民的报道,不少日本人或许会由此而联想起您在战火纷飞的萨拉热窝所持续的充满尊严和勇气的活动。但是,现在大概很少有人会认真地回想起,您于一九九五年重访阔别已久的日本时,与柄谷行人和浅田彰所展开的那场对谈吧。我想就重新认识那场对话的重要性开始说起。……在日本,民主主义宪法来之不易,在付出超国家主义所导致的惨痛代价之后,好不容易才被掌握在国民手中,可如今却可悲地沦为玩世不恭的对象。在这样的国家,法西斯主义卷土重来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在今天的日本,由坚持独立读书习惯的市民所支持的严肃派的出版日益萧条,而由广告宣传所引导的生产特大畅销书的体制业已顺利运作,出现了日销量超过一千万份的报刊。当然,也会有一些可以与之抗衡的报刊,但由少数具有批判性的高质量的媒体所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却日趋贫瘠。在前面提及的那场对话中,您曾对资本主义削弱家庭、共同体和国家的现象进行分析。其实,这种现象在西欧诸国,尤其在北美和日本已经非常明显。我想,在这个国家里,保守派对此恐怕更为敏感,危机感与刚才说到的那种国民情绪已然混为一体。说是照此下去必然导致亡国——但亡国的定义却是含混不清,而家庭倒是正在走向解体和崩溃,教育的状况亦不能例外,日趋严重的少年犯罪便充分证明了以上两点。您曾问及日本的知识分子是否在认真地对待奥姆真理教。我想,这个提问可以等同于另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在共同体最薄弱的时刻乘虚而入的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共同体?现在,人们所说的奥姆真理教试图复活的动向,不正说明确实有一些年轻的日本人在执著地寻求强有力而典型的共同体吗?我不得不设想某一天超国家主义在这个国家悄然、却也是突然地复活时的情景。我觉得,较之这个国家现在正大肆宣扬的不远的将来将要发生在亚洲国家的任何重大灾难,这种复活超国家主义的可能性,倒是更具有毋庸置疑的真实性。……时隔四年之后的今天,我正在出版长篇小说《空翻筋斗》。在这部作品里,我描述的主人公是一个教祖,他预感到将要发生重大灾难。与此同时,在自己亲手缔造的那个教团内部,他被来自各方的权力层层围困,便作为弃教者而离教出走。在小说的最后,这个主人公又试图与曾背叛自己的信徒们重新建立新的教团。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我认为,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心灵深处易于被神秘主义所吸引的部分全都暴露出来,并一一加以清算。在国民情绪中,民主主义者早已沦为一个贬义词,但面向晚年的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迎接针对民主主义者和知识分子的新挑战。在这样的时期,我想起了给您去信。大江健三郎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五日
米丽亚姆(节选)
【捷克】伊凡·克里玛作 高兴译
晚上,他们开始来发放逐通知单,之后每天都发。前所未有的厄运降临到了我们犹太区。成千上万的人胸口别着小小的通知单,拖着沉重的脚步向火车站走去。与此同时,每天下午,我依然会得到三勺诺言,三勺爱意,三勺希望。我回到房间,开始祈祷。虔诚地、为所有的人,不论远近。尤其为她,米丽亚姆。请求上帝对她仁慈一些,千万不要夺去她的生命。我所有的朋友以及绝大多数我面熟的人都被带走了,其中包括食堂里做饭和发面包的伙计。走廊和院子里一片寂静,街市空空荡荡,整个镇子死气沉沉。最后,父亲的表妹,矮小的茜尔维娅姑姑,连同她那曾在食品供应办公室工作的丈夫也被带走了。他们共同生活还不到三个星期。这就是他们自由自在的蜜月旅行。也许,我又一次想起父亲的话语,拥有爱的苦难,总比缺乏爱的欢乐要好。我刚刚开始懂得这句他所引用的诗人名言的含义。我在焦虑不安中又熬过了好几天,生怕传令兵会再次出现,但他们没来。我们两个人留了下来。现在,我再也不会迟疑了。现在,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恐怖笼罩时,我不能谈论爱情,那样做也不合时宜,可现在我可以而且必须直面爱情了。我再也不会到她门口等待了。就在此地,当她将罐子递还给我时,我要当场和她约定。 今晚六点,后门下,请你一定来,米丽亚姆。 不! 你会来的,米丽亚姆,对吗? 不! 我什么时候能见见你吗,米丽亚姆?今晚六点后门下,怎么样?你会来的,对吗? 队伍渐渐缩短,这会儿差不多所有人都领走那一口牛奶。 我的腿都快站不住了。希望在这最后关头不要退缩。她抓住我的罐子,我张开嘴,一勺,并不是那把大勺,而是那把最小的勺。她望着我时,脸上没有一丝微笑。兴许她没认出我来?我强忍着,最后她终于笑了笑,有点儿哀伤,差不多带着歉意,将罐子递还给我,一层稀薄得令人作呕的微微发蓝的液体刚刚溅满了罐底。米丽亚姆,是我呀,我……我从她手中接过铁罐,回到长廊。长廊尽头,一扇拱形窗前,那位著名的荷兰画家又手执画板坐着。 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我依然走着,但我发现实际上我并没有在动,并没有走近那位著名的画家一步——相反,我周围的一切动了起来。我看见那位老人在椅子里不住地摇晃,仿佛受到了浪涛的冲击,我看见他变成了自己的画,看见那画在翻腾的水面上漂浮。
