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洪忠:媒体江湖化,再容不下“虚假新闻”顽疾

2015-08-11 梅子匠


假失实新闻由来已久,是新闻界的顽症。在新时期,更是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要求,201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编写了《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洪忠作为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承担了教材“虚假新闻”专题的撰写工作。今天小匠带你去见见张老师。






◆◆◆◆◆


记者:您认为在新闻来源不断增多的背景下,虚假新闻是如何产生的?当今时代,虚假新闻是否会泛滥?


张洪忠: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是单向的传播,虚假新闻存在于记者、编辑层面,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最近社会化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来源和发布者。因此,我们从单向的传播变为网状、江湖化的传播,这就给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很多机会。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社会化媒体给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大量新闻来源,但社会化媒体本身并不会产生虚假新闻。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提供了信息的对称性,就是说我们知道很多信息,我们生活在没有秘密的时代。当一个虚假新闻出现时,江湖化的媒体同时给了无数人表达的机会,如果报道只是从一个角度出发,就会有很多人帮你纠错,这些不同的意见就像无数个手电筒照亮虚假新闻,让虚假新闻无处遁形。


◆◆◆◆◆


记者:您认为新闻媒体如何在商业利益诱惑和中立报道之间保持平衡?


张洪忠:我国虚假新闻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及“机构和个人”这两个方面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新闻机构还是记者个人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为了个人利益,而制造虚假新闻的现象。面对此,新闻媒体要想在商业利益诱惑和中立报道之间保持平衡,就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和完善新闻机制,推动社会责任、经济、政治等不同层面指标的出现,进而促使不同新闻机构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新闻机构的两大主要功能:政治喉舌和经济创收功能。喉舌是一个大框架,媒体机构在中央政策指导下,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创收功能,除了经济指标外,还要有社会效益的考察,比如国外一些公共频道虽自负盈亏但扮演着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角色。


其次,记者收入是新闻媒体在商业利益诱惑和中立报道之间保持平衡时所要思考的另一问题。媒体记者待遇过低,直接导致了大量优秀记者的流失。因而,提高记者的待遇,让记者有尊严地采访,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是留住优秀且有新闻理想的人才的关键。


再次,改善社会环境,与记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也是新媒体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社会要容忍记者的批评,从而形成一种好的舆论氛围。


◆◆◆◆◆


记者:新闻来源日趋多元化导致核实难度加大,该如何杜绝来自网民这个群体源头的虚假新闻?网民在新闻打假过程中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洪忠: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既是虚假新闻滋生的温床,也是打假的战场,网民已经成为当前新闻造假和打假的生产力之一。面对网络中泛滥的虚假新闻,我们要相信社会化媒体有一种像大海的净化功能,有些人躲在黑暗的角落散发一些虚假新闻,但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消息就像一把手电筒,一个人照不到虚假新闻的时候,几千、几万、上亿的手电筒光芒汇集在一起,就会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件事情清清楚楚,形成强大的净化功能。


◆◆◆◆◆


记者:从媒体机构和记者编辑群体这两个角度,该如何有效减少乃至杜绝虚假新闻?


张洪忠:媒体的影响力源自它的公信力。媒体承担着传播真实、客观信息的责任,公信力是媒体的第一生命。虚假新闻的出现无疑大大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面对此,作为对新闻公信力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媒体机构和记者编辑群体,更应该减少乃至杜绝虚假新闻的报道:


首先,媒体机构的工作单位主要在于他律,媒体机构的内部需要一个对记者、编辑进行监督的管理机制,加强采编流程、社会来稿的核实。


其次,记者本人要做好自律,培养独立的判断意识和专业精神,坚持中立和平衡的报道立场,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三,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增强记者辨识虚假新闻来源的能力。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对记者的媒介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更深入、更全面、更准确地面对新闻生产的要求。


◆◆◆◆◆


记者:对于新闻传播专业以及爱好新闻写作的学生来说,该如何强化新闻专业精神的培养?我们读者又该如何在纷杂的信息中保持一双慧眼,有效地辨识虚假新闻?


张洪忠:大学新闻专业课程的安排,为新闻写作者知识的积累提供了必要的学习平台。因此,加强新闻理想和专业精神这两方面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刚入学且尚处于培育期的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学生本人而言,专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先提高个人品德。首先,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础。再次,要有新闻理想的追求,要将专业精神践行到实处,提高专业知识,从多个视角解读访谈对象、采访内容。


对新闻真假取舍问题,读者可以从信息来源及判断原则考虑,保证新闻来自有效的信息源头。


◆◆◆◆◆



一个编辑的正确姿势 点这里



-完-

▌原文刊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记者 曹雨欣 )

▌小匠 吕精



点击人名,获取更多传媒人精彩文章
业界学界
于威叶伟民陈刚陈少志
闻进唐兴通杨溟魏武挥
黄磊刘炳路喻国明韦路
徐峰李小鸣范以锦
周星张博

周智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