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群书治要》22 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阅读前,请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传统文化道德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文章。请放心关注。

22 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

《余莉开讲》第二十二集


《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的乾、坤二卦,不仅仅是天地、阴阳、君臣,也指男女,乾卦为男,坤卦为女,《易经·系辞》又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说男子要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男道女德”,也就是男子要行天道,女子要显坤德,所谓“坤德”就是厚德载物,就是女德,就是女子要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教导女子应该如何让效法大地,修成坤德和女德,容载万物,敬请收看《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十二集,女德。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学习,为什么必须重视女德。我们看在《群书治要·周易》上有这样一句话,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知道《周易》的乾、坤二卦,不仅仅是指天地、阴阳、君臣,它也指男女,“乾卦为男,坤卦为女”。而在《易经·系辞》上就讲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思是说男子效法乾道,,女子要履行坤德,所以中国文化也讲男道女德,这个德就是道德的德,也就是男子要行天道,女子要显坤德,那么什么是坤德呢?这句话你就解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看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要效法坤卦的精神,以深厚的德行容载天下万物。那么作为女子,应该如何效法大地?学习大地的这种宽厚的精神呢,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说厚德载物,我们看大地呢它首先就很厚重,所以才能够承载万物,接纳万物,也就是说那女子要有大地般深厚的德行,容载万物。那么具体啊,我们把女德用十二个字来概括一下,也就说作为一个女子应该具备哪些德行,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好的女子。这十二个就是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那么这是从学习坤卦中得到的女德的精神。


我们首先看宽,这个宽就是我们的心胸要宽阔,大地宽厚,所以才能够接纳万物,承载万物。那做女子的呢,要有大地般开阔的心胸,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斤斤计较,没完没了,这个都是心胸狭隘的表现,一个人有宽厚之德,才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感觉到轻松自然,而不是战战兢兢,很紧张,有压力。


第二就是容,我们看地,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地之秽者多生物,这个大地愈是污秽肮脏的地方,这个植物呢反而长得愈茂盛。所以大地的这种容,它是一种平等的容纳,对人可以容纳,对于动物植物也可以容纳,而且怎么样呢?即使是对于毒蛇猛兽这样的动物,它也都可以平等的容纳。所以我们要学习大地的这种宽容平等的精神,就要养成平等心。当然这个平等心,很不容易,我们对一般自己喜欢的人,对自己亲人,那是说非常的宽容,怎么说也说不够,怎么相处也觉得不厌烦,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往往就不愿意多说一句话,敬而远之,这都不是平等心的表现。如果我们看这个喜欢,看那个讨厌,那就很难做到公正,那么这个容,除了表现在平等心之外,还要能够容人之过。我们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修学的过程中,都不是圣人,完人,完美无缺,那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失,那我们就要能够宽容,能够理解,能够接纳,而不是要求全责备。


第三就是忍,这个忍字是一个刀刃的刃,上面还有一个心字,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谈得上忍,就是当我们的心上放了一把刀,用这个刀割你的心的时候,你还能够心平气和,这才谈得上真正的忍。所以我们讲要忍耐,要忍辱,它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脾气好,从来不发脾气,待人一团和气,满面春风。


第四就是这让,也就是不居功,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让呢?特别是我们讲让贤,把这个位子让给贤人,一个人能够做到让,是因为他心里没有自私自利,他的心是念念在对方的身上,或者说呢他能够让贤,他的心念念在功利之上,念念为国家,为大众所着想。所以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念念为这个团队的发展,前途而着想,那他一定会把德才兼备的人推荐出来,而自己让贤于人。


中国古人一直秉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在《周易》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周易》的乾、坤二卦,分别对应阳和阴,天和地,男和女等,于自然,有“天道”和“地道”之分,于人,也有“男道”和“女德”之别。刘余莉教授以《周易》名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告诉我们,女子应该效法大地的“坤德”,而修成宽容忍让、谦卑柔顺、慈良贞静的“女德”,刘教授首先从“宽容忍让四个方面”,对如何修成“女德”进行指导。刘教授认为,女子只有具备了像大地一样的宽阔心胸,并且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像大地一样坚忍和无私,才最符合“地道”和“坤德”,那修成“女德”还需要怎么做呢?敬请继续收看《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十二集,女德。