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只知道她已不再爱我。一股令人恶心的甜味在我口中扩展,我的脸颊和双手正在疾速地衰弱。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就连那几乎空荡荡的轻罐自己也握不住了,并听见那器皿在走廊的石头地面上发出了哐当的响声。
伊凡·克里玛(Ivan Klima,1931—)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捷克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爱情对话》《被审判的法官》等。
《米丽亚姆》是克里玛的得意之作,曾被收入小说集《我的初恋》。故事发生在纳粹占领时期的犹太人集中营。小说中的“我”是个十来岁的少年。一天,“我”在领取定量供应的牛奶时,发现那位名叫米丽亚姆的女孩发给“我”的牛奶多得异常。于是,“我”生出无限遐想和情思,并陷入了纯真、朦胧,但又有些许苦涩的单相思。在死亡阴影处处弥漫的年代,这样的单相思无疑成为少年生活中一个美丽的亮点和强有力的支撑。
选自《世界文学》2002年第3期
沙伦塔夫人(节选)
【印度】普列姆昌德作 刘安武译
金伯德拉伊说:“沙伦塔,你看,我们又一个勇士倒下了。多可悲呀!一辈子提心吊胆的灾祸竟在这最后的时刻降临了。敌人就在我眼前要用手玷污你骄傲的身体,而我却在这里动弹不得。唉!死神啊,你什么时候到来呢!”他说着,内心产生了一个念头,他把手伸向宝剑,但是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于是他对沙伦塔说:“亲爱的,你有多少次维护了我的尊严!”听到这话,沙伦塔焦黄的脸上呈现出欣喜之色,她的眼泪干了。她现在对丈夫可能还有点用,这样的希望使她打起了精神。她带着充满信心的神色朝王公看了看,说,“如果上天愿意,我至死也要维护你的尊严。”夫人还以为是王公暗示她自尽。金伯德拉伊说:“你从来没有不听我的话。”沙伦塔:“至死也听从你的吩咐。”王公:“这是我最后一次请求,你可不要拒绝。”沙伦塔抽出宝剑,对着自己的胸口说:“这算不得你的命令,而是我衷心的希望.但愿在我死后我的头能够倒在你的脚前。”金伯德拉伊说:“你没有懂我的意思。难道你可以把我扔在敌人手里,让我戴着脚镣手铐,在德里街头成为人人耻笑的角色吗?”夫人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望着王公。她没有领会他的意思。王公:“我要向你乞求一个恩典。”夫人:“你爽快地说出来吧!”王公:“这是我最后的要求,我说出来,你会照办吗?”夫人:“万死不辞。”王公:“好,你既然答应,就不能拒绝了。”夫人颤抖着说:“只等你说出口。”王公:“用你的剑刺进我的心窝。”夫人像是遭到了晴天霹雳。她说:“我的主公……”往下就再也说不下去了,现在她完全陷入绝望之中。王公:“我决不愿戴着脚镣手铐活着。”夫人:“可我怎么能那样做呢?”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战士倒下了。王公不耐烦地说:“过去不就是凭着这点维护尊严的胆量而感到骄傲吗?”皇帝的军队向王公扑来了。王公绝望地瞅着夫人。夫人举棋不定地站了一会儿。但是,在紧急关头,人们往往是能够当机立断的。当士兵快要俘虏住王公时,沙伦塔像闪电一样扑了上去,把手中的宝剑刺进了王公的心窝。爱情的船在情海里覆没了。血从王公的胸口喷射出来,但他的脸上呈现出一片安详。是怎样的一颗心啊!可以为丈夫而献身的妻子,今天却让丈夫死在自己的手里!曾经由于她的紧紧拥抱而尽情享受过青春欢乐的一颗心,曾经是她全部理想的核心的一颗心,曾经是她骄傲的源泉的一颗心,今天却由她的宝剑刺穿了,有哪个女子的宝剑曾干出这样的事来呢!啊! 自尊的结局多么悲惨!乌德伊城和马拉巴尔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事迹。皇帝的军队看到沙伦塔这种胆量和沉着,都惊呆了。带兵的军官走上前来说:“夫人,真主可以作证,我们都是你的奴仆。你有什么吩咐,我们一定马上照办。”沙伦塔说:“如果我们的儿子有哪个还活着的话,就把这两具尸体交给他。”说完,她又用那柄宝剑刺进了自己的心窝。当她昏过去倒在地上时,她的头正好垂在金伯德拉伊王公的胸前。
责编:言叶 丹霞 文娟
排版:文娟 校对:博闻
终审: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