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19年第6期
卷首语
让师生相互成全人生的幸福
无论是讨论教师权利还是义务,都需清晰如下前提:师生关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也许,有多少教师,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具体的关系。同一个教师,会与不同学生形成不同的关系;同一个学生,会与不同教师形成不同的关系,且关系有初建、发展、变化的过程。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包括以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去审视师生关系。而万万不能没有的,是教育学的视角,是成就人、发展人的立场。正是这一视角和立场,会呈现出新的认识与实践,因为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关系。
就师生关系而言,只有建立共同发展、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而建立起与学生共同发展、相互支持的关系,也是教师职业幸福,乃至于人生幸福的构成。毕竟师生关系不同于销售员与顾客的关系,不同于以血缘为基础的亲子关系。
具体的教师与具体的学生,是在一天天的共同生活中,在一个个共同参与的活动中, 在不断地相互沟通、协调,甚至相互改变中,建立关系、实现教育的。因为中小学生的特殊性,师生关系必然会涉及家校合作关系。在新时代,家长与学生的权利意识极大增强,教师及其教育实践也更多受到社会关注,乃至质疑,这本身就在向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也在推动中国教育向更高品质发展。纷繁复杂的师生、家校矛盾,不可能杜绝,甚至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唯有不忘教育的初心,秉承教育的原则,追求教育的价值,才可能不断实现关系的改善,乃至相互的成全。
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关心学生、热爱教育、创造价值,他们也在享受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同样可以谈权利,但权利是服务于教育的;同样可以谈民主的师生关系,但民主的本质同样是成就学生和教师;同样会出现家长、学生的误解,但教师会以自己的学习, 不断自我超越,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家长实现自我超越。
在学校读书或教学的日子,是人的有限生命的有限构成,弥足珍贵。相互成全人生的幸福,应该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作者系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刊特约评论员:李家成
卷首语
P01 让师生相互成全人生的幸福 ︱李家成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P07 渗透生涯规划,让思想政治课更具实效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九)︱陈治儒
观 察
P11 教育“面向人人”的破解之道 ︱王翔宇
P13 学校管理“瘦身减负”归何处 ︱陈 娟
学 术
P15 具身德育:纲领、实效、评价——五论新时代具身德育 ︱孟万金
P20 “取缔”还是“改造”:我国班干部制度的教育学尴尬 ︱黄小莲
话 题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害怕担责而一味地“放权”,也不能基于压力而一味地“放任”。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性的关爱原则的基础上,教导学生、成全学生,共建师生教育共同体。
本期策划:李 敏
P26 公共型师生关系的三维向度 ︱冯永刚
P31 中小学师生关系的伦理安全审视与建构 ︱崔振成
P38 杜威的伦理学思想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宋时春
P43 教师权利式微谁之过 ︱王 萌
讲 堂
P46 对“钱学森之问”的质疑 ︱扈中平
样 本
P52 杭州市富春七小:新劳动教育课程学习的探索 ︱章振乐
P55 南京市板桥小学:“灵动腰鼓”敲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潘来强
P57 长沙市西湖小学:“小浪花快乐银行”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杨 明 夏湘华
P60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在实践中培育高中学生的奋斗精神 ︱牟成梅 张 晔
P62 泰州中学:以文化的力量助推立德树人实践 ︱蒋建华
第一线
P65 论学生品格培养的可能路径 ︱马忆兰 张志峰
P68 教育戏剧,成全学生的成长“大戏” ︱陈 艳
P70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教学实录 ︱刘鸿涛
人 物
P75 鲁洁:我国德育学科建设路上的追梦人 ︱冯建军
资 讯
P05 即时 ︱ P06 文摘 ︱ P06 语录
☟点击图片查看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全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