那么第五呢,就是谦,一个人要有这样的坤德,就能够和谐家庭,继而成就自己的丈夫,教育好自己的儿女,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拥有这种坤德呢?它的下手之处在哪里呢?下手之处就是要养成谦德,我们知道在六十四卦之中只有谦卦六爻皆吉,而这个谦卦的卦象是地山谦,什么意思呢?平时这个高山都是在平地之上的,但是在谦卦之中,这个高山宁愿居于平地之下,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地山谦,那我们看到这个谦卦就是提醒我们,自己虽然有功,有才能,但是不居功自傲,还能够处处让着别人,不以自己的才智盖人。


所以做女子的要效法谦卦,学习谦德,万事不敢为人先,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能够听从父母、丈夫的安排,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错了,因为在错误的理解上呢还批判我们不重视对女子的教育,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女子干什么都不会,我们知道中国的女子特别讲究女德,她呢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很有才干,但是她从不自以为自己很能干,这个无才就是不认为自己有才能,所以她自己再能干,她还能够遵从家人的安排,永远谦虚,不自以为是,这个就是谦德。


那么第六就是卑,中国人长男尊女卑,一般人一看到男尊女卑,又认为这是轻视贬低女性,其实这也是完全误会了,古人讲的这个男尊女卑是什么意思呢?在《易经》上讲,你看天高高在上,地处下,这个叫天高地卑,那么这个地,它处在下方,难道它就不重要吗?它给我们讲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规律,但是并不因为这个地处在下方,这个卑就是低的意思,它是在低下的位置,但是万物都是从大地生长出来的,我们所有的吃喝住行,这些资源也都是从大地获取的,这叫天高地卑。


那么做女子的就要效法大地,能够包容万物,承纳万物,所以她必须怎么样呢?她必须卑下,处在最低处,而不是高高在上,所以你看海纳百川,为什么能够海纳百川呢?就是因为这个海它处在最低处。关于女德的教育呢,中国人特别的重视,为什么还编女四书呢?不是因为歧视妇女,而是看到了女德的重要性,所以对女子的教育非常地重视,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越之处。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女德教育教材就是《女诫》,而在《女诫》的开篇就讲卑弱。一般人看到卑弱这两个字,就以为女子生来就地位卑微,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古人教女子要效法大地,效仿地德,永远处在最低处,成就万物,但是自己又不居功。做女子的也要这样,就是有功,有才而不居不显。那么如果女子违背了女子之道,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个在《群书治要·申鉴》中讲得特别清楚,它说“以阴乘阳,违天也,以夫违夫,违人也,违天不祥,违人不义”,什么意思呢?这个阴升置于阳之上,这个是违背天道的,妻子凌驾于丈夫之上,这是违背人伦的,违背天道是不祥之兆,违背人伦是不义之举。其实这一个的规律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容易观察出来,我们看现在呢,凡是女强人的家庭,这个女强人呢就是不守女德,那我们看一看呢,幸福美满的不是很多,所以这个女子必须有女德,她才能够和睦家庭,使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七就是柔,这个柔,我们经常说女子柔顺如水,那水有什么特点?我们上次也谈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总是去成就万物,利益万物,但是它从不居功,从不争功,而且这个水随方就圆,什么意思呢?你把它放在圆的容器里,它就是圆的,你把它放在方的容器里,它就是方的,所以它能够随顺众人,那么柔让人怎么样呢?让人不忍心去伤害她,而且还会生起保护她,帮助她的心,这个才叫以柔克刚,如果男子是刚强的,女子是刚烈的,这个刚与刚相对必然是什么结果呢?必然是两败俱伤,必然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最所以这个柔弱并不是软弱,像《老子》里面也讲,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胜。我们看呢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怎么样?滴水川石,它又能够战胜最强硬的东西,那么这一点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女子的要求,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的文化之中,都强调女子的温柔。


