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7《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朗读精讲+知识点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文
第一部分内容:素养目标
1. 了解获奖感言的体裁特点,体会其准确严谨、朴素自然、平实易懂的语言特色。
2. 把握文章以小标题结构文章的好处,梳理作者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
3. 体会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好奇心、求真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了造福社会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念与毅力。
... ... ...
第二部分内容:作者简介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 年,屠呦呦获得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题目解说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写作背景
2011 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 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 ... ...
第三部分内容:课文探究
1.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2.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 ... ...
第四部分内容: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 ... ...
第五部分内容:深入探究
1.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① 对工作的热情。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从此,在青蒿素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作者都踏踏实实,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默默做着烦琐的工作,甚至亲身做志愿者,试验药物疗法。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对科研的奉献,是科学创新的前提。
② 对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豪情。
研究工作经历了种种困难:太多的中草药需要挑选,青蒿提取的实验结果难以重复,青蒿素的提取方法难以解决,青蒿素药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青蒿素的普及和传播困难重重……这些都不曾使作者沮丧和退却,反映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正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作者才充满了成功的自豪之情,不管是文章开头写童年时没想到有一天会被人称颂,还是文末写到的梦想,都是这种自豪之情的直接体现。
③ 对团队的感激之情。
文章写青蒿素的科研工作时,时时处处不忘提到团队的作用,受命伊始有团队,临床试验有团队,普及传播有团队,研制衍生物有团队。不仅不忘自己领导的团队,第三部分中,还写了“523 项目”的大团队,文章还多处提及高校院所的作用。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心底无私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伙伴的感激之情。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除第一部分外,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读者借助小标题就能对各部分内容、对全文内容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由个别到一般等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习题解析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________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________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________,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________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 )。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大程度上 额手称庆 启发 探索
B.某种意义上 额手称庆 启示 探求
C.某种意义上 振奋人心 启发 探求
D.很大程度上 振奋人心 启示 探索
解析:选D 第一组,很大程度上:在某个参照物上占的比例超过半数以上。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下文判断范围和性质的一个界定语,即某事的发生或者某言论的发表,并非具有全部意义。结合下文语境分析,此处应指“程度”而非“意义”,应选“很大程度上”。第二组,额手称庆:额手,以手加额。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振奋人心:使人振作奋发。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葛洪的论述给我新的灵感是令人“振作奋发”的事,而非让人“庆幸”的事,应选“振奋人心”。第三组,“启发”着重点在“发”,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例,促使对方思考。“启示”着重点在“示”,指直接揭示事物中的道理,让人认识有所提高。结合下文“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看,用“启示”更妥当。第四组,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探求:探索和追求,着重指追求。结合语境,选“探索”更合适。故选D。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B.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
C.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D.作为地球人,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我们共命运,我们同呼吸
解析:选C 结合下文“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分析,前文最后一句应与“问题”相关,故排除B、D。A项,“作为地球人”放在“我们同呼吸”前语意更衔接。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B.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
C.科学工作者既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关注人类的需求。
D.科学工作者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并有自己的研究兴趣。
解析:选B A项,“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语序不当,应按由己及人的顺序。C项、D项逻辑混乱,应按由己及人、作出贡献的顺序阐述。故选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黄帝内经》称“疟”,《金匮要略》称“疟病”。__①__,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最早记载,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则明