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罐 新聞|閉館中的紐約MoMA 未來館體現「文化大熔爐」 擁抱多元價值

罐 新聞 罐子藝術網 2021-09-26

呂家鎔 Kayo/紐約報導

攝影/Kayo

自世界衛生組織(WHO)於3月11日宣布,傳播途徑依然不明的新冠肺炎,如今已是「全球大流行」,美國各地美術館、博物館及畫廊也紛紛捎來閉館訊息,其中位於紐約黃金地段曼哈頓的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後簡稱MoMA)、MoMA PS1,及MoMA設計商店,也在閉館行列中,並會視情況隨時更新異動。


雖然目前MoMA處於閉館狀態,《亞洲藝術新聞》仍詳盡的介紹了該館於閉館前的新面貌。

以全新面貌登場的MoMA

MoMA長年致力於典藏現代藝術作品.館藏超過20萬件作品、2萬多部美國電影與影片收藏,無庸置疑地是國際間最具指標地位的博物館。創立迄今逾90年,經歷了多次的遷移與整修,在歷時五年、斥資4.5億美元的擴建和翻修計劃,終於在2019年十月以全新面貌登場。


翻新後的MoMA擴展了逾三分之一建築面積,增加了大約4萬平方英尺用於陳列永久館藏,從原有的建築向西拓展,與法國建築大師尚.努維爾(Jean Nouvel)所操刀的玻璃帷幕摩天大樓(West 53)的低樓層合為一體,儘管為了實現MoMA新藍圖,曾因拆除擴建項目上既有的美國民間藝術博物館(American Folk Art Museum)而飽受爭議;「館方希望將街頭活力帶進博物館,讓內部充滿生氣。


內部開放式的設計,讓訪客不會有在密閉空間的壓迫感

新建築運用巧思讓53街成為視野一部分,實現MoMA早年與城市融為一體的概念。這擴建計畫允許我們呈現更多館藏品,並擁有足夠的靈活度去展示當代作品和表演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克拉維斯(Marie-Josee Kravis)如此表示。


新的建築設計在空間上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地方,運用巧思讓雕塑公園和都市街景成為視野的一部分,不僅讓觀眾不會產生好像一直在一個密閉空間的壓迫感,同時實現MoMA早年與城市融為一體的理念。

MoMA這歷年來最大變化,不僅止於硬體空間上的翻新,策展團隊也突破首任館長阿弗瑞·漢密爾頓·巴爾二世(Alfred Barr Jr.)立下以立體派(Cubism)作為現代主義發展開端的線性論述空間,絞盡腦汁進行「混搭」,打破繪畫、雕刻、影像等藝術形式的界線,為經典作品的陳設空間注入新血,更從以往典型「白盒子」(white cube)式的展示方式解放,牆面用色不僅隨展廳內容而變得活潑。


阿弗瑞·漢密爾頓·巴爾二世,特設同名常年館藏廳

 註解:白盒子(white cube)描述典型現代主義式展示空間的說法,後用來指涉現代主義式美術館的展覽場域。展示邏輯包括將藝術作品與現實隔離,作品在抽離現實脈絡的情況下被賦予永恆的、純粹性的意義;觀者在白盒子式的展覽空間中面對物件時,往往被要求安靜、專注與抽離現實,此種展示意義,有時和當權者想要全然鞏固權力有關,故此類展示暗示著這些是有價值的作品並不能輕易獲得的。

過去總獨立展示的鎮館之寶—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的名畫〈星夜 The Starry Night, 1889〉,如今則懸掛在同為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1844 –1910)的〈沉睡的吉普賽人 The Sleeping Gypsy, 1897〉旁;在同藝廊展廳中央則擺放著陶瓷器皿,消弭了繪畫、雕刻、影像等藝術形式的界線。


圖左為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星夜 The Starry Night〉、右為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沉睡的吉普賽人 The Sleeping Gypsy〉。

MoMA求新求變,但變化中也有不變,展廳依作品年代劃分就是其中之一。5樓展廳為1880至1940年代,4樓為1940至1970年代,2樓則是1970年代至當代作品。在這主脈絡中,為了讓逾20萬件豐富的館藏作品能輪番露面,全館除了特定常設作品外,其餘作品也將固定在每六到九個月更換陳設位置,策展人讓影像等多種藝術形式穿插其中,營造驚喜,讓每回走進博物館的參觀者,都能探索不同藝術風格所碰撞出的新火花。


座落於5樓,以畢卡索經典名作為靈感的「環繞在亞維農少女畫廊 Around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環繞在眾多畢卡索立體派時期的畫作中,可一眼看到突兀的當代作品,出自於美國非裔藝術家女性藝術家費思‧ 林格爾德(Faith Ringgold, b.1930)之手的〈美國人系列20#死亡 American People Series #20: Die, 1960〉。眼尖的觀眾必然能察覺,這件高度政治化的作品,其背景構圖與畢卡索描繪西班牙內戰的〈格爾尼卡〉(Guernica, 1937)極為相似;事實上,此作正是為當代藝術家林格爾德向大師致敬的精彩代表作,透過策展人的巧思,觀眾能一賞跨世代藝術家之間的絕妙對話。