第八就是和顺,就是顺,顺呢就是和顺,配合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夫义妇听,这个听就是表现在顺,顺也表现在听上。所以在坤卦的《彖辞》中讲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做女子的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就讲到了顺承天,男子是天,女子是地,做女子的应该顺从自己的丈夫,成就自己的丈夫,这就需要有深厚的德行。女子要听从丈夫,但并不是说什么都听,它的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夫义,所以我们讲夫义妇听,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它讲的非常地全面,它从来不偏激,也就说丈夫要讲道义,你要听,如果这个丈夫不讲道义,他做事做错了,那你就不能一味地去听从,一味地去顺从。


比如说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个班婕妤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班婕妤是在成帝的时候,(成帝)刚刚继位,就被选入后宫,开始的时候呢,他做少使,但是很快就深得成帝的宠爱,被封为婕妤。有一次啊这个汉成帝在后宫游玩,就打算和班婕妤一同乘坐车子,结果这个班婕妤就推辞了,她说什么呢?她说,臣妾观察自古以来的图画,发现圣明的君主身边坐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都是有名的大臣,只有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身边坐的才是受宠的女子,现在陛下若是和我一同乘一辆车,那不就是和那些亡国之君差不多了吗。那班婕妤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是偶然,说明什么呢,她也是熟读圣贤之书。成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不勉强她了。太后听说了这样一件事,非常高兴,她怎么评价的呢,她说古时候楚国有一位樊姬,现在又有了班婕妤。班婕妤呢她非常喜欢读古书,她喜欢诵读的书包括《诗经》、《窈窕》、《德象》、《女师》等等,所以每一次被汉成帝召见的时候,或者她上书言事的时候,都能够按照古礼而行事。


在鸿嘉三年的时候,赵飞燕诬陷许皇后、班婕妤等人不行妇道曲霉魅皇帝,并且说她祝吿鬼神,使得这些行为呢给后宫带来了祸患,甚至还污蔑她谩骂皇上。结果呢这件事出来之后,这个许皇后被废掉,当成帝在审问班婕妤的时候,班婕妤是怎么回答的呢,班婕妤说,臣妾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善良正直,尚且还没有能够得到福分,做那些邪僻之事,又想得到什么呢。假如鬼神有知,就不会接受这种丧失为臣之礼的祷告,假如鬼神无知,向他们祷告,就不会起任何作用,所以我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汉成帝一听,觉得她说得句句在理,非常地怜悯她,所以呢不仅没有加罪于她,反而赏赐了她黄金一百斤。所以你看那个女子,她有德行,深明大义,饱读诗书,结果怎么样呢,化解了自己的灾难,也给国家带来了国运昌隆。


“满招损,谦受益”,谦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的卦,《易经》卦卦对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启示,但是谦卦对人的启发和利益更为直接。刘余莉教授因此劝导女子要修谦德,修好了谦德,也就很容易修成卑、柔、顺。卑,不是社会地位的卑贱,而是效法大地的卑下去包容万物,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柔,不是身体弱不经风,软弱无能,而是指性情柔顺如水而为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顺,是随方就圆,配合丈夫将家庭经营的和顺美满,谦卑柔顺糅合融会,也恰恰是女子最具魅力和最有女人味的女德,《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十二集,女德正在播出。


那么第九个德行,就是慈,这个慈上面是一个兹,下面是个心,看到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慈呢,慈就是念兹在兹,所以我们经常说慈爱,也就是说这个女子要用心地感受父母儿女的需要,以至于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达到了念兹在兹的程度,也就是说时时刻刻都惦记的家人的需要。


所以这个慈呢,一旦女子具备了慈这个特点,整个的家庭氛围就会非常地温暖,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感受到爱的包围。那有一位家庭主妇,她曾经很抱怨,为什么抱怨呢?因为她结婚之前呢,过着很快乐的生活,生活很悠闲,很自在,下班之后也毫无拘束,想到哪里去吃饭就和朋友去了。但是结婚之后她生了两个孩子,有一天呢,她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容貌老去,年华不再,再看看自己的身材,也不像以前那么样的苗条了,所以她越看越不满意,越看那心情越烦躁。所以呢她经常内心很不平衡,但是为了孩子呢又不得不做,为了丈夫她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忍下来,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妻子,快乐的母亲。


有一天她去搭一个出租车,在出租车里呢随便放了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结果她随便一翻呢,就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怎么写的呢?家庭主妇就好像菩萨一样,她贡献她的劳力,贡献她的心力,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不分昼夜地贡献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为家庭任劳任怨,这就是菩萨的精神。菩萨并不一定要为社会广大的大众服务,能为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贡献出你所有的心力,你就是一个菩萨。看到这几段话呢,这一个太太呢一下子就感受到,原来自己就是一位大菩萨,而且是一位默默付出的菩萨。读完这一段之后,她的爱心增长了,整个心态完全改变过来了,从此以后她就不再自怨自叹,她觉得要做菩萨就要做得更圆满,还要做一个快乐的菩萨。


从此以后呢,她把自暴自弃的心理,应付差事的心理,就变成了一种菩萨的心态。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了,作为母亲,她的职责多么地重要,而这个慈,对于女子而言,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第十就是良,也就是善良,能够帮助丈夫成就德行,我们古人说的要助夫成德。那我们看在《群书治要》之中,节录了很多后妃之德的故事,比如说在《群书治要·后汉书》中,给我们讲了一位明德马皇后的故事,这个马皇后呢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后来她被立为皇后。结果被立为皇后之后,更加地谦和肃静,她所穿的衣服,常常是试用厚缯做的衣服,什么是厚缯呢?就是粗布,裙子上连装饰的花边都没有。宫中各位姬妾来请安的时候,远远地看她穿的衣袍很粗疏,反而认为呢,这个是绫绸绉纱之类的,但是到了跟前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厚缯,是粗布。她们就都笑了,皇后说,这种厚缯特别适合染色,所以用它做衣服,结果她的品德后宫没有人不赞叹的。所以我们看历史,凡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背后肯定是一位有女德的皇后来辅佐他,共同成就了一代盛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就是仁爱和善,慈也是慈悲坚忍,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总是和母爱紧密相连,刘余莉教授因此认为要修成女德,还必须修好慈和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慈悲和智慧地象征,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观世音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堂的。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特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特性,具有很大的共性,因此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就把观世音菩萨塑造成女性的形象,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传统文化中的“女德”,应该具有大慈大悲的情怀。而良就是善良,也是儒家认为的人的本性,尤其是女性的本性。因此欲修成“女德”,必须修好慈跟良,那么“女德”还包括哪些内容呢,敬请继续收看《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十二集,女德。


第十一个品德就是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贞洁,洁身自好,所以中国古人呢认为一个女子要珍爱自己的身体,一定要做到贞洁有守,那么这呢,是特别应该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


那么下一个德行呢,就是静,第十二就是静,这个静是安静的静,安静而不浮躁,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看大地它很平稳,很安静,所以我们看这个安字写得很有味道,它上面是一个宝盖,这个宝盖在古代是指一个房屋,下面是个女字,什么意思呢?这个房屋代表了一个家,这个女子要在家,这个家就安,就幸福。你看孩子回到家找不到母亲,他的心就会感觉到很空虚,他感受不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所以他会去上网吧、打游戏,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灵没有得到慰藉,没有寄托。那我们看这个大地如果不平稳不平静的话,就会发生地震,那么在地震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那我就知道当夫妻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大地不平稳了,这个儿女的感受是什么样子。


那我们看一看呢,在《周易》坤卦《文言》中,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意思是说呢,这个坤卦六教皆阴,它是至柔的,但是它在变动的时候却也显示出无比的刚强。地体不动,极为安静,但是能够生长万物,让万物在上面安稳的自然而然的成长。所以一个真正有德行、有智慧的女人,就像大地一样安静、祥和,效法坤道的自然无为,使万事万物都能够自然而然地生长。当然这个安静呢,也体现在做女子的要谨言慎行,她的行为能够方正,才能够为人所效法。