獻給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展廳,最右作品為美國非裔藝術家⼥女性藝術家費思‧林格爾德(Faith Ringgold, b.1930)的〈美國人系列20#死亡 American People Series #20: Die〉 。

MoMA鎮館之寶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81 - 1973) 的〈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多年來為人詬病多元性不足的MoMA,被批評只收藏及展示歐洲白人男性藝術家的作品,在此更可明顯察覺我們所熟悉的現代主義藝術史觀—由歐洲男性天才主導的單線敘事—被徹底改變,MoMA 2.0 變得更有包容性,舉凡是長期被邊緣化的女性、亞裔、拉丁裔、非洲裔或拉美裔移民等少數族群的作品能見度大幅提高。


例如,在位於5樓展廳展示重點放在盛行於二戰後至50年代的「超現實物件」(Surrealist Object) — 雖然歸根究底超現實主義是以男性主導的藝術浪潮 — 可看到並置於超現實主義大師的達利Salvador Dalí(1904 – 1989)和瑪格麗特(Rene Magritte, 1898 – 1967)旁的作品有:德裔梅瑞・歐本菡(Méret Oppenheim 1913 – 1985)、 來自墨西哥的佛烈達·卡羅(Frida Kahlo, 1907 – 1954)、英裔墨西哥籍的李歐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 1917 – 2011)、前衛的猶太女同性戀藝術家克勞德‧卡滬(Claude Cahun, 1894 – 1954)、多蘿西婭‧坦寧(Dorothea Tanning, 1910 – 2012)、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K. Hawley, 1870–1929)和露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1911 – 2010),除了上述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同時有過去曾被邊緣化的日本藝術家Osamu Shiihara (1905 – 1974)。


據傳,這堪稱為「最典型的超現實主義物件」的誕生,是源自於畢加索的隨口評論,而此作〈物件 Object〉,讓梅瑞歐本菡在國際間一夕成名。

眼前為以大蜘蛛雕塑聞名於世的法裔美國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 (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 早期作品 Quarantania, I (1947-53) 此時期的她深受原始藝術啟發,與此呼應深受原始主義風格影響的畢加索名作〈亞維農的少女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圖左起佛烈達·卡羅Frida Kahlo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Cropped Hair 1940〉、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K.Hawley的〈Hanging Sphere, 1875〉、胡安·米羅 Joan Miró的〈世界的誕生 The Birth of the World, 1925〉。

體現了博物館近年來,企圖將現代藝術史觀轉以朝向公正、多元、趨近現實,且更為複雜的觀念上靠攏,而堪稱為「文化大熔爐」的紐約,其勇於擁抱豐富多元價值的特性在此更是一覽無遺。


 後記:


在面對耗盡一天開館時間都逛不完的「大師作品」,與接連而來的感官愉悅之餘,也許能分心想起:是什麼讓紐約現代美術館成為眼前的明星美術館,擁有可以不斷吸收、擴張現當代藝術作品的能力?


耗資4.5億美元的翻修計劃,選擇在六月旅遊旺季的開始,閉館四個多月,可預想損失大筆的收入;再論,MoMA重新開館前,以藝術史家克萊兒·畢莎普(Claire Bishop)、哈爾·弗斯特(Hal Foster)為首,和行為藝術家安德烈·弗雷澤(Andrea Fraser)等逾220藝術從業者,共同起草一封給現代美術館的公開信,要求其董事會成員拉瑞.芬克(Larry Fink)放棄他對美國管教機構、跨國軍火等投資,實際上,MoMA以其豐富的館藏與贊助者的餽贈作為後盾度過此非常時期。

得助贊助單位分別有:開館以來最大支持的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 Family)針對此翻新計畫加碼投注兩億美元、娛樂界大亨大衛高芬(David Geffen)的一億美元、芝加哥收藏家Ken Griffin的四千萬美元和華爾街以「對沖基金之王」著名的億萬富翁Cohen夫婦(Steve and his wife Alexandra Cohen)捐贈的五千萬美元。


MoMA除藝廊內多了可以休息的長椅,讓訪客愜意的欣賞藝術品之外,也貼心的規劃數個休憩的空間,提供空間較大、純讓訪客休息的空間,通透的玻璃窗設計讓訪客能望向窗外,欣賞藝術融入城市景觀。

《CANS藝術新聞》+《亞洲藝術新聞》

2020 / 04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貝耶勒基金會賈科梅蒂和培根雙人展
展覽圖錄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