那我们最后再看一个故事,我们来想一想女子的德行是多么地重要。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女子叫崔少娣,她嫁到苏家去做媳妇。她的丈夫一共有兄弟五人,那四个兄弟全都娶了媳妇,所以她有四个嫂嫂,但是家里呢气氛不是很祥和,每天都会有争吵,甚至呢大打出手的事情发生。那崔式刚刚嫁到苏家来的时候,大家都替她很担忧,但是呢这个崔少娣嫁过来之后,对待四位嫂嫂很有礼貌,看到她们有需要用的东西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有的东西啊去送给他们。当婆婆差遣嫂嫂们去料理家务的时候,这个崔少娣呢,她每每争先地去做。她说,我是来得最后的媳妇,我的年纪最小,我应该格外效劳,在嫂嫂还没有吃饭之前,她从来不肯先吃饭。有的时候呢,听到嫂子们之间呢互相埋怨,她就是笑着一下,一句话也不说。有底下的人到她那儿搬弄是非,她就用家法来伺候。那么有一次呢,一个年幼的侄儿就把尿尿到了她的衣服上,你看她穿的衣服很干净,很漂亮,但是呢,她没有一点儿可惜的意思,而且呢还怕这个个嫂子太着急,吓到这个孩子。结果这样做了一年多的媳妇,结果怎么样呢,她的四个嫂嫂全都忏悔了,她说五婶是个大贤大德的人,我们和她相比,真不是人了,所以从那以后呢,整个家庭都变得和睦了。


刘余莉教授认为要修成“女德”,还必须修好“贞”和“静”,“贞”就是洁身自好,贞洁自尊,女子的“贞洁观”不是中国所独有,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明认为女子不贞不洁是一种美德。相反,古今中外各国文化各种文明,都把女子的“贞节观”视为美德,因此它是世界通行的普世价值观。刘教授据此认为,“贞”是“女德”的必修课。“静”,就在安静稳重,矜持有修养,“静”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安稳庄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修好了“静”也就克服了女子身体柔弱的特点,拥有了持家和谋职的“制胜法宝”。《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二十二集,女德,正在播出。


所以你看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可以让一个家族和睦相处,这是多大的功劳呢。那么这呢就是讲女德的重要性,那我们今天呢先学到这里,谢谢大家。


《增广贤文》里有一句名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优秀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失败的孩子都是惯出来的,《三字经》又曰,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教的父母,也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教子故事,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精彩解读《群书治要》,通过古籍经典所载所论,启发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何将孩子养成利家利国的栋梁之材,敬请收看下期《余莉开讲》之品读《群书治要》第23集,至要莫如教子!(文字稿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 看更多往期经典视频,点击下方小字即可跳转 *

▶ 《品读群书治要》01 认识群书治要

▶ 《品读群书治要》0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品读群书治要》03 真正的风水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4 致富理财秘诀在哪里

▶ 《品读群书治要》05 发怒是拿别人错误罚自己

▶ 《品读群书治要》06 修身始于戒贪

▶ 《品读群书治要》07 贪色为淫,淫为大罚

《品读群书治要》08 好名之患

《品读群书治要》09 欲不可纵

《品读群书治要》1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品读群书治要》11 奢靡之害

《品读群书治要》12 谦德之效

《品读群书治要》13 君子欲讷于言

《品读群书治要》14 境随心转

《品读群书治要》15 交友之重

《品读群书治要》16 境缘无好丑

《品读群书治要》17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品读群书治要》18 君子四重

《品读群书治要》19 好学近乎智

《品读群书治要》2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品读群书治要》21 夫妻相处之道

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微信公号:传统文化道德经】


精品合集 特别推荐

传统文化道德经/ID:Ctwhddj福生無量天尊

* 看更多往期经典好文,点击下方小字即可 *


▶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共15集)


▶ 《道德经》解析合集


▶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合集


▶  傅佩荣《老庄的智慧》合集


▶  庄子·养生主(合集)


▶  国学经典 || 《大学》合集(共12集)


▶  曾仕强《家庭教育》合集(共24集)


▶  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共9集)


▶  百家讲坛:《三十六计》 合集


▶  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共29集)


▶ 《史记》合集(共28集)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共43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共60集)

道德经